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新聞中心 | 時政 | 法治 | 國際 | 財經 | 港澳& | 華人 | 教育 | 體育 | 圖片 | 視頻 | 直播 | 訪談 | 廉政 | 軍事 | 網評 | 論壇 | 文娛 | 汽車 | IT | 短信
  圖片報道  
紅色政權的"耳目喉舌" 獻給長征勝利70周年和第7個中國記者節
長江第一灣─昔日紅軍渡口 今朝旅游經典[組圖]
25克"長征金條"上市 限量500套北京僅百套[組圖]
今日長征路[組圖]
山西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圖片展[圖]
長征結束地舉行活動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組圖]
總後官兵在長征沿線建起7所八一愛民學校[組圖]
《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發行[組圖]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舉行[組圖]
十大歷史瞬間濃縮長征[組圖]
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書法作品展在京開展[圖]
紅軍將&堡會師70周年紀念活動將舉行[組圖]
解放軍計劃在長征沿線援建110所八一愛民學校
《書畫長征路》大型主題展開幕式在京舉行[組圖]
軍博5天13萬人次感受長征精神[組圖]
直播: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大型演唱會[組圖]
羅馬尼亞駐華大使:拄拐看“長征”[組圖]
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組圖]
長征沿途8省、自治區群眾獲贈電視機[組圖]
烏蒙金沙頌紅軍[組圖]
神舟六號搭載畫卷拍出5500萬天價[組圖]
甘肅會寧舉行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紀念大會[圖]
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開館[組圖]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在京開幕[組圖]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圖]
大型畫冊《偉大長征》在京出版[圖]
“聚焦長征路”攝影展在京開幕[組圖]
參觀《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
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獻禮影片《我的長征》首映
“長征號”紅色旅游專列在瑞金始發[圖]
紅六軍團由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圖]
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在京開幕
《地球的紅飄帶》原作首次全部展出[組圖]
中國駐法國使館舉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
劉江萍:周恩來帶病走長征[圖]
六盤山旅游扶貧富農
斯諾與大渡河勇士的合影照[圖]
賀龍贈給中甸歸化寺的“興盛番族”錦幛[圖]
蘇力:8歲女童的長征[圖]
長征文物:飽含紅軍官兵深情厚誼的雨布[組圖]
夏雲超:悲情西路,駱駝帶我走到星星峽[圖]
老紅軍回憶長征路上的傳奇經歷[圖]
長征文物:紅軍長征帶到陜北的唯一一門山炮[圖]
李開友:找吃的是最大也是最危險的工作[圖]
一首歌曲抵千軍──穿越時空的紅軍歌曲[圖]
“皖南的瑞金”──今日柯村[組圖]
高原綠島六盤山[圖]
吳光增:每到絕處總逢生[圖]
老紅軍劉天佑的幸福生活[組圖]
唐進新:我參加了飛奪瀘定橋[圖]
青岩古鎮故事多[組圖]
祖孫三代72年接力守護紅軍墓[組圖]
夏精才:“我是在長征路上脫盲的!”[圖]
全景展現長征勝利的紀念館開始全面布展[圖]
蘭州舉辦西路軍事跡展[圖]
段克禮:邊走邊做夢吃米飯[圖]
徒步重走紅軍東征路[圖]
從瑞金到北京:新中國從馬背上走來[組圖]
於雙清:長征歸來不言苦[圖]
"紅軍長征路圖書長廊"援建儀式在廣西興安舉行
“進京趕考”──我們不當李自成[圖]
險隘過後是坦途──從臘子口到哈達鋪[圖]
“將軍縣”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組圖]
黃英夫:“挎包大學”學文化[圖]
劉洪才:一個普通戰士的雪山記憶[圖]
劉洪輝:冒死背出來一個空軍司令[圖]
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組圖]
絕地逢生──從強渡大渡河到飛奪瀘定橋[組圖]
延安從窯洞走向現代[組圖]
楊光明:帶着笛子長征[組圖]
六盤山下第一村[組圖]
李耀宇:長征路上見到父親
7條小船救紅軍─再現巧渡金沙江全過程[圖]
信息致富哈達鋪[組圖]
陜西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圖]
回顧70年崢嶸歲月[組圖]
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河與南渡烏江示意圖
“遵義會議永放光輝”展覽即將開展[組圖]
老紅軍追憶長征中的毛澤東[組圖]
甘肅岷縣─長征路上的“加油站”[組圖]
陳浩:長征中不怕被打死 最怕被打傷
伍衡陽:走完草地全班只剩4個人
《長征組歌》大型公益演出活動在延安落幕[組圖]
張生榮:為大渡河勇士吹響衝鋒號[圖]
革命聖地井岡山鐵路全線鋪通
臘子口:天塹變通途[組圖]
長征勝利70周年金銀紀念幣濟南上市[圖]
紅色旅游成為延安支柱産業[組圖]
總後舉辦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文藝演出[組圖]
肖成佳:一首歌曲,在43年後證明紅軍身份[圖]
一名老紅軍的70年草地生涯[組圖]
雪山•草地•憶征途
雪山•草地•憶征途[組圖]
張铚秀:打得黔軍舉“雙槍”投降[圖]
瀘定橋畔的“二十二勇士中隊”[組圖]
舒啟興:在藏區,"喇嘛吹着長號迎接我們"[圖]
王道金:“湘江岸邊的石頭濺滿了紅軍的鮮血”
扎西會議舊址新貌[組圖]
肖正朝:長征轉戰一年半 顛沛流離十五年[圖]
長江第一灣──石鼓紅軍渡口[組圖]
昔日主戰場 今日新廣昌[組圖]
安徽黃山市發現最早出版的介紹紅軍長征的書[圖]
紅軍在丙安古鎮播下紅色種子[組圖]
“將軍縣”的百歲老紅軍[組圖]
“長征路上看交通”系列採訪活動圓滿結束[組圖]
竹子之鄉的竹子産業[組圖]
向軒:7歲紅軍的傳奇人生
昔日烏江天險 今朝“西電東送”基地[組圖]
陳芨:草地記憶永清晰[圖]
侗寨笑迎客[組圖]
吳世昌:外號“老兵”的紅小鬼
瑞金沙洲壩:甘甜“紅井”水 潤育百萬人[圖]
“素質教育”走進侗族學堂[組圖]
“紅”“綠”赤水[組圖]
蘇區:工農紅軍的養育地[組圖]
彭富九:永不消逝的紅色電波[組圖]
楊俊英和她的“紅軍刺繡”[組圖]
長征路上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組圖]
于都河畔:72年講述一個“架橋傳奇”[圖]
活着的“烈士”[組圖]
長征中的“四老”
郵票上參加過長征的著名人物
長江上的紅軍長征渡江地[組圖]
從湘江之戰看“左”傾路線危害[組圖]
生死攸關長征路[組圖]
當年長征路 今朝辦學忙[組圖]
王泉媛:苦難人生亦精彩[圖]
網上重走長征路
歷史上的8月6日 長征途中中央在毛兒蓋召開會議
鐘明:揮淚離家去長征[圖]
紅色之都的紅色往事[組圖]
井岡山小學有個“紅軍班”[組圖]
紅土地上訪問老紅軍──鐘明
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十送紅軍
踏上生命的遠征──長征出發全記錄[組圖]
《長征組歌》重走長征路
于都人綿綿不絕的長征情結[組圖]
紅土地上訪問老紅軍──曾福祥[圖]
于都農村孤寡老人有新家[組圖]
《長征組歌》重走長征路
今日長岡鄉[組圖]
今日草地
紅軍走過的水草地
今日夾金山
紅軍翻過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
紅軍翻過的大雪山──打鼓山
懋功會師舊址
皎平渡口的“將軍石”今貌
紅軍渡金沙江時的皎平渡口
紅9軍團部分幹部合影
瀘定橋今貌
瀘定鐵索橋
紅軍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灘
紅軍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
紅軍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通往革命老區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組圖]
“紅都”瑞金面貌新[組圖]
我翻譯了西安事變的電報
長征路上探訪老紅軍[組圖]
開國元勳子女祭奠湘江戰役紅軍先烈[組圖]
而今邁步從頭越─獻給長征勝利70周年[組圖]
獻給長征勝利70周年
紅軍傳人方萃軍[組圖]
六旬退伍老兵"騎游"長征路
紅軍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紅軍與黔軍激戰的地點之一——婁山關
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寧夏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組圖]
黎平會議舊址
紅軍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界首渡口
紅軍突破第三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宜章渡口
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城口
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固陂
1934年10月10日在江西省瑞金開始長征
毛澤東詩詞《七律 長征》
遵義會議會址今貌
黎平會議舊址今貌
“長征路上看交通”系列採訪活動舉行出征儀式
紅色政權的"耳目喉舌" 獻給長征勝利70周年和第7個中國記者節
長江第一灣─昔日紅軍渡口 今朝旅游經典[組圖]
25克"長征金條"上市 限量500套北京僅百套[組圖]
今日長征路[組圖]
山西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圖片展[圖]
長征結束地舉行活動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組圖]
總後官兵在長征沿線建起7所八一愛民學校[組圖]
《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發行[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