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長陳求發公開承認本省財政數據造假問題,引發廣泛關注。前日,他向省人代會作政府報告時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被注入水分。
知恥近乎勇。經濟數據造假,並非遼寧省所獨有。但以省政府工作報告的形式,公開承認本省近幾年的財政數據注水,可謂自揭瘡疤,這在全國也屬首例。敢于認錯代表著轉變的開始,無疑值得肯定。
數據沒有原罪。數據也是各種考核的最直觀工具。誠如近年頗受爭議的GDP數據,盡管對衡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或存片面性,但畢竟為社會提供了一個評價坐標。然而,如果數據被人為賦予特殊使命,就可能失真甚而異化。正所謂“政績不夠,數據來湊”。在有的地方,統計數據成為某些部門和官員隨心所欲的“魔術道具”,報大報小填多填少,不看實際而是根據需要。以致有些市縣主官落馬,當地財政收入數據也被攔腰斬。
數據失真和蒙上“假面具”,在于背後的利益驅使。曾幾何時,官員的政績考核,唯GDP為上,“憑數據説話”成為硬杠桿,又缺乏糾錯和制衡機制,由此帶來大面積的數據浮誇風。有的地方甚至把會忽悠、數字注水視作核心競爭力,什麼能力也不如這個能力。
其實,近年一些地方的數據浮誇和造假,人們並不陌生。如歷年各省上報的年度GDP數據與國家統計局的匯總數據相差幾萬億,就備受質疑。盡管其中或存統計口徑的差異,如某些央企所在地的重復統計等,但呈現如此巨大的“缺口”,無論如何都難以説得通。可是,某些地方的數據造假現象,可謂“皇帝的新衣”,人人心知肚明,但就是無人將其公開揭穿。
即便遼寧省的這次“自曝家醜”,恐怕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中央巡視組和國家審計署的推動。如中央巡視組2014年就嚴肅指出:“遼寧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國家審計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也對遼寧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的數據造假行為提出批評。造假成為普遍現象,顯然非一日之功。那麼,為何此前沒有被揭露和曝光?究竟是內部糾錯機制的缺位,還是利益鏈條的相互牽制導致係統性的冰封板結?
不管怎樣,數據造假在全國各地,以及在許多行業都廣泛存在。而行政體係的數據造假不僅使國家宏觀經濟數據失真,嚴重侵蝕官場文化,也對整個社會的誠信建設帶來負面影響,成為公眾痛恨的社會頑症,必須引起制度的省思。
統計法已實施多年,其中明確規定了各種統計數據造假行為的法律責任,嚴重者不僅要受黨紀政紀處分,還可追究刑責。然而,多年來,因統計數據造假受行政處罰最高的也僅限于個別縣處級幹部,追求刑責的更鮮有所聞。這與現實普遍存在的數據造假現象極不匹配。當“官出數據,數據出官”屢試不爽,而所需成本又極不相稱的情況下,數據忽悠欺上瞞下者自然就會樂此不疲。
敢于公開承認數據造假,這只是走向良政善治的第一步,著力點還在于盡快構建制度的糾錯機制。對此,一則要建立行政體係的科學考核機制;二則強化財政和經濟數據的公開化和外部監督,對違規者及時曝光,糾錯和追責都要動真格,讓數據造假者不僅沒有市場,也沒有前途。唯有如此,才能杜絕數據忽悠和數據注水的現象。(閱盡)
-
遼寧首次公開確認數據造假:損了誰?又肥了誰?
陳求發 遼寧省省長: 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 陳求發 遼寧省省長: 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2017-01-20 07:13:26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2017年“我向總理説句話”建言徵集活動
2016-12-21 14:35:47
-
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我要參加
2016-12-21 14:35:47
-
回家很累?真正的成年人需要與父母"分手"
2017-01-19 10:05:02
-
組圖丨春運還沒開始,這組海報卻火了
2017-01-19 09:57:10
-
注意:個人誠信體係真的要來了!
2017-01-19 10: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