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批評
作協新聞發言人就“作家定點深入生活”答記者問(05-01)
子貢和孟子究竟誰才是是孔子的繼承人?(02-06)
文壇抄襲越來越像地鐵行為藝術(06-05)
人肉搜索:很強很暴力 亦正亦邪 挑戰法律(11-11)
從頭到腳都是病 顧彬治不了中國文學的病(10-29)
網絡文學為何沉迷于玄幻(07-30)
閻崇年:要爭鳴 不要人身攻擊(04-01)
雷達:麥家終將選擇走向哪裏(03-24)
顧彬"開炮"後 別拿批評當"笑柄"(03-18)
通俗歷史寫作是"瞎編"?(03-17)
"語文狂人"王澤釗:《三國》不是文學(03-14)
我國語言文字使用混亂狀況令人憂慮(03-13)
池莉:優秀文化遠去憂慮已難表達(03-04)
"新概念"的八股十年:不妨再十年(02-25)
如何評價我們這個時代的文藝批評?(02-23)
坐穩冷板凳 學界不可"短平快"(02-19)
文人的“身價”(02-17)
于丹:優雅地刻薄著(02-17)
請于丹老師愛崗敬業好好備課(02-15)
一濫即貶值 文學也要適當"計劃"(02-15)
幹貨與水貨:著作等身與愛惜羽毛(02-15)
王躍文部落格 痛批中學作文説假話(02-15)
傳媒與小説 李洱在作協的演講(圖)(02-13)
作家訪談錄為何越來越乏味?(02-01)
文學批評:生死在媒體與學院之間(01-31)
安妮寶貝被批毒害中國青少年稚嫩心靈(01-29)
舊作翻新一書多出:引發讀者不滿(01-25)
評判文學:藝術和道德誰應該優先(01-21)
"粉絲"時代:要如何戒浮躁去功利(01-21)
名人出書 很爛很暢銷(01-16)
俞可平批評學術譯名混亂 不應多體係(01-15)
讀還是不讀 誰來醫"文學肥胖病"(01-14)
長篇制作:拔根狀態下的危險遊戲(01-09)
樹國家形象 文學作品不應"失真"(01-09)
當代作家該有怎樣的文化準備(01-06)
探討:文藝批評危機在于擱置是非(12-17)
不要再用“傷痕文學”來總結80年代(12-05)
走出“讀者越多,文學越少”困境(10-15)
李銳的胡子:退出作協剝離非文學(09-26)
用時代精品搶佔網絡文學陣地(08-19)
葉匡政專訪:文學死了,但我依然熱愛它(08-17)
看不懂的“現代詩”:新詩是怎樣煉成的?(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