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還有哪些可能?南國書香節掃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0 10:43:02
來源:新華社

閱讀還有哪些可能?南國書香節掃描

字體:

  歷史書籍有了VR體驗、古詩詞變成沉浸式劇目、AI讓課本“活起來”……在新技術、新需求的驅動下,如今我們的閱讀拓展了哪些新的可能?

  8月15至19日在廣州舉辦的2025南國書香節線下主會場中,來自1500多家境內外出版機構帶來近50萬種出版物與文創産品,打造國際化科技閱讀嘉年華。其中,基於閱讀的多樣化創新正在為大眾帶來新體驗。


  8月15日,觀眾在觀看《家在中華》系列研學書本劇。新華社記者 鄧瑞璇 攝

  漢字的演變、活字印刷術的創造歷程、唐詩宋詞……這些課本上的內容,變成了生動的劇場故事。在書香節的廣東省版權保護聯合會IP轉化(應用)創新展示區,一個研學書本劇吸引大批觀眾駐足體驗,還有不少小朋友開心地跟劇場的演員互動起來。

  這是由廣州奇點視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家在中華》系列。公司總裁李文介紹,他們通過經典文學IP活化、數字空間演繹技術、沉浸式交互體驗,讓典籍以動態化、場景化的形式重現生命力。如今他們已經推出了“家在黃河邊”“家在珠江邊”等不同主題的書本劇,投放在多個城市的圖書館、書店、文旅景區、商區等不同場所。“希望通過數字技術手段降低文化體驗門檻,讓更多青少年在沉浸式歷史場景中體驗傳統文化。”

  同樣基於課本的演變,還有廣東新華樂育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AI書房。“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變成中國風的繪本。”書香節現場,一個七年級的學生嘗試為AI下指令。不多時,一個結合課文內容的繪本便生成出來,展示着魯迅筆下江南水鄉的生動場景。

  “我們希望在安全的基礎上探索人工智能加教育的無限可能。”公司總經理何燦説,通過鏈結正版教材、教輔、青少年讀物,並以AI賦能校內外教育場景,他們嘗試推動教學創新,讓課本“活起來”。


  8月15日,觀眾在體驗2025南國書香節香港館的“在九龍城 閱見香港”互動項目。新華社記者 鄧瑞璇 攝

  在書香節的香港館,一個探索歷史中的九龍城寨的AI互動沉浸式場景體驗“在九龍城 閱見香港”,則將歷史資料中的九龍城寨“重現”。香港聯合電子出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晟介紹,項目基於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出版的大量歷史文化書籍,並運用AI、VR等技術對傳統出版圖書內容進行數字活化,再現九龍城寨的故事。

  “希望通過知識大模型、3D虛擬場景的重構,以及各種游戲化、沉浸式的體驗,讓觀眾更多地了解香港歷史的變遷,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的綿延與傳承。”周晟説。(記者鄧瑞璇)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