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韓國視頻博主:北京中軸線既古老又時尚
新華社記者羅鑫
“這些不同形狀的門墩,在過去代表不同含義。相傳圓形的象征戰鼓,代表這裡是武官的家;方形的象徵書箱,代表這裡是文官的家……”今年初夏的一天,韓國視頻博主金峻范一邊聽着拉車師傅的講解,一邊新奇地看著胡同裏的一切,並拍攝視頻記錄所見所聞。
來北京十多年,金峻范發現,要想找到濃郁的京味兒,就要去北京老城、去北京中軸線。
今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申遺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産大會上通過決議,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位於北京老城中心的北京中軸線始建於13世紀,形成於16世紀,此後不斷完善。它縱貫老城南北,由15處遺産構成要素構成,是統領整個老城規劃格局的建築與遺址的組合體,遺産區面積達到500多公頃,面積達到4000多公頃的緩衝區則包含着歷史水系、歷史道路、歷史街區等遺産環境要素,分佈其間的胡同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金峻范翻看自己近年來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視頻,發現北京中軸線已不知不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去前門大街看京劇、從天安門廣場出發跑馬拉松、在地安門外大街上尋找京味美食。
去年,金峻范集齊了北京馬拉松和北京半程馬拉松的完賽獎牌。在跑步的過程中,金峻范發現在繁華的北京市區,古建築能得到很好的保護,而且會及時得到修繕。他不禁讚嘆:“這很了不起!”
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帶家人在天安門合影,沿着天安門、端門、午門一路來到中國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感受莊嚴而恢弘的氣勢……“我看過開國大典的影像,天安門真的是一個見證歷史的地方,是最有‘中國范兒’的地方。在北京,天安門是我帶家人、朋友‘打卡’最多的地方。”金峻范説。
北京中軸線15處遺産構成要素涵蓋了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築、居中道路遺存五種不同類型的歷史遺存。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作為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築,至今仍承擔着重要的禮儀功能,是國家禮儀文化傳承的見證。
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天壇、先農壇以及太廟、社稷壇分別以北京中軸線為軸嚴整對稱的規劃格局,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載的“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規劃範式,展現了中國以中為尊、追求對稱和秩序的傳統觀念。
“天壇祈年殿的藍色琉璃瓦就像是天空的顏色,太美了!聽説社稷壇(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是魯迅先生過去經常打卡的地方,我在這裡還吃到了魯迅先生愛吃的冬菜包子。”金峻范説。
近年來,隨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與街區有機更新的推進,許多背街小巷、河湖水系得到治理,不少文物建築得到騰退修繕和活化利用,北京中軸線上的人居環境也得到改善,中軸線歷史文化遺産譜出時代新韻。
如今,在不少胡同院落的頂層露&放眼望去,一片青磚灰瓦,煞是好看。閒暇時,金峻范會約上三五好友在什剎海畔找一家網紅咖啡店,坐在古色古香的建築裏,邊聊天、邊欣賞窗外美景。
“北京中軸線的風景每個季節都不一樣、都很好看。”金峻范説,“比如,春天裏的什剎海畔垂柳依依,漫步時微風拂面,讓人感到特別愜意;冬天裏的什剎海雖然有時冷至零下十幾度,但是不妨礙游人們滑着冰車,熱鬧而歡騰。”
金峻范發現,豆汁、焦圈、杏仁茶、奶糕、銅鍋涮肉等北京中軸線上的傳統美食也在變得更加時尚。“現在我不僅能喝到豆汁,還能吃到豆汁冰淇淋。”
如今,北京中軸線延長線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脈、向南延伸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見證着北京城市的發展變遷。“中國越來越開放,鳥巢、水立方、大興機場迎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金峻范説,“中華文化擁有海納百川、兼容並包的開放胸懷,北京中軸線就是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