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決心》:女性意識覺醒的成長啟示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08 10:00:00
來源:新華網

《出走的決心》:女性意識覺醒的成長啟示錄

字體:

  著名的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説,“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近些年,隨着女性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關注“我是誰”和做自己。電影《出走的決心》根據50歲自駕阿姨蘇敏的真實經歷改編,講述了主人公李紅(咏梅 飾)女性意識覺醒的故事,讓我們得以窺見女性在愛情、家庭、社會等多重壓力下如何蛻變成長,並最終實現自我覺醒的艱辛歷程。作為2024年中秋檔唯一女性題材電影,《出走的決心》為所有女生送來一份溫暖的慰藉。

  影片中李紅18歲時憧憬大學,25歲時憧憬愛情,45歲時憧憬遠游……但為了那些“對別人來説更重要”的事,她退讓半生,終於人到50歲決心真正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盤,勇敢出走追求自己夢想生活。無論是影片中李紅的出走,還是現實中依舊在路上的蘇敏,她們的行動都讓我們看到原來人生其實還有不同的選擇。李紅不僅是蘇敏,也是無數個和蘇敏一樣有向上力量的人,奔赴自己,做勇敢的你,什麼時候都不晚。

  當今社會,女性的知識結構、角色身份、自我認知都在不斷轉變,一方面女性承載了更多的責任與擔當,為推動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她們也在不斷地自我探索,釋放自我的內生力量。《出走的決心》就是“她力量”在影視文化作品中崛起的生動寫照。該片由尹麗川執導,阿美、尹麗川編劇,女性主創不僅筆觸細膩,一改過去女性人物形象單薄、扁平的刻板設定,構造出個體形象立體多元、飽滿深刻的女性角色圖鑒,更能與觀眾實現情感鏈結與共鳴。同時,通過女性視角的同理心和共情力,讓我們看到了電影工業裏自成一格的“她力量”和獨特韻味的“她視角”。

  女性的覺醒和成長,在於內在價值的自我認同,在於能否聽從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而作出獨立的判斷和抉擇。傳統觀念下,女性是努力突圍也難以被看到的存在。正如電影中的李紅,從小時候的原生家庭到成年後的婚姻生活,她承載了多重家庭中角色和責任,是女兒、姐妹、妻子、母親,她們背負過多的前綴而不得不妥協讓步,逐漸失語很難看到自己,成為自己。

  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編委、《新女學》周刊主編蔡雙喜認為,蘇敏率性“出走”挑戰了傳統的女性角色。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女性逐漸擺脫束縛,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扮演着各種各樣的角色,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多元化的角色既豐富了女性的生活體驗,也提升了她們的社會地位和自信心。

  正如電影片名,蘇敏、李紅她們出走的決心,正是女性不被定義、敢做自己的底氣。她們用實際行動展現女性另一種人生解法的選擇,也鼓勵了年輕人們不受性別角色的限制,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雖然她們的家人和朋友對“出走”評價不一,有理解、支持的,也有質疑,甚至批評的,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教授葉文振認為,關注和爭議的本身就體現了社會進步,從過去被遮蔽、被忽視,到今天被關注和被爭議,説明女性群體和女性發展已經走進了熱點領域,成為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當女性的力量被認可和釋放時,意味着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多元和包容。一個平等和包容的世界,無論男性女性,都不再被傳統社會角色和性別刻板印象所束縛,而是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在職業和家庭中投入不同的專注和精力,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自在自為地成長。《出走的決心》是當前為數不多的揭示女性意識覺醒的影視作品,不僅僅鼓勵女性直面困境、活出自我,更帶給我們深層次的社會性反思,聚焦每一個現實中鮮活的生命個體,真誠向大眾發問尋求自我人格與現實生活的和諧,人生的選擇權一直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

【糾錯】 【責任編輯:雷曼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