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傑一個普通人能夠義務去做的事情,有些更專業、更應擔起職責的職能部門,是不是也該主動去做、做得更好呢?
16年前,趙本山的小品《賣拐》把東北方言“忽悠”,説成了全國人民熟悉的流行語。16年後,成都人陳傑因為父母深陷“忽悠”陷阱,憤而成立“防忽悠”公司,幫老年人做起了咨詢和代理投訴服務。
當小品中的情節照進現實,一種魔幻感、荒誕感躍然紙上。這個全稱為“成都保護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防忽悠企業,堪稱黑色幽默,因為創始人陳傑連自己的父母都沒保護成。
過去6年來,陳傑的母親共花了80萬元投資了6個“項目”,結果發現6個項目全是忽悠人的。現在母親半身不遂臥病在床,父親陳光榮(化名)卻開始在上當受騙的路上越走越遠。
陳光榮不讓妻子去正規的醫院治療,而是從自己參加的一個“老戰士俱樂部”裏請“中醫專家”到家中看診,吃俱樂部帶回的“保健品”。根據調查,這個所謂的老戰士俱樂部,實際上主要以虛構修建老戰士休閒養老住宅區的名目吸納資金,並推銷各種保健品。
不得不説,陳傑憤而大戰“忽悠”的舉動,雖然精神可嘉,卻很有一點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的感覺。更何況,因為完全義務服務,沒有收入來源,個人也沒有太多的維權能力,陳傑打開的這把“保護傘”能撐多久,都是一個問題。
“忽悠”聽上去輕描淡寫,但它的法律本質卻是詐騙。“忽悠”所造成的後果,輕一點的是損失少量錢財,就像買了拐的范偉,大不了自認倒霉;嚴重的卻會導致人財兩空,甚至家破人亡。
可以説,不同形式的詐騙行為,正以迅猛的勢頭向人們猛撲過來。而這其中,生活圈子相對狹窄、缺乏識別能力的老年人更是成了詐騙者“偏愛”的對象。一項調查表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容易上當受騙,佔受騙總人數的62%。並且由于愛面子、缺乏求助渠道等原因,他們往往不願聲張,寧願打落牙齒往肚裏吞。
也許,正是基于此,陳傑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成立“防忽悠”公司。但是,面對無孔不入的詐騙網絡,單憑一人之力,要想撐起這把防騙“保護傘”顯然太不現實了。
更為實際也更為有效的,是織密法律之網,加強對詐騙行為的打擊;重視思辨能力和財商教育,增強公民的防范能力等等。如此,才有可能“天下無騙”。
而再進一步追問,陳傑一個普通人能夠義務去做的事情,有些更專業、更應擔起職責的職能部門,是不是也該主動去做、做得更好呢?要知道,很多所謂的針對老年人的騙局,不是簡單的忽悠,而是赤裸裸的利用資訊差進行詐騙,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土土絨)
-
[及時點]莫讓詐騙謠言寒了“愛心”
但是如果不辨真相,僅憑一點愛心就盲目轉發不實資訊,無異于幫助騙子一遍遍喊“狼來了”,時間久了,愛心會變寒心。2017-10-12 07:55:24
-
“酒托”普遍以詐騙追責,那“網絡醫托”呢?
對于“網絡醫托”,就該像對付無良酒吧“鍵盤手”“酒托女”一樣,以涉嫌詐騙犯罪進行追責打擊。2017-09-05 08:55:39
-
做反詐騙的行動派
反詐騙,行勝于言。詐騙技術、詐騙手段的不斷翻新,呼喚全民共同提升反詐騙意識和能力。2017-08-11 08:19:11

-
求職季的"花式"騙局 零學費培訓竟是套路
2017-12-04 13:33:12
-
限塑十年喜憂參半 塑膠袋限用擬擴范圍
2017-12-04 13:33:12
-
共用單車下半場:誰來清理“共用單車墳場”
2017-12-04 13:33:12
-
中國有望率先進入5G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2017-12-04 13:33:12
-
這個世界矚目的大會今天開幕 看點全在這裏!
2017-12-03 09: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