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色轉型這場漫長的馬拉松中,中國的腳步不會停留。這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去8公裏以外的地方,乘坐軌道交通可比乘坐汽車減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盡量用自備的菜籃子或布袋買菜購物,因為一個塑料袋需要600年才能降解”“煮飯前浸泡30分鐘,可省電30%”……6月5日,第四十六個世界環境日如約而至,人們紛紛在微博、微信上發出“綠色提示”,為自然吶喊,為環保加油。
在諸多聲音中,一位網友的發言,給我們以別樣的警示:“別到了這一天才驚覺自己該為環保出份力,而應把綠色的理念刻在心裏,因為,每天都是環境日。”這一聲提醒,道出了設立世界環境日的意義。讓綠色成為生活態度,讓環保成為發展自覺,這是我們銘記每年一度的世界環境日應有的追求。
説起環保,談到綠色,人人讚同;一到行動,有些人卻避而遠之。剛剛過去的5月26日至6月1日,是環保部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第七周。據統計,這一周裏,23個督查組共檢查了2459家企業和單位,發現1954家企業存在各類環境問題。而一年多來進行的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已初步立案處罰污染企業和單位15586家,罰款7.75億元,立案偵查1154件,行政和刑事拘留1075人,問責10426人,約談12386人。強有力的環保風暴,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堅強決心,也映照出一些地方和企業環境保護“説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挂空擋”的尷尬。
從污染向綠色的轉型,不僅意味著承擔更多責任,更意味著刀刃向內,與過去的行為習慣、發展模式作鬥爭,必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尤其是整治污染企業,如果不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不僅可能影響短期的經濟效益,還有可能“砸了老百姓的飯碗”。對于還處在發展爬坡期的中國來説,局部和整體、眼前和長遠之間較強的張力客觀存在。這不僅考驗人們的觀念與決心,更考驗我們實現綠色發展的能力和智慧。
事實上,在推動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不少地方已經先行一步,初見成效。在廣東惠州,由于注重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控制和治理污染、合理有效利用資源,該市在過去5年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2%的前提下,森林覆蓋率由59.6%提高到62.34%,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11.01平方米提高到17.75平方米。在浙江杭州,得益于“五水共治”“五氣共治”“五廢共治”,老工業區實現“綠色蝶變”,杭州成為全國僅有的幾個“無燃煤火電廠、無鋼鐵生産基地、無黃標車”城市之一。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近年來建成國內一流的污染源在線監測係統,不斷增加清潔能源比重,在海外能源合作中始終堅持健康、安全、環保承諾,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獲得30余項環保獎項……事實雄辯地證明,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發展與保護能夠雙贏。
很多人還記得,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時,自己最擔心的是承擔過重的減排任務,影響了物質生活的改善。短短8年過去,當美國政府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時,無數中國普通百姓發自內心地讚同外交部“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採取切實政策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表態。他們從霧霾籠罩、河流污染的現實中真切地感受到,必須像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真知才能真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在綠色轉型這場漫長的馬拉松中,中國的腳步不會停留。這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陳 淩)
-
環保部督查組兩天檢查734家企業 超600家存環境問題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今日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通報稱,5月28日和29日兩天,環保部23個督查組共檢查734家企業(單位),發現604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檢查和發現問題企業數量再創近期新高。2017-05-31 07:40:45
-
“下沉”聚焦突出環境問題 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收到舉報14479件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17年4月24日至4月28日陸續對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實施督察進駐。2017-05-13 10:21:31

-
恢復高考40年,來説説你的高考故事!
2017-06-06 08:49:47
-
轉發 | 高考,這些注意事項一定要看!
2017-06-05 13:43:10
-
“教育得蠻好”的孩子為啥那麼容易被騙走?
2017-06-05 13:37:07
-
下半年,這幾件大事與你的生活朝夕相關!
2017-06-05 13:34:14
-
顏值不高?應屆畢業遭遇的套路還有多少…
2017-06-05 1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