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為什麼不能自己把弄虛作假、編造數據之類現象,先行扼殺在地方統計工作的“搖籃”之中呢?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部分省級行政單位因為GDP上報數據不實,“主動擠水分”。截至目前,已有遼寧、內蒙古、天津三個省級行政單位,承認本地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或是主動核減財政經濟數據。其中,遼寧承認GDP造假較早,而內蒙古和天津對GDP“擠水分”,則是最近剛剛發生的事。
去年1月,遼寧省時任省長陳求發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認,該省所轄市縣在2011~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導致經濟數據被注入水分。今年1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也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承認,財政收入虛增空轉、部分旗縣區工業增加值等數據有水分。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又傳出消息,將把濱海新區2016年的GDP從超萬億元下調至6654億元。
地方為何要為GDP“主動擠水分”?有媒體認為,是因為中央決定將于2019年實施地區生産總值(GDP)統一核算改革,才促使這些地方主動調整了GDP數據。
更直接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中央近幾年來加大了對GDP造假的監督力度。去年年初,遼寧“主動擠水分”,就是在中央巡視組“回頭看”的大背景下發生的。
對此,《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微信公號“俠客島”的説法很明確:“地方統計數據造假的情況,中央是掌握了的。”而2017年底,《天津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擠幹水分關鍵要“舍得”》的評論員文章,從中也不難看出天津要對GDP“擠水分”的決心。
各地所謂“自曝家醜”“主動擠水分”,當然是因為“有壓力”。既然如此,各地為什麼不能自己把弄虛作假、編造數據之類現象,先行扼殺在地方統計工作的“搖籃”之中呢?
説白了,還是原先不端正的政績觀念在作祟。雖然這兩年,已經出現了逐步淡化GDP對政績影響的趨勢,但是長期以來“以GDP論英雄”的思維慣性,仍然遺留在相當多領導幹部的腦子裏。很多地方考核幹部,還是習慣于看他任上的數據是否“漂亮”。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神仙數字”自然會層出不窮,而各省的數據,自然也會被地方數據層層堆高。
在重要統計數據上造假,不僅是工作作風問題,本質上也是一種違法行為。偽造、篡改統計資料,更是涉嫌犯罪的嚴重行為,需要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國家統計局也明確要求加強對領導幹部統計工作的考核管理,對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者實行“一票否決制”。因此,對地方制造假數據虛增GDP行為,有必要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責任,讓他們承受相應的代價。統計造假是一場博弈,如果風險小于收益,那麼造假就變成了一項“可以做的買賣”。這樣的非法“買賣”,必須遏制。(朱達志)
-
居民收入跑贏GDP讓改革深入人心
社會的整體進步與人的價值的提升,就在于改革不斷為國民“輸血”,讓他們挺直腰桿,過上有尊嚴的生活。2017-10-05 08:22:43
-
坦承GDP統計問題 不讓造假者心存僥倖
在強化統計環節的制度監督之外,還可以考慮以社會民間機構的統計數據為參照,形成多元化的統計數據供給局面,從而形成政府部門統計的橫向監督,更易發現異常的數據。2017-01-19 08:53:13
-
遼寧承認GDP注水,也要讓“忽悠者”沒前途
地方只有切實“將造假作為統計領域最大腐敗來治理”,才能避免因GDP注水貽誤經濟轉型契機,才能更好地謀發展。2017-01-18 08:09:58

-
徵集丨2018“我向總理説句話”網民建言
2018-01-14 10:53:24
-
林毅夫:2023年中國可成高收入國家
2018-01-16 08:55:36
-
【攝影徵集】謝謝你溫暖我丨向低溫下的勞動者致敬!
2018-01-15 18:34:09
-
周其仁:優秀企業家如何把潛在用戶變成客戶?
2018-01-16 08:55:36
-
互動話題丨聊聊火車票的那些事兒
2018-01-15 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