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風箏:老手藝煥發新活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02 10:48:25
來源:中國文化報

濰坊風箏: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字體:

  又是一年春風起,又到風箏飛天時。3月28日,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開設文化創意館,供游客和中小學生開展風箏主題研學。這個春天,到濰坊的游客有了專門的風箏文化體驗基地。

  據史料記載,濰坊風箏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墨子製作的“木鳶”。唐代開始,風箏扎制技藝從宮廷流傳到民間,普通老百姓也有機會了解和放飛風箏。至宋代,濰坊風箏已在民間廣泛分佈,一些地方還出現了比賽放風箏的游戲。

  和全國其他地方相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濰坊風箏形成了色彩鮮艷、裱糊技藝講究的特點。顏色方面,濰坊風箏多以紅、綠、黃等為主色調,且搭配種類豐富;裱糊技藝方面,每類風箏的裱糊技法各有不同,裱糊蜻蜓風箏時使用絹絲材料,因為其比傳統的紙張更透明,做出來的風箏翅膀非常生動;裱糊龍題材風箏時用綢,這樣放飛時更加飄逸,不容易發生纏繞。

  經過上千年的傳承,濰坊風箏的工藝和式樣不斷變化,但有一個顯著特點沒有變,那就是與時俱進。

  以前,傳統風箏的扎制多使用竹子,包括選材、破竹、削開竹條、彎竹條。如今,風箏的製作材料和工藝發生了很大變化,單就風箏線而言,已經出現尼龍線、棉線和聚酯線多種。

  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00年前,濰坊大街小巷賣風箏的店舖就已經非常多了。每年清明節前後,在濰坊市的白浪河兩岸,老百姓爭相放風箏、盪鞦千。如今,濰坊城市建設水平極大提升,多個寬敞的文化廣場成為市民、游客放風箏的好去處。而且,飄蕩在天空的風箏樣式越來越豐富,航天題材、動漫題材、歷史文化題材的風箏作品競相涌現。

  濰坊風箏也成為當地提振文旅消費的重要抓手。在濰坊街頭,問當地人什麼是最值得買的旅游商品,大家的回答一定是風箏。有的動漫游戲企業與濰坊風箏傳承人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委託傳承人繪製游戲皮膚。當地以濰坊國際風箏會等節會活動為依託,推出音樂節、露營季、美食匯等,成為“文化搭&、文旅經濟唱戲”的範本。(蘇 銳)

  職業院校的學生正在學習風箏繪製 韓 軍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