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二審判決,以完整的證據鏈條、充分的法律依據,明晰了權界,維護了公民的正當權利。
1月23日上午,備受關注的醫生電梯內勸阻老人吸煙、老人突發心臟病離世一案二審公開宣判,河南省鄭州市中級法院判決撤銷一審判決,駁回老人家屬田某的訴訟請求。
在這起民事案件中,一審法院依照《侵權責任法》第24條,以公平原則判決楊帆補償15000元。
鄭州中院作為二審法院,審理認定,楊帆勸阻吸煙的行為正當,沒有超過必要限度,保持理性、平和,未有肢體衝突。雖然勸阻行為與老人死亡時間先後發生,但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係,故而不應承擔侵權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二審本由田某上訴,楊帆並沒有上訴。一般情況下,二審法院應圍繞上訴者的訴求來審理,但在該案中,二審法院沒有被上訴者牽著走,而是重新厘定責任,並釜底抽薪,推翻了一審法院適用法律條款的“前提”——勸阻和猝死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審法院不護“同行”之短,主動而為“亡羊補牢”,既讓判決書更經得起檢視,也立起了司法機關的權威。
公眾場所禁止吸煙,是大勢所趨,在鄭州市的地方性法規中,亦有明確規定。楊帆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正常履行了應盡的公民義務,如果動輒得咎,以後誰又敢冒險勸阻吸煙行為?在司法判決的“負面導向”下,形成人人閉口不語、明哲保身的尷尬局面,公共利益也會受到損害。
因而,二審判決的意義,不僅在于個案的糾偏,更重要的是,以完整的證據鏈條、充分的法律依據和程式正義,明晰了權界,維護了公民的正當權利,讓公民在行使諸如勸煙之類的公民責任時,多一份自信和篤定。
司法判決的公平,不僅是個案的,也是公共的。一個嵌入了法律精神、公共利益、公民塑造的判決書,不僅有助于一個無煙社會的構建,也向著一個法治的公民社會,向前進了一步。(歐陽晨雨)
相關新聞
-
監獄幫犯人尋親:司法人性可以“相容”
這份溫暖,對準的是“人”,而不是“看身份下菜碟”;著眼的是對個體尊嚴的保障,對人倫訴求的珍視。2017-12-16 09:10:51
-
對“教科書式老賴”別止于司法拘留
懲戒老賴的法律、社會機制仍須升級,法治不無力,不能賴、不敢賴才能成現實。2017-11-26 08:39:54
-
“立案登記制”為提升司法公信力帶來契機
實行立案登記制度,擴大了法院的受案范圍,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陳情、信訪事件的發生,緩解相關部門的壓力。2017-11-15 08:49:3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
徵集丨2018“我向總理説句話”網民建言
2018-01-14 10:53:24
-
你敢對孩子説一句"不成功也沒關係"嗎?
2018-01-24 08:54:55
-
"40後"談"90後"為何會被"佛係文化"吸引
2018-01-24 08:54:55
-
老人"退而不休"帶孩子,該不該給報酬?
2018-01-23 08:35:49
-
自信心爆棚!有一種奇跡,叫中國速度!
2018-01-23 09:07:44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