博士生導師教你談戀愛,還能拿到學分?近日,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開設的一門“戀愛心理學”選修課在網絡爆紅。在該校線上開放課程平臺上,這門選修課點擊量超過了120萬次,線上選課的人數累計突破了1萬人。據記者了解,該選修課主創人員是一名博士生導師,她帶領了10多名教師團隊直面大學生談戀愛話題,希望大學生不僅勇敢追求戀情,更能正確戀愛、享受戀愛,在校園戀情中不斷完善自己。
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禁止大學校園戀愛到允許大學生結婚生子,我們能看到大學的轉變——對學生權利更加尊重,對大學生學業以外的生活,適用國家法律法規按普通社會公民進行管理即可。但僅此是不夠的,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生健全的人格是成才的重要方面,這其中就包括了適宜的人際關係與和諧、美好的兩性關係。中國礦業大學開設戀愛課便是基于這個考慮,而學生應者如雲更顯示出了戀愛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大學開設戀愛課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其實中學、甚至小學也需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係。記得筆者的孩子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同班女生的媽媽發來短信,“女兒説特別喜歡你兒子,長大了要和他結婚”。這自然是笑談,但卻顯示出四五歲的孩子已經萌發了對異性的關注和喜愛。這種單純和美好的喜愛更多是友情的體現,也是心理學中婚姻敏感期的典型表現,家長或者老師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敏感期,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認同與身份認同,從幼年就樹立起對愛情的正確態度是有益的。
而待到孩子青春期,情竇初開渴望與異性交流卻不得方法,因為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係而産生的情況更多。而家長因為怕影響學業,對這個問題或採取視而不見一味回避的態度,或蠻橫阻攔引發親子矛盾亦不在少數。臺灣90後女作家林奕含曾在書中寫過這樣一個場景:思琪對媽媽説:“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而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而林奕含因為受到性侵患上抑鬱症自殺的結局,與家長不願與孩子溝通,回避正常的性話題,恐怕也不無關係。如果在這個時期有一門課程,能夠引導青春期的孩子完成“愛的啟蒙和修煉”,讓孩子知道愛別人或者被愛不僅很正常而且很美好,懂得自治、自律,那麼無論對孩子處理與異性的關係、組成家庭,還是在事業發展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會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人們在婚姻關係中,對平等、尊重、體恤、諒解的重要性的認識,不可能天然就懂得,需要後天的習得。誠然,在現實裏,也有一些人通過摸索、受挫、妥協找到適合自己的婚戀模式,但如果我們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告訴他(她)愛情、婚姻的各種可能性,以及與朋友、戀人、家人相處的基本原則,這種摸索是否能夠更順暢一些?(作者:張焱)
-
大學生“戀愛報告”不妨更進一步
可圈可點的是,學生們自制報告的勇氣和行動力。報告雖然稚嫩,卻有模有樣。2018-01-09 10:15:08
-
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的愛成了孩子的負擔
古語講“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強調的都是打打打,鼓吹採取暴力手段教育孩子。那實際上是封建家長制的舊套路,沿襲到今天斷然不合適。2017-12-12 08:43:21
-
“以愛為名”的粗暴 無法實現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和教化學生走上正道,而靠暴力銷毀手機,並不能讓學生變得更加認真好學。2017-10-11 08:46:30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