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陽腔、萬載夏布織造技藝、南豐儺舞、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名揚天下,贛南客家文化、湖口青陽腔、文港毛筆、瓷板畫絢爛多彩……江西非遺根植於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産生活和贛鄱悠久歷史。
古老的文化,鮮活的傳承。
近年來,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統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紮實推進非遺系統性保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非遺傳播渠道不斷拓展、展示場景不斷豐富,産生了“非遺+”的N種打開方式,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在雙向奔赴中出圈出彩。
徽州文化(婺源)生態保護區非遺進景區
讓旅游“熱”起來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旅游是一種現代生活方式,為非遺提供了更多應用場景。
當旅游邂逅“非遺”,能玩出怎樣的“文化味兒”?在婺源縣江灣景區,當地民眾表演傳統民間藝術“豆腐架”,吸引大批游客駐足觀賞拍照;篁嶺古村,村民激情四射地舞動長龍,浩浩蕩蕩游街而行;西衝村,游客們饒有興趣地欣賞傳承人現場製作花燈,有的游客還拿起畫筆,體驗一把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
近年來,江西積極探索非遺保護和旅游發展的共贏之路,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産業發展資源,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鄉村旅游有機融合的發展之路。
武寧縣西海灣景區設置水上舞&,演齣劇目以國家級非遺“武寧打鼓歌”、省級非遺“武寧採茶戲”等為主,配以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非遺+旅游+演藝”的新業態廣受游客歡迎,年接待觀眾10萬餘人次。新餘仙女湖景區舉辦中國(仙女湖)非遺旅游歡樂周,涵蓋非遺市集、非遺展演、非遺音樂大集等活動……一個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不僅激發了非遺傳承活力,也提升了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此外,江西通過舉辦“非遺購物節”,整合全省11個設區市180個非遺項目、500多位非遺傳承人,集中宣傳展示江西非遺保護傳承的成果,讓游客在暢享非遺購、探訪非遺味、共赴非遺游中,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舉辦非遺和旅游融合發展周,發布3條跨區域非遺旅游線路和11條設區市線路;策劃推齣戲曲駐場演出、非遺雅集、非遺讀書沙龍、技藝體驗等活動……
不斷釋放的非遺魅力,助力江西旅游“熱”起來。
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進社區
讓城鄉“火”起來
去年7月,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順利通過文旅部驗收,正式確定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為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江西大力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先後獲批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3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舉辦2023中國原生民歌節、第六屆湘贛鄂皖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展。傳統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實現靜態展示與活態演繹相互補充、良性互動,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非遺傳承發展之路。
入夜後,江西萬載古城景區人潮涌動,一場“焰火之戀”煙花秀,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當地依託萬載花炮製作技藝,不斷打造夜間消費新場景,形成“逛古城、喝大碗茶、賞花燈戲”的特色文旅品牌。在萬安縣高陂鎮田北農民畫村,打造了集創作、展示、培訓、寫生、休閒旅游“五位一體”的傳統美術類産業基地。在貴溪市樟坪畬族鄉,可觀賞畬族馬燈舞、畬族竹桿舞燈等非遺表演。在萍鄉南正街歷史文化街區,非遺項目湘東皮影戲成為游客必“打卡”項目……
非遺,連接百姓生活,融入人間煙火。
此外,江西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截至目前,江西省共建成非遺展示館154個。
2023年5月,由樂平市文化館自主籌建的樂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贛劇樓正式對外開放。開館以來,共舉辦近百場贛劇專場演出,吸引來自全國各地超10萬游客前來參觀打卡。11月,投資2億元、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的世界客家非遺館建成並投用……
一個個非遺館的揭牌啟用,進一步拓寬了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路徑,也為文旅融合加入非遺元素、注入嶄新動能。非遺館,已成為非遺傳承、傳播推廣的重要陣地,鏈結傳統文化與市民游客的“城市會客廳”。
2023中國原生民歌節非遺進校園
讓文化“傳”下去
校園唱響“哎呀嘞”,興國山歌進校園。
興國,不僅是有名的“將軍縣”,更是“山歌之鄉”。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中華文化,興國縣持續推動“山歌進校園”,將興國山歌引入課堂。同時,當地不斷創新形式,開展“校園十佳歌手評選”“校園山歌藝術節”等活動。通過講唱結合,興國山歌“聲”入人心。
山歌進校園,是江西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互結合、相互交融的一種新嘗試。
為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贛州市章貢區也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並將採茶戲列入音樂課、改編採茶韻律操在全區推廣。南昌市在市屬高校創新開展2023年南昌市“非遺青年説”系列活動。撫州職業技術學院邀請撫州採茶戲、臨川篾編技藝、臨川白滸窯陶瓷工藝、撫州神佛木雕和宜黃戲等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授課。吉安井岡山市東上學校每週開展一次井岡山全堂獅燈進校園活動,並掛牌成立井岡山全堂獅燈傳承教學基地……
非遺進校園,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展現了非遺的青春風采,讓中華傳統文化之花在校園綻放,代代傳承。
“前不久,江西4家單位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這生動展現了江西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新成果。”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下一步,江西將圍繞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深入實施非遺保護傳承工程,大力創建一批文化生態保護區,着力培養一批非遺後繼人才,全力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迷人的光彩,助力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沈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