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山區,總面積857平方公里,總人口7.5萬。地處長江、新安江流域水系,水資源極其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是古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發祥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富集,目前擁有世界文化遺産、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兩個世界級品牌,先後榮獲中國旅游強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中國鄉村民宿發展示範縣等10余個榮譽。
2021年11月黟縣入選第三批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項目總投資5億2160萬元。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分管同志為副組長、10個部門和8個鄉鎮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
項目打造立足世界文化遺産高點站位,錨定“大黃山”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閒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發展戰略,守護好黟縣藏於青綠山水間的顏值、藏於水墨長廊裏的氣質、藏於粉墻黛瓦中的風韻。岸坡整治建設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結合了黟縣傳統砌石擋墻的特點,將安全、生態、景觀融為一體;節點打造與群眾需求、民宿業發展、旅游産業發展相結合,推進水利與景觀建設相融合,為當地産業發展添磚加瓦,為後續招商引資優化基礎條件,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及更強烈的幸福感、獲得感。
文化碧陽
橫崗村結合“中而新、徽而新”的設計理念,將傳統徽派元素與古徽州特色文化相融合,沿漳河打造多層級、優形象的線性入口新名片;豐梧村與當地無名初民宿産業相結合,提升霍溪水景觀;碧山村、南屏村通過水系連通工程,枯水期引水入村,汛期進行分洪,恢復村內古水系,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時再現古徽州村繞小溪之景;豐溪河根據場地條件,因地制宜選擇不同型式生態護岸,將水安全、水生態、水景觀融為一體。
碧陽橫崗村節點
霍溪無名初節點
秋影宏村
宏村項目區以塔川秋色為媒介,以塔川河為依託,打造藍綠交織的水美景觀帶的同時將塔川村與世界文化遺産宏村串聯成線;為域見未來秀裏項目區域,進行河道岸線整治、清淤疏浚,滿足項目旅游規劃需求;通過景觀治水手段,改善木坑竹海景區基礎設施條件;項目建設助力區域全域旅游發展邁上新&階。
宏村塔川河
木坑竹海節點
龍川河秀裏節點
生態西遞
西遞項目區積極優化鎮域引水工程布局,打通東方紅水庫至西遞村輸水通道,維護古村落景觀的同時將現代技術賦能古代治水系統,通過自動化系統實現了隨時、隨地自由控制;依託黟縣東站高鐵站建設濱河水美景觀帶,展現城市魅力,彰顯“生態立縣、文旅名縣”城市形象;在虞山溪沿岸實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助力自在花開項目結合古村落依水蜿蜒而生,打造青山環抱,綠水環繞的自在部落。
黟縣東站站前廣場
西遞自在谷節點
溫婉漁亭
漁亭項目區依託山水資源,結合未晞園度假秘境的開發建設,建成後的水系連通工程與未晞園度假區融為一體,海拔286米的山林溪谷之間沉浸於徽派文化的厚重,體驗桃花源裏人家的靜謐。
漁亭未晞園節點
煙雨洪美
洪美項目區堅持微改造、微建設的設計思路,利用“土墻土補、磚墻磚修、就地取材”等原則,還原煙雨水鄉之景,為澤延堂民宿、方坑影視基地等項目落地推波助瀾,也通過項目建設資金入股項目,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助力鄉村振興;通過田溪河綜合治理及打鼓嶺水土保持項目的實施,通過治水手段提升打鼓嶺景區基礎設施建設。
美溪澤延堂節點
洪星方坑節點
康養宏潭
宏潭項目區依託五溪山水利風景區及古水利遺存漏斗壩,將堰壩與景觀汀步相結合,對現存遺跡遺址進行景觀恢復提升,再現竹溪水岸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提升五溪山景區康養勝地品質。
宏潭五溪山節點
紅色柯村
柯村項目區以適度提升改造為原則,將紅色文化、田園風光相結合,一條紅色濱水休閒觀光帶串聯起了多個文物保護單位,打造“紅色”水鄉風情。
柯村石雲河水韻竹園節點
一村一韻、各美其美,形成徽文化鄉村發展空間與鄉村水系互相依存、互相關聯的人水和諧關係。
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積極推進“雙業主、雙監督”制度,全面整合農業農村、人居環境、鄉村旅游、生態環境等資金,積極引導項目沿線村居、民宿等社會力量參與,激發各類市場資本投資熱情,撬動本地“田秀才”、“鄉創客”等參與建設活力,吸納本地勞動力參與工程建設,讓群眾自己做項目、督項目,確保項目建一處成一處、亮一處美一處。
項目後期管護積極探索新出路,建設過程中積極與沿線景區、業態業主溝通協商,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同時公共區域創新網格化管理+黨員分片包保的方式,形成黨員認領、村民參與的多方參與機制。
如今的黟縣以水為媒,書寫出了河湖安瀾的新篇章。讓水活起來、讓水用起來,讓水美起來,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造就人水和諧、景色優美的水美鄉村,惠及區域內數萬群眾。這是一條滿載着水利人家國情懷與治水決心的希望之路,為一代代治水夢想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