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王女士爆料稱,兒子學校老師利用手機APP布置英語作業,孩子需要全程在APP上完成作業,APP中又有闖關遊戲,又要開通會員,孩子因此沉迷于手機APP,這使得王女士“真心鬱悶”。據了解,王女士的兒子目前就讀于鄞州區某小學三年級,從去年12月份起,學校英語老師開始利用一款作業APP線上布置每天的家庭作業。
對于這款作業APP,家長的意見不一,有的家長十分讚成,認為這便于家長輔導孩子學習,也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可以通過家長管理模式將一些客戶端及其功能“上鎖”,以此控制孩子上網時長;有家長卻反對,要求學校不要在APP上布置家庭作業,擔心孩子使用手機太多,對視力和脖子都不好,不是沉迷做作業,而是沉迷APP上的知識闖關遊戲。
很顯然,問題不在于APP,而在于家長如何管理、指導學生使用APP。如果家長就讓孩子自己使用APP,不對作業時間進行限制,那麼,就可能出現沉迷APP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要求學校教學不使用電子設備、不利用網絡和APP,是不現實的,學校和家庭在學生利用網絡和手機APP學習時,要加以積極引導,培養孩子健康的作業習慣。
從報道的資訊看,這款APP的爭議點有二,一是在作業APP上,是否應該有遊戲機制;二是在免費的作業之外,是否應該有付費的開通會員功能。這就涉及到不同的作業理念。讚成學習過程可以引入遊戲機制的人,認為適當樂于其中未嘗不可,教育本身也需要寓教于樂,我國有的中小學在教材改革、作業改革時,就注入了和00後個性相吻合的遊戲元素。問題不在于作業的遊戲化形式,而在于家長的引導和學生的自我管理。同樣,讚成可以付費開通會員者,也認為每個個體是不同的,普通用戶,只做免費的作業即可,無需開通會員,而有更多需求的用戶,可自主選擇開通會員,這屬于差異化選擇,關鍵是要做出理性的選擇。
近年來,針對我國學生使用手機、電腦,有人就提出禁止的思路,希望通過讓學生遠離手機、網絡,來防止學生沉迷網絡。但這並不足取,學生良好的上網、使用手機的習慣,一定要在使用中培養。關鍵在于做到兩點:
一是要控制上網的時間,家長要陪伴孩子使用電腦、手機,在孩子使用手機、電腦時,告訴孩子要控制時間,不能瀏覽、獲取哪些資訊。不能就把平板、手機扔給孩子,打發孩子,自己不問不顧。據報道,這款APP有家長管理模式,可以對客服端進行管理,可有的家長都不知道,表明家長並沒有研究怎麼使用以及怎麼管理孩子使用。二是在作業類APP中,通過遊戲機制或益智遊戲設計題目和環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這些遊戲化機制必須是適合未成年人的,且要有防沉迷係統。近年來,有的作業類APP為吸引未成年學生,打色情和暴力的擦邊球,這就背離了育人的本質,是必須杜絕的。
歸根到底,對于電子書包、線上作業這類教育輔助工具,要充分發揮其輔助作用,不能因噎廢食,一概否定;但也不能使用過度,要讓孩子樂于其中而不是沉迷其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應該培養孩子健康的上網、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這是適應互聯網時代一個人的基本能力。
我國有的學生在中小學階段,一直被禁止、控制使用手機、電腦,可到大學之後,一接觸電腦就失控,很快有嚴重的網癮,這是沒有培養自主管理能力的後果。而自主管理能力,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培養的重要能力,對于小學生用手機APP做作業,學校和家庭要重視孩子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培養。(蔣理)
-
外賣都上網了,監管還在原地
沒有實體店,從事網絡訂餐最低罰5萬元。置身于互聯網全覆蓋的市場環境中,監管部門要想有所作為,實現對市場經濟秩序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管控,必須徹底摒棄傳統思維,樹立“互聯網+ ”的思維。2017-02-15 08:21:15
-
上網低齡化,吁求“網絡分級”
對網民低齡化問題,須齊抓共管,多方一起想辦法。互聯網管理上,進一步規范網絡運營,實行科學的資訊分級制度,加快網絡立法進程,完善依法監管措施。2016-08-25 09:20:48
-
管好孩子上網,誰來教教家長
? ? ? ?國家互聯網信息中心日前發布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網民總數已達6.88億,其中年齡低于10歲的網民超過1800萬。一家互聯網公司發布報告稱,有56 %的兒童初次上網年齡低于5歲。? ? ? ?家長要懂得網絡、接納網絡,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2016-07-26 08:56:49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