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造成以後,對組織者來説,只能依靠事後的資訊公開,來證明沒有辜負捐贈人的善心,重建信任。
近日,一家慈善組織推出的“同一天出生的你”項目再度火爆,刷屏朋友圈。“同一天出生的你”項目的設計十分巧妙,網友輸入自己的生日資訊,係統將生産一個頁面,出現一位與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貧困兒童。此時,網頁會鼓勵網友向這位山區小朋友捐款一元。一元錢並不多,這種創新的募捐方式也拉近了捐贈人和受益人之間的距離。所以很快,帶動了大眾的參與激情和捐贈欲望,再加上互聯網的傳播特點,迅速火爆起來。
但接下來,有細心的網友發現不止一個孩子的照片,出現了不同的生日和姓名。對此,運營方稱原計劃在12月25日在網上推廣這個活動,但工作人員為了測試效果便轉發到了朋友圈,“小范圍的舉動,沒想到在12月22日晚上迅速發酵”。運營方還聲明,7位攝影師用近一個月的時間,走訪拍攝了366個不同生日出生的孩子。
然而,這一解釋反而進一步引發疑問。因為24日中午,“同一天”結束籌款,活動頁面稱,“本次活動已籌集善款2555898(編注:255余萬元)將全部用于雲南鎮雄縣2130名貧困學生一年的生活補助”。也就是説,實際上受助的孩子范圍更大,不是366人,而是2130人。
這樣一個本是極有創新力的募捐方式,也是非常好的直接幫扶項目,最終被一些激動的網友冠以“詐捐”的稱號,令人惋惜。反轉發生的一個核心要素,在于這個慈善項目在資訊發布上存在嚴重不足。最關鍵就是,設計者對項目本身的介紹過于簡略,導致外界開始理性梳理活動時,會發現許多疑問。這其實也是一些慈善募捐組織者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前期發布的資訊量如果太少,導致輿論危機出現時,公眾無從建立信任的基礎。
近日,民政部正在就《慈善組織資訊公開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草案中提及,公開募捐活動前,應當設計完備的募捐方案,同時將相關資訊全部公開發布。結合目前發生的案例來看,募捐的準備工作部分存在不足,這個項目究竟是為多少兒童募集多少資金這個基本要素也沒有確定清楚,這就造成對媒體發言中受助人數前後不一。也因為募捐活動的資訊發布不足,參與者理所當然對兒童身份的造假問題格外敏感。
問題造成以後,對組織者來説,只能依靠事後的資訊公開,來證明沒有辜負捐贈人的善心,重建信任。補救畢竟是補救,如果問題一開始就沒有發生,那當然是更完美的狀態。
無疑,面向大眾的公開募捐並不容易,運用創新手法提高慈善募捐的效率,正確運作時才能更快更好地幫助困難人群。捐贈行為短期是激情主導不假,但長期來看依舊是理性的。
為此,慈善組織不僅僅要注重善款使用的事後透明,在公開募捐活動前,同樣要清晰做好規劃並提前發布。今日,無需過于惡猜一家慈善組織的初衷,但慈善組織在創新的同時也要注重資訊的全面發布。面對公眾的善心,慈善組織要更用心地去尊重和呵護。■社論
-
必須把慈善組織裝進“透明口袋”
和公共財政必須公開的法理邏輯一樣,慈善組織的財務也必須公開透明。其實,公開透明正是為了減少資訊不對稱,降低監督成本。2017-12-16 09:10:53
-
善款被佔用,該給網絡慈善立規矩了
互聯網、移動支付、現代社交媒體的出現給了網絡慈善極大的發展空間,這原本是好事,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利用,就不可能承擔起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2017-08-31 08:35:24
-
新華時評:剝開“偽慈善”“假愛心”的畫皮
慈善活動本是弘揚社會正氣、傳遞人間大愛的義舉,但卻被不懷好意者歪曲利用。刺痛公眾的神經,既讓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心酸,也令行善者心寒,吞噬著社會誠信。2017-07-27 21:32:06

-
徵集丨2018"我向總理説句話"網民建言
2017-12-15 09:39:47
-
2018考研報名數激增,高學歷會貶值嗎?
2017-12-24 11:18:24
-
全國總工會出新規!這些職工福利可以有
2017-12-24 11:18:24
-
這個專業要火!工信部"點名"支援
2017-12-24 11:18:24
-
腦洞大開!2017年超受歡迎的8個創意發明
2017-12-24 1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