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用地變濕地,看似“割肉”,其實是算民生賬、算長遠賬、算效益賬。
2月2日,是第22個“世界濕地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透露,今年北京將繼續加大濕地恢復與建設力度,計劃全年將恢復建設濕地2200公頃。而過去五年,全市已經累計恢復與建設濕地8000多公頃。
其實,北京很多地方都曾是濕地地貌,如“海淀”“積水潭”“葦子坑”“水碓子”“北洼”,其名皆源于此,只是和其他過度開發一樣,這些地方如今已叫“淀”不見“淀”,名“洼”不是“洼”。
大面積、持續性地恢復建設濕地,將對北京涵養水源、蓄洪防旱、生物多樣性起到重要作用。
其實,這只是北京這些年生態恢復和建設的一個縮影。從剛剛公布的北京政府工作報告看,過去五年,北京超額完成平原百萬畝造林任務,新增城市綠地4000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3%,城市生態空間大幅增加。如密雲水庫,通過加強管理、修復生態,蓄水量已達20億立方米,實現了“九連跳”。相較數字,市民的感受可能更直觀一些,尤其今冬,與“增綠”相伴隨的是“添藍”,藍天出現的次數遠甚于往年。
當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儼然已成一種必需品。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早已不是吃飽穿暖,而要求有更清新的空氣、更幹凈的水、更美麗的城市環境。審視當下的現實情況,北京市每人平均綠地面積大約為16平方米,世界排名第一的波蘭華沙為77.7平方米,差距仍然很大。而來自可持續發展的“倒逼”壓力,不斷提醒著城市管理者在生態恢復方面應當持續用力。
2016年,門頭溝區政府將京西旅遊勝地——靈山風景區關停,啟動生態修復工程,便贏得了輿論一片叫好。其實,這看似“割肉”,實則卻是以退為進,著眼于長遠的理性選擇。據統計,靈山景區年接待遊客高峰時曾達30萬人次,但那些年已跌至五六萬人次。再不轉變觀念,別説“既要金山銀山,也要保住綠水青山”,即便想要拿“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走粗放式路子,都已經無法持續。
恢復建設濕地,也是遵循類似的邏輯。既是補歷史的欠賬,更是基于對生態效益的深度認識,是算民生賬、算長遠賬、算效益賬。是用濕地面積的不斷擴展,去砍掉過去高污染低産出的産業類型,用綠地的“擴圍”倒逼管理者提高可用土地的利用效率,追求更高品質的發展。
生態修復,是幾乎所有工業化城市都曾或正在面臨的難題。英國倫敦、美國洛杉磯,莫不曾對環境問題進行艱苦整治。當北京這座擁有2300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用幾十年走過人家幾百年的工業化,勢必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治理舉措,以及更加堅韌的治理態度。(唐微)
-
新華時評:“牛家村”現身濕地公園對生態何益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濱湖濕地森林公園內人工興建的娛樂項目正在變得越來越多,比如森林小火車、牛家村、百花館、百草園等,其中的鐵槍廟、牛家村這類事實上和濕地生態並無關係。2016-04-16 16:18:32
-
巢湖濕地淪為垃圾消納場的警示
濕地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為過,這是一個大氣係統、陸地係統與水體係統的界面交結部,是把水體、陸地、植被和大氣界面聯繫起來的樞紐和寶地。2017-08-03 08:43:33
-
如何面對第20個世界濕地日
2016年2月2日,是全球第20個世界濕地日,主題為“濕地關乎我們的未來:可持續的生計” 。採取有效措施,盡可能地恢復已退化的濕地,減緩降低人為因素對濕地的負面影響,開展一批重點濕地的恢復治理工程,有計劃地恢復五大淡水湖泊面積,濕地點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有效地減緩濕地的退化。2016-02-02 09:32:49

-
2018春運來了,你打算怎麼回家?
2018-02-02 11:01:17
-
畝均論英雄,浙江的這個嘗試會給企業帶來什麼?
2018-02-03 08:35:31
-
張泉靈:時代扔掉你的時候,連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説
2018-02-03 08:35:31
-
魅力濕地·美麗中國:盤點中國最美濕地
2018-02-02 11:01:17
-
電信詐騙、"毒跑道",最高法發布2017年十大案件
2018-02-02 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