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鎮街,是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也是民生福祉的承載之所。在這裡,産業蓬勃發展,創新活力涌動,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無限可能。即日起,《大眾日報·聊城新聞》開設“高質量發展鎮街行”專欄,深入鎮街一線,挖掘一批強鎮、名鎮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探索與實踐,邀請鎮街“掌門人”探討如何因地制宜,在産業升級中乘風破浪,在生態保護中守住綠水青山,在社會建設中凝聚民心。
每天早上9點,在聊城開發區東城街道國際金融中心,身穿職業裝的年輕人來往不息,電梯滿載着他們的逐夢激情上下疾馳。
作為聊城開發區的經濟發展主戰場和排頭兵,東城街道樓宇經濟蓬勃起勢,涌現出星光創業大廈樓宇群、國際金融中心樓宇群、當代國際樓宇群等八大樓宇商圈集群,活躍着8000余家樓宇企業,年營收超180億元,解決了6萬人的就業問題,形成了全市規模最大、涉及領域最廣的服務業經濟發展新格局,推動了第二、三産業雙線發展。
隨着樓宇企業和青年人才的不斷增多,面對“立體化”社區新形態,如何以黨建引領促進社區治理成為東城街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為此,東城街道黨工委牽頭成立樓宇綜合黨委,配備6名樓宇專職社工,常態化開展“掃樓行動”。“樓宇治理就是新型的社區治理,我們通過‘掃樓行動’等措施讓流動黨員找到組織,加強了企業&&,鏈結了有效資源,樓宇綜合黨委更有號召力了。”東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于珊珊&&。
今年東城街道&&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推進樓宇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針對樓宇企業、職工提出的問題和需求,整合多方資源,定期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上門服務,實現服務定制配送”。
“前段時間,我們參加了企業問需會,反映了物業問題和項目審批流程問題,沒過多久,樓宇專職社工就幫我們對接職能部門,將問題成功解決了。”山東神騰電力建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公司總經理張樹勇&&。為促進樓宇商圈健康發展,東城街道組織企業問需會、黨建聯席會等,及時了解樓宇企業發展需求,積極組織樓宇企業參加政銀企對接會。
在“掃樓行動”的基礎上,東城街道黨工委創新採取“一線工作法”,由領導幹部挂帥,成立10個走訪小隊,開展了“企業大走訪”活動,及時了解企業訴求。“我們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批復即將下來,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後,不僅能享受到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還能提升我們企業的競爭力和美譽度。”聊城市魯銘建築檢測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文莉説。
這背後離不開東城街道辦事處經濟發展辦商務科科長王偉和同事們的“靠上服務”。聊城市魯銘建築檢測有限公司是一家進駐星美城市廣場7年的企業,王偉和同事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企業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需求後,將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所需的材料清單提供給企業,全程陪同企業工作人員到職能部門辦理申報手續,並積極&&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申報作了預審。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十年來,東城街道迅速成長為聊城創新創業的熱土,以15.7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1.2萬餘家企業,其中“四上”企業200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9家,貢獻了聊城開發區60%以上的稅收。
前不久,中通新能源客車交付儀式暨N12D雙層電動巴士全球首發亮相新加坡。186&&通客車陸續交付亞美尼亞,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不斷為全球“綠色交通”賦能。作為“鏈主”企業,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帶動魯西新能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聊城新濼機械有限公司等36家高端裝備製造企業持續發展。希傑(聊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生物食品醫藥産業鏈“鏈主”企業,在聊城實現11次連投,資金超過5.8億美元,帶動夏林(聊城)飼料有限公司等16家生物食品醫藥企業進駐和發展。東城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呈現穩中有升態勢。
下一步,東城街道將圍繞聊城市委市政府、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部署要求,咬定“抓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任務目標不放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真抓實幹求突破,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奮力開創東城街道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記者 高田 胡磊 通訊員 閆琳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