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新書上架
|
書摘
|
書評
|
一週好書
|
專題
|
名家薦書
|
文史圖説
《蘇共亡黨二十年祭》:以進步補償歷史的悲劇
蘇共敗亡為我們提供了哪些歷史教訓?權力過分集中、民主缺失,是不是蘇共垮&的總病根?歷史需要更加系統精深的思考。只有科學、深刻地反思,以史為鑒,悲劇才能以歷史的進步來補償。
[詳細]
第8期 首發時間:2013.4.19
分享至:
作者:黃葦町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簡介
黃葦町,以研究隱形經濟著稱的中國經濟學家,曾任紅旗雜誌社副總編輯,現任《求是》雜誌研究員,主要著作有《當代中國的消費之謎》、《中國的隱形經濟》、《世上有真情》、《失落的尊嚴——懲腐備忘錄》等。曾獲“全國首屆十佳 經濟讀物”獎等5個獎項。作者多次應邀出國講學,《中國的隱形經濟》等三種專著已被譯成英、日、韓、德等多種文本在國外出版發行。
內容概覽
蘇共亡黨、蘇聯解體,是社會主義事業最大的悲劇,蘇聯黨和人民,已付出慘痛代價。如果不能從中汲取足夠深刻的、真正的教訓,歷史悲劇就無法以歷史的進步來補償,甚至會重蹈覆轍。黃葦町作為作為親身經歷半個多世紀政治風雲的一代人,與年輕同志比,對許多複雜的歷史事件有更直觀的感受;與老一輩比,則更多地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巨大變化。《蘇共亡黨二十年祭》在結構上高屋建瓴,以深刻的分析和思辨能力,對照前蘇聯和中國當前及世界形勢,全方位解讀和研究蘇共的失敗,同時也是尋找我們黨肌體上可能潛伏的“病灶”。
出版人推介
緊扣近十年來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對蘇共亡黨進行更加系統精深的研究,暢銷書《蘇共亡黨十年祭》作者黃葦町再出新著,較之“十年祭”,本書對蘇共敗亡教訓作了更加系統精深的思考:權力過分集中、民主缺失,是蘇共垮&的總病根。
李永忠:凡心中沒有人民,必被人民拋棄
作者新著《蘇共亡黨二十年祭》,凝練出“凡中沒有人民,必被人民拋棄”的主題,引申出“中國會不會是下一個?”的現實課題,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姚恒:信任透支,執政黨該何去何從?
當一個執政黨早年積累的人氣和人脈、信心和信任,被逐漸耗盡,甚至透支,當人們對這個黨的期待,從滿懷希望變為一次次失望,最後變為絕望,它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李永忠:多維度的對比分析研究具有時代意義
把蘇共與中共、蘇共領導人與中共領導人、斯大林當政的30年與中內執政前30年、蘇共錯失改革機遇與中共把握改革機遇等,進行多維度的對比分析研究,具有時代意義。
姚恒:親密與疏離,奮不顧身與以權謀私
本書在闡述蘇共脫離群眾時還分析了蘇聯歷史上的許多問題,是符合實際的科學結論,對於中國共産黨如何在長期執政和全面改革開放條件下密切黨群關係,具有極大的警示意義。
20世紀人類社會最大的謎團
東歐各國執政的共産黨,為什麼會在極短時間內紛紛垮&?而長期作為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心的蘇共和擁有世界最大核武庫的蘇聯,為什麼會在轉瞬間亡黨亡國?這一切不僅讓全世界的共産黨人目瞪口呆,就是一直夢寐以求搞垮它們的西方政客,也沒有任何精神準備。
老布什:“天哪,我們太走運了!”
就在三年前,以堅決反共著稱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還用欣賞的口吻如此談到戈爾巴喬夫:“他年方55歲,比幾個前任都年輕得多,可望統治蘇聯20年以上,並同5個美國總統打交道……”即使是兩黨、兩國關係一直非常“糾結”的中國,人們的腦海裏也浮滿疑雲......
沉默的大多數
那些曾在冬宮的倉庫中自動站出來維護“革命的紀律,人民的財産”的共産黨人,如今在哪?那些“真正名副其實的忘我的”黨的領導人,如今在哪?那些為了保衛蘇維埃政權,毅然用血肉之軀去迎擊哥薩克騎兵鋒利的馬刀的“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工人們”和“沒有番號的老百姓隊伍”,如今又在哪?......
對待改革的態度決定政黨的命運
斯大林當政的30年和中共執政的前30年, 兩國的發展道路差不多, 都取得過輝煌成就,也走過相似的彎路,有相似的經驗教訓。但為什麼後來的中國能夠創造歷史的新輝煌,而人才濟濟、資源豐富的蘇聯卻走向敗亡呢?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就可以發現,中蘇兩黨、兩國的不同歷史命運,是從對待改革的不同態度開始的。
《蘇共亡黨二十年祭》
《蘇共亡黨二十年祭》書店展位
新書發布會現場
作者與讀者現場互動
作者嘉賓共談《蘇共亡黨二十年祭》
第
張
共
張
舊制度與大革命
先知三部曲
古拉格:一部歷史
第三波:20世紀後期的民主化浪潮
國家的常識
看法與説法
我心中的耀邦
海軍司令劉華清
《王朝柱精選文集》首發
微讀節氣
朱鎔基講話實錄
國務院發展研究叢書
悵望山河
收藏馬未都
Copyright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
01003010106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