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京城的同事要寫一篇關于年俗的稿子,通過微信問我壯族的年俗,我零零碎碎把故鄉的年俗告訴對方後,一直窖藏在心底的鄉思掀開了蓋子,故鄉的年以及年裏的故鄉頓時彌漫了整個心扉,凝眸鄉關,情愫繾綣。
故鄉的年味從臘月廿三開始漸行漸濃。根據傳説,這一天“司命定福”的灶王爺要上天庭稟報人間一年來的善惡,除夕夜才重回人間。為了恭送灶王爺上天庭,家家戶戶都要精心準備湯圓為他餞行,意在讓他吃了甜蜜的湯圓後,上到天庭就會頌揚人間真善美,給人世間帶來新一年的好福氣,“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送走灶王爺,人們往往要在心裏盤點一年的善行修為。大家認為,祖上積德,澤被子孫,人心向善,方得始終。
殺年豬是迎接新年的重頭戲。在鄉親們的傳統觀念裏,年豬的大小肥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家庭的福氣、運氣和勤勞,如果一個家庭一年到頭沒有養出一頭像樣的年豬,將被認為這一家人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裏運氣不佳、六畜不旺,或者就是這家人發家致富勁頭不足。如果某個人家連續幾年沒有養好年豬,甚至沒有年豬殺,在大家的眼裏往往屬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對象。
因此,這片大山裏的人家不管家境好壞,不管平時多麼缺米少糧,都要竭盡全力養好一頭年豬,有的一頭年豬要養上兩三年,重量要達到三百來斤才舍得殺。有的人家年豬不幸遭了瘟疫死亡的,得趕緊購買一頭百來斤的生豬飼養,每天三餐精心呵護喂養,不能有半點閃失,直到可以壘灶架鍋燒水磨刀準備宰殺的那一刻懸著的心才放得下來。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這就是我的父老鄉親,他們不願服輸,他們不肯示弱,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孩子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家熱熱鬧鬧殺年豬,而自己家冷冷清清過個年,他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們知道人應該怎樣活著才有尊嚴。
殺年豬一般在臘月廿五到年三十進行,這是山裏一年中最熱鬧最開心的時候。按照習俗,一家殺年豬,全村來祝賀。鄉親們殺年豬的日程,事先口頭商量安排,今天是誰家,明天是誰家,後天是誰家。排定日期後,還要登門一家一戶邀請鄉鄰到家裏作客,全村人就這樣沿著年豬叫聲的次序輪流去“吃大戶”。
大家聚在一起殺年豬,不僅僅是為了能吃塊新鮮肉,而是村裏一年之中聚人氣、講和氣、融感情的一個好機會。年豬一叫,全村男女老少紛紛登門賀喜,主客一堂,其樂融融,祥和一片。不能前來吃飯的老弱病殘孕,主人家要在開飯之前派人挨家挨戶給他們送去最好的飯菜,讓一碗熱氣騰騰的新鮮肉湯承載著這片大山沿襲千百年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一些人家平日裏有點小口角鬧不愉快什麼的,往往在這個互相登門道喜的時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有積怨較深的,村裏德高望重者會將雙方安排在同一個飯桌上,三杯“土茅臺”下肚,大家又重稱兄道弟,握手言和。
山裏人歷來講究善惡因果,不濫殺生。根據習俗,一個人在一天之內不能提刀宰殺超過三頭豬,自己家養的豬不能自己提刀宰殺。如果要殺的是母豬,還得燒香舉行儀式,給將要逝去的生靈超度,才能動刀。有孕在身的牲畜不能殺,宰殺牛這樣“懷胎十月”的動物得先超度……敬畏生命,悲憫為懷,一直是這片大山最樸實的情懷。
和數以億計的國人一樣,年這個情結早已烙印在這片大山人的心中,在人們的血液裏汩汩流淌。山裏人心牽山外,向風叩問何日是歸期;山外人夢縈山裏,托雨傳達真情在旅途。除夕,是大山遠行人新年回家團聚最後的歸期。
山裏的年夜飯沒有城裏那麼豐富有排場,但山裏的年夜飯有著自己的溫暖和幸福,鄉親們講究的是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年夜飯主要在本家族內舉行,一家三兄弟,上午在老三家吃一頓,中午到老二家吃一餐,晚上在老大家擺一席,一個大家族男女老幼歡歡喜喜、熱熱鬧鬧歡聚一堂過大年。假使一家幾兄弟除夕這天各吃各家飯,在外人看來就是兄弟不和睦,妯娌有矛盾,家不和難得百事興。
按照習俗,“敬人先敬神”,年飯開席前,需要完成各種祭祀儀式,祭拜自己的祖先,祭拜掌管六畜的土地,祭拜“司命定福”的灶王……祭祀儀式簡樸而莊重,祭者必須衣冠整潔,神情肅穆虔誠。在鄉親們心裏,這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拜神拜鬼,而是感念祖宗澤被子孫之恩,敬仰神靈庇護眾生之德。他們認為,樹高千尺,葉落歸根;人行萬裏,要懂感恩。
大年初一,天還沒有大亮,山裏人家就已經燈火點點,鄉親們開始忙碌著燒火煮湯圓迎新年。按照習俗,這天的第一餐只能吃湯圓,不能吃飯吃肉喝酒,就是盛湯圓的碗都不能沾葷腥。老人説,這是為了凈化心靈、疏通六竅,讓大人更加通情達理、讓小孩更加聰明伶俐。每當年夜飯之後,祖母都會再三囑咐,一定要把碗筷多洗刷幾次,千萬別讓葷腥玷污了第二天的湯圓。
這一天不能睡懶覺,大人要早起生火煮湯圓做家務,勤儉方能持家;小孩要早起圍著火爐大聲誦讀,詩書最宜啟後……這片大山裏的人,就這樣把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和願望通過點滴言傳身教,教會子孫修身養性、勤儉持家、起早貪黑、發奮圖強去實現每一個夢想。
過年自然要燃放鞭炮,但鄉親們歷來不在這方面攀比,基本上是在祭祀迎新時,三聲炮響,通天地,祈福壽,其他時間燃放,適可而止。假使有人在夜深人靜時還在燃放鞭炮,那將被認為有損民風、家教不嚴。如果在過去一年裏屯裏有白事或重大病災,全屯這個年基本上不會燃放鞭炮,宴席間也不會交杯猜碼劃拳。這裏的人不完全是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但大家的心能在一起,同患難,共命運。
這片大山的年要到正月十五才結束,這期間自然是各種宴席和拜年。拜年不僅僅是自家已婚嫁的女兒回來看望父母長輩,本家族已婚女子也要登門拜年。倘使誰家來了親戚好友,常常是兩三家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不管是不是本民族、本家族,山裏人講究一家有酒百家醉,一家有悲百家愁。
10年前的那個冬天,在相隔僅僅68天的時間裏先後送走父親和祖母後,我和弟弟妹妹在這片大山陪著母親過了今生最艱難最悲涼的年。一個元氣大傷的人家,即使面前爐火熱得能把臉皮烤焦,從背後吹來的寒風依然讓人感到冷徹心骨。我們沒有燃放鞭炮,鄉親們一如既往和我們共擔家難。
此後,我和弟弟妹妹奔波于外討生活,母親也到城裏居住。但母親總是在大年初二左右回一趟故鄉,回故鄉前總是催我寫一副春聯帶回去貼在老屋的大門上,有著紅紅火火的願望和祝福才是年。我總是在逢年過節的飯桌上多添兩套餐具,在開餐前先往這兩套餐具裏夾好菜斟滿酒,把所有的感念懷思點點滴滴注入其中。遠在北方的妹妹總是在家人吃餃子時,自己在大年初一煮一碗湯圓,她總是在年節來臨之際電話告訴母親,她又夢見祖母和父親了……幾處鄉思,一樣鄉愁。
有溫暖的家才有溫暖的年,家的方向總是鄉思的航向。(陸波岸)
-
別以矯飾的“愁鄉”偷換真誠的鄉愁
正因為“確定性”是蟄伏在心靈深處的追尋,古往今來,鄉愁,總會引起共鳴。2017-01-20 08:51:17
-
“小城之子”的鄉愁表達:新生代導演的一種創作現象
“新生代導演的創作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現象,即這些來自小城的導演們創作出一批小城鎮電影,他們通過電影書寫自己記憶中的故鄉,表達小城之子們各自的鄉愁。2016-11-29 23:34:02
-
用什麼留住遠去的鄉愁?——聚焦傳統村落保護
自古以來,大大小小的鄉村遍布中華大地,或溫婉,或豪放,連成一幅波瀾壯闊、內容豐富的山水畫,凝聚著中華民族璀璨的歷史文化。2016-10-21 00:49:57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2017年“我向總理説句話”建言徵集活動
2016-12-21 14:35:47
-
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我要參加
2016-12-21 14:35:47
-
回家很累?真正的成年人需要與父母"分手"
2017-01-19 10:05:02
-
組圖丨春運還沒開始,這組海報卻火了
2017-01-19 09:57:10
-
注意:個人誠信體係真的要來了!
2017-01-19 10: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