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護士”直面護理短板 打破傳統醫療行業壁壘
新聞:護士到府送醫,對行動不便的患者來説是一項極大的便利。記者了解到,巨大的護理需求和專業護理力量通過“互聯網+”的形式整合,“共用護士”正在走進普通老百姓家庭,帶來便捷高效的服務。以“共用醫護”“護士到府”為定位的醫療應用軟件有近20個,它們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專門以醫療服務為主的到府軟件;另一種是服務種類更多但包括到府醫護的直約平臺軟件。“花不多的錢,享受到在醫院享受不到的服務。”採訪中,大多數人對“共用護士”表示歡迎。(來源:工人日報 )
點評:“共用護士”打破了護理者與被護理者間的資訊壁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護理資源分布不均狀況,但護理人員資質、護理責任歸屬、護理安全隱患等問題亟待解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期待建立健全統一標準、制定行業制度、規范行業法則,來滿足護患雙方的需求。
廣東虎門子女入學需親子鑒定 當地稱存在辦假證現象
新聞:廣東東莞市2018年入學已正式開始申報。據當地媒體報道,為進一步挖掘公辦學位潛力,今年大幅增加學位供給,在東莞虎門,該鎮將父母雙方或一方具有虎門戶籍的外地戶籍或無戶籍的適齡兒童,也列入優惠政策的招生對象當中。但近日有虎門家長反映,在為孩子辦理小升初手續時,被要求做親子鑒定,以證明孩子符合入學政策。虎門教育部門回應稱,此舉為防止有人辦假證明鑽空子,方便政府查證。(來源:新京報)
評論:為防造假損害他人利益的苦衷可以理解,但把矛盾和負擔轉移到家長身上則不太可取。杜絕類似于“你娃是你娃”奇葩證明,不僅要通過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打通各部門之間資訊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更要聯合公安等有關部門對各類數據、證件造假加強監管、嚴厲打擊,從根源上確保符合政策的孩子正常上學。
中國“老漂族”生存現狀:專程照顧晚輩比例達43%
新聞:5月9日,北京朝陽區某中心小學門口。下午4時20分,放學時間到了。熙熙攘攘的接孩大軍中,操著各種口音的老人佔了多數,銀發垂髫相伴回家成了普遍場景。在中國,隨遷老人還有很多。本該在故土安度晚年的老人們,為了幫助子女照顧晚輩、操持家務而漂泊異鄉,媒體將他們稱為“老漂族”。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點評:老人隨遷,不適來自于離開原有的熟人圈子重新融入完全陌生的環境;不安則來自于無法隨遷的養老保險,讓很多老人有病不敢醫。讓隨遷老人能把他鄉當故鄉,既要安其身,也要安其心,前者有賴于子女的關愛、社會的努力,後者則要靠制度保障,打破地域藩籬,做好隨遷老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制度銜接,讓隨遷老人能真正快樂、安心。
延伸閱讀:
-
[及時點]如此搶“娃”不能縱容!
知名虛擬角色被非原創者搶注用以牟利,涉嫌侵權,也破壞市場良性競爭秩序。遏制商標惡意搶注,一方面要確定保護方案,嚴格規范注冊對象,另一方面要加大懲罰力度提升侵權成本,在全社會樹立遵紀守法、尊重智慧財産權的良好氛圍。2018-05-12 10:15:29
-
[及時點]“他還是個孩子”不能成為“熊”的擋箭牌
把“他還是個孩子”當“托詞”逃避責任的教育方式無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2018-05-11 15:29:30
-
[及時點]“為人民服務”不能停留在嘴上
辦事窗口是政府服務群眾的“第一門戶”,任何原因都不該成為造成群眾不便的理由。2018-05-10 13:10:03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