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故宮|讓故宮文化走進更多年輕人心裏——對話中央戲劇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教師胡政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7 15:31:39
來源:新華網

守望故宮|讓故宮文化走進更多年輕人心裏——對話中央戲劇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教師胡政陽

字體:

  “每次走進故宮,都像翻開一本回憶相冊,每一處磚瓦都藏着故事。”中央戲劇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教師胡政陽,是故宮的“高頻訪客”,探訪故宮不下百次,從高中時初遇心動,再到開課程、拍短視頻、做公益講解,他用行動讓故宮溫度觸達更多人,讓故宮文化走進更多年輕人心裏。

  從“初遇故宮”到“深耕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和故宮結緣,最早是高中時我第一次來北京。”胡政陽説。從那以後,他就對故宮“唸唸不忘”,還特意找了很多書看。高考報志願時,他堅定報考北京,“最大的目的就是能時常去故宮逛一逛,這也是我高考的動力”。

  工作後,胡政陽在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大思政課,他將故宮文化與大思政課相結合,線上開設《“戲”説故宮》慕課,線下也帶學生們去故宮上課。他以《甄嬛傳》《如懿傳》為“引子”,拆解影視與史實差異,再深入講解建築、文物知識內涵,深受學生們喜愛。

  “故宮對於我而言很有溫度,因為它感動到了我,所以我才會覺得故宮的美應該讓更多的人去感受。而且我現在是教師的身份,我覺得更加有義務和責任讓學生去了解真正的故宮是什麼。”胡政陽説。

  從“知識分享”到“溫暖傳遞”,讓更多人觸摸故宮的溫度

  社交&&上,胡政陽是“只露聲音的宮殿君”,擁有眾多粉絲卻“不露臉、不追流量”。“我的第一個大流量視頻是講故宮的&階,它叫如意踏跺,很多網友一看,普普通通一個古建築的&階還有這麼多講究,而且名字取得那麼好聽。”從那時起,胡政陽意識到,用視頻的方式,尤其是幾十秒的短視頻,能夠拉近故宮與人們的距離。

  “就是純粹地想分享自己喜歡的故宮,不要讓網紅感或者是流量把故宮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給蓋過去,所以這也是我拍短視頻不想露臉的一個原因。”胡政陽説。

  五六年前,胡政陽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發起了公益講解,他曾經帶着視障大學生去觸摸故宮,給“星星的孩子”講故宮裏的“小動物”。“我們都可以走進它,故宮是對所有人開放的,能夠讓所有人在裏邊得到一些心靈震撼,得到一些感動,得到一些溫暖。”現在,公益講解的信息還置頂在他的短視頻賬號上,“有需要的大朋友小朋友可以留言,雙方時間合適就一起去,我不收費,會一直做下去”。

  讓故宮文化走進更多年輕人心裏

  説起故宮的變化,胡政陽覺得故宮“越來越年輕、接地氣了”:脊獸造型的文創雪糕,坤寧宮下午茶,還有宮貓文創和紀錄片,故宮也在主動靠近年輕人,“我覺得一下子拉近了故宮跟普通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距離。”

  學生的作業也讓胡政陽覺得欣慰:有同學拍黑白色調的故宮,拍檐角小獸、宮殿屋頂;有同學手繪故宮的宮門和宮貓,配文説“原來故宮不是冷冰冰的,有小宮貓這樣親近的存在,對故宮的印象一下子變了”;還有舞美係學生畫了大雪裏的禦花園玉翠亭,説“第一次見白雪皚皚的故宮,就喜歡這個小亭子,想起小時候的生活場景”。

  未來,他還想把故宮的文化挖得更深:“故宮的楹聯匾額藏着中華哲學,比如養心殿的‘又日新’,是皇帝提醒自己日日反省。我想把這些內涵加進課裏,讓大家不只聽故事,更懂故宮裏的中華智慧。”

【糾錯】 【責任編輯:申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