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鄉村綜藝悄然走紅,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綜藝“新寵”。本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4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7%的受訪青年會看鄉村綜藝節目,95.9%的受訪青年&&看了鄉村綜藝後,對鄉村的印象有所改變。
説起鄉村綜藝,河北大學生安岳(化名)想起的是《嚮往的生活》裏的一幕:快開春時,節目嘉賓在上山砍柴的途中看到了美麗的冰凍瀑布,駐足玩耍,然後不疾不徐地帶着撿來的柴火散步回家。
作為這部綜藝的忠實觀眾,安岳感覺節目中的畫面都很美,“很像人們嚮往的田園生活”。
北京的00後陳小怡(化名)更喜歡勞作紀實類的鄉村綜藝,她現在是《種地吧》的忠實觀眾。“節目會記錄小麥、水稻從種子到發芽、結果、收穫的全過程。看這個綜藝讓我能更直觀地了解農業,起碼不會忘記糧食是怎麼來的,也提醒自己不要浪費。”陳小怡説。
調查中,82.7%的受訪青年會看鄉村綜藝節目,其中超三成(34.0%)受訪青年&&會經常觀看。在眾多鄉村綜藝節目中,勞作紀實類(58.2%)、人文社交類(55.8%)、探訪助農類(54.3%)最受受訪青年喜愛。
“鄉村綜藝中的內容一般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遠,會讓我們産生好奇。”福建21歲青年楊馨儀覺得,如今年輕人之所以熱衷“追”鄉村綜藝,還在於節目編排上的“故事性”。
陳小怡則覺得,一些鄉村綜藝如《種地吧》追求“真實感”,用普通嘉賓組建團隊,讓觀眾從零開始陪伴他們種地,在這個過程中也就慢慢産生了情感羈絆。同時,真實的種地場景也讓陳小怡明白了農業根本不是“撒種子等收成”那麼簡單,“比如小麥怎麼施肥、除蟲,養豬怎麼科學打掃豬圈,這些我以前完全不知道”。
年輕人為什麼愛上鄉村綜藝?數據顯示,58.6%的受訪青年覺得“美麗!田園風光簡直是‘視覺盛宴’!”51.0%的受訪青年&&“淳樸!勾起了我對田園生活的嚮往!”49.9%的受訪青年認為是“情懷!DNA裏的種田魂突然動了!”其他還有:“好奇!想圍觀現代農業黑科技!”(47.5%)“治愈!看別人種地很解壓!”(37.0%)“榜樣!被嘉賓的個人魅力吸引!”(26.1%)“實用!偷學陽&種菜小技巧!”(16.7%)。
“現在的農業技術原來那麼先進!”看了鄉村綜藝之後,陳小怡對鄉村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觀,節目裏普及的新型栽培技術完全顛覆了她想象中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落後印象。另一方面,她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農民種地的不易,“以前要麼把農村想得太落後,要麼幻想成美麗田園風,現在知道真實情況是介於兩者之間的”。
觀看鄉村綜藝,來自山東的王欣(化名)發現,以前很苦的種地,現在借助機械化操作也能高效完成。節目也讓她了解到了鄉村生活的更多方面,“一頭牛的價格竟然能抵我3個月生活費!不過從中也能看到西部農村的困境,比如物流成本高、好東西賣不出去……這種全方位的感受是過去沒有的”。
調查顯示,95.9%的受訪青年&&看了鄉村綜藝後,對鄉村的印象有所改變。其中近五成(48.0%)受訪青年覺得有很大改變。
“我倒覺得沒有太大改變。”在北京上學的楚雅淇今年21歲,老家是東北的。她覺得,現在的年輕人祖父輩大多“根”在鄉村,對於真實的鄉村是有一定了解的,“鄉村綜藝裏的一些畫面和橋段往往都太過‘理想化’了”。
安岳很熟悉華北農村的情況。她&&,一些節目裏搭土灶、用玉米換食材的情節早過時了,現實裏農村的土地大多都承包出去了,許多人也是打工賺錢,村裏也通了天然氣。“還是得親身來農村體驗一下,才能看到更加真實的農村生活。”
受訪青年中,00後佔13.3%,95後佔29.1%,90後佔40.3%,85後佔17.3%。來自一線城市的佔34.4%,二線城市的佔40.4%,三四線城市的佔20.8%,縣城或城鎮的佔3.2%,農村的佔1.2%。(吳欣宇 張馨月 梁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