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日前,陜西安康下轄的平利、寧陜兩縣分別發文稱,兩縣“五一”小長假期間旅遊收入分別達到8.2億元和13.99億元,該數據引發網友質疑。對此,安康市旅遊委稱,經調查兩縣相關數據係工作人員筆誤,目前兩縣分別修改了數據:原來的“8.2億元”變為了“0.82億元”,“13.99億元”變成了“1.399億元”。安康市旅遊委稱,已建議兩縣對相關人員處理,就“筆誤”事件向全市通報批評。
兩縣的數據同時出錯,出錯均在收入一項,出錯方式均是小數點錯點一位,不能排除一種可能:這係編輯一時失誤所致。至于為什麼兩縣的出錯方式如此一致,只能説這個概率不太高,但就是發生了。
很顯然,網民的擔心更多指向另一種可能:會不會是數據造假,在被質疑後又修改了?倘若是這種可能,那就不是筆誤所能輕描淡寫的了。網站裏的數據,若與正式文件裏的數據一致,成為政績一部分,乃至變成決策依據,影響之大,遠不是在輿論場上當一回熱點那般簡單了。
近些年,數據造假的新聞不時出現。2017年,就有多省市相繼曝出經濟數據做假。其實這些新聞已經給民眾看待這類數據提供了一個語境:即數據造假的衝動是存在的,對數據的糾偏也是一個相對困難且有時間間隔的過程。試想這些數據倘若不是顯著失常,如果只是“酌情摻水”,恐怕根本就不會在輿論場上掀起波瀾。那麼網民對于兩縣顯著異常又錯誤類型高度一致的數據有所懷疑,也在情理之中。對于兩地來説,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如此怪異一幕,實在需要明確的解釋,徹底廓清民眾疑慮。
從某種意義上説,與其説民眾擔憂數據本身,倒不如説擔憂數據的産生及應用語境,它到底具有多大意義上的決策價值和參考意義。數據的意義並不是在新聞稿中亮相,數據本身可能是決策依據,是稅款、預算、決算、審計等一係列鏈條的基礎。因此,有關部門必須要讓公眾信服:小數點點錯只是技術失誤,它的嚴謹性是經得起打量的。
從以往的案例看,一些地方之所以“自曝家醜”,主動擠壓數據水分,原因在于虛高數字導致財政不堪重負,只好以真面目示人,換取轉移支付的支援力度。那麼在造假之後得不到轉移支付的補充,擠壓了民生保障、教育經費等支出,其實這就是一筆“吹牛稅”,納稅主體是全體民眾。鑒于如此嚴重的後果,網民有所質疑,是應當且必須的。
但願網友是多慮的。但無論是無意中點錯了小數點,還是確有其他問題,都構成了對公信力的折損。這個案例也是提醒,有關部門對待數據,必須懷有敬畏,在文件語言中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數字,其實都關係千家萬戶的柴米油鹽,所以數據的成色,也必須能經得起公眾的審視。(作者:夏研,係媒體評論員)
-
正確看待大數據的另一面
大數據的收集和利用沒有規范,表面上有企業不夠自律的原因,但也與它們缺乏規范化的動力有關。2018-03-27 09:23:48
-
讓政府數據大展身手
政務大數據應用的目標,是實現智能化治理和智慧化服務。實現這一目標,要做到以人為中心,提升便捷感、安全感、獲得感、公正感、幸福感,實現政府結構扁平化、政府運作智能化、社會治理網格化、公共安全數字化、民生服務智慧化、公權力約束精準化2017-09-21 10:01:48
-
到了對統計數據“脫敏”的時候
將自信陽光的姿態、求真務實的思路落實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經濟指標的“晴雨表”方能引領萬眾生活的“艷陽天”。2018-04-20 08:58:5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