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 超長“待機”四季芳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7/05 12:16:48
來源:北京日報

月季 超長“待機”四季芳華

字體:

“和平”月季

  初夏時節,北京迎來了市花月季的美麗綻放。在北京的二環、三環、四環、五環等主要幹道上,一朵朵、一簇簇的月季一路相伴,綿延250多公里的花帶給這座古都戴上了絢爛的“月季項鏈”。更妙的是,這條“項鏈”能從暮春延續到初冬時節,超長“待機”達7個多月,成為北京一道獨特的城市景觀。

  1.月季的根在中國

  月季,在英文中和玫瑰、薔薇等都統稱為“rose(玫瑰)”。這個洋氣的名字讓很多人誤解,以為月季是外國人帶入我國的花,這是大錯特錯的。我國是世界月季的重要發源地。月季是薔薇科薔薇屬的植物,有“花中皇后”的美名。全世界共有薔薇屬植物200余種,其中原産於我國的就有82種。近200年來,國際月季育種中最重要的15個薔薇原種中,有10個原産於我國。

  我國是最早栽培、選育月季品種的國家之一,人工栽培月季已有超過千年的歷史,而認識和利用月季等薔薇屬植物(當時玫瑰、薔薇、月季並沒有細分)的歷史則更久遠。相傳西漢時期,宮廷花園中就已經引種野生薔薇,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描述了上林苑的美麗景色,其中就有“玫瑰碧琳,珊瑚叢生”的描述。

  魏晉南北朝時期,月季已成為宮廷園林中重要的觀賞植物,由於其植株多為蔓生藤本,因此多作為綠籬棚架使用。文學家柳惲《咏薔薇》寫道,“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隋唐時期,宮廷及民間種植月季之風盛行。大範圍的栽種,帶來了更豐富的月季品種變異。唐朝時,月季從單瓣變為重瓣,由攀援漸成為直立,花色有粉、白、紅等。出於敦煌現存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晚唐絹畫《引路菩薩圖》中,繪有一朵薔薇花,花朵碩大,與現代月季相似度極高。

  2.超長“待機”始於宋朝

  月季花一名出現在典籍中,是始自宋朝。最早記錄的書是北宋文學家宋祁首次明確記載了一年中可以多次開花的月季:“此花即東方所謂四季花者,翠蔓紅花,蜀少霜雪,此花得終發,十二月輒一開,花亙四時,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其中,“花亙四時”,是説一年四季均能開花;“月一披秀”則是指每月開花。

  四季開花品種的出現,掀開了我國古代月季栽培的新篇章,從此每年只能開花一次的品種逐漸隱退。這些原産於我國的多季開花的月季花也被稱為“古老月季”,以其典雅秀麗的姿態,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深受國人鍾愛。且因月季的“季”字與“吉”諧音,因而月季在我國也被賦予“持久、永恒、長壽、吉祥”的美好寓意。

  月季花期超長的獨特個性,也被歷代文人墨客所稱許。如劉禹錫的詩句“似錦如霞色,連春接夏開”,即描述了當時的古老月季具有的花期極長、開花不斷的特性。北宋詩人蘇軾也寫詩稱讚月季:“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佔四時春。”北宋詩人張耒説,“月季只應天上物,四時榮謝色常同。可憐搖落西風裏,又放寒枝數點紅。”南宋文學家楊萬里盛讚“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清代李漁甚至自己給月季取了個別名,叫“斷續花”。他説,“花之斷而能續,續而能斷者,只有此種。因其所開不繁,留為可繼,故能綿邈若此。其餘一切之不能續者,非不能續,正以其不能斷耳。”寥寥數語,概括出了月季的開花特點,並且還在其中注入了幾分哲學的味道。

  古老月季在宋朝時期傳入日本,取名“庚申月季”,意思為隔月開花的月季。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月季花“處處人家多栽插之,亦薔薇類也。青莖長蔓硬刺,葉小於薔薇,而花深紅,千葉厚瓣,逐月開放,不結子也。”明代王象晉的《二如亭群芳譜》中寫道,“月季一名‘長春花’,一名‘月月紅’,一名‘鬥雪紅’,一名‘勝紅’,一名‘瘦客’。灌生,處處有,人家多栽插之。青莖長蔓,葉小於薔薇,莖與葉都有刺。花有紅、白及淡紅三色,逐月開放,四時不絕。花千葉厚瓣,亦薔薇類也。”可見,在當時月季栽培已蔚然成風。而且,除被稱為月季之外,還有“長春花”“月月紅”等雅稱。

  到了清朝時,月季品種更加豐富,花型和花色逐漸多元化,中國古老月季品種群基本成型。在栽培技術上,清初陳淏子編著的《花鏡》中描述了月季分株繁殖和嫁接繁殖的步驟,清代《月季花譜》則詳細講解了種子育苗選種等方法,如“近得變種之法,愈變愈多,愈出愈妙……吳下月季栽培之盛,超越古今,種數之多,色相之富,足與菊花並駕齊驅。”所謂“變種之法”,其實就是雜交育種技術。該書記載了上品月季10種、白色38種、黃色11種、紫黑色11種、紅色57種、復色4種,共計131種,我國月季品種之繁盛可見一斑。

  遺憾的是,鴉片戰爭以後,受到戰亂的影響,花卉栽培也走向衰落,許多珍貴的中國古老月季品種逐漸消失,甚至失傳。目前,古老月季的自然分佈區僅存於江蘇揚州、淮陰,山東萊州、平陰,河南鄭州、洛陽等地。

  3.種群在歐洲興盛擴大

  歐洲雖有悠久的植物栽培歷史,但在18世紀以前,整個歐洲沒有能四季開花的月季。約在1733年,荷蘭植物學家格羅諾伏得到一份紅色的中國月季花的幹標本,並進行了詳細記載。1768年,中國的月季花學名正式被確定為Rosa Chinensis Jacp,這個名字至今在全世界沿用。

  1751年,正在中國旅游的歐洲植物學家彼得·奧斯在廣州發現了能在11月開花的古老月季,他把這項見聞記錄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是西方關於中國月季多季開花的最早記錄。

  19世紀以前,歐洲沒有真正的月季,只有一些花期很短的薔薇,每年在仲夏前後開花,單層花瓣,即便盛放時也僅有酒杯大小。1806年,英國植物學家胡姆爵士來到中國,眼前所見的中國古老月季令其驚艷:四季開花、瓣厚質硬、花香芬芳、顏色艷麗,於是他帶着中國古老月季踏上東印度公司返程的貨輪。我國的“月月紅”“月月粉”“中國彩暈”“中國淡香”等四種四季開花的月季陸續傳入西方,令歐洲月季的育種事業逐漸興盛。

  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之妻約瑟芬皇后非常喜愛月季。英法戰爭期間,一次戰役後,英軍截獲了一艘法國“戰船”,不但沒有摧毀,還馬上放行,並派軍艦護送這艘船渡過英吉利海峽抵達法國。因為這艘船上裝載着一批來自中國的珍貴月季,由法國皇帝拿破侖的妻子約瑟芬皇后訂購,準備運往全歐洲最美麗的花園——瑪爾梅松月季園。

  正是這些來自中國的月季種源,讓歐洲月季育種産生了質的飛躍。

  約瑟芬酷愛月季,在瑪爾梅松月季園種植有3萬多株月季,囊括當時歐洲所有的知名品種。但是在中國月季傳入歐洲之前,當地只有每年開花一次的薔薇及枝葉多刺、花朵較單薄的玫瑰。約瑟芬為擁有中國古老月季而自豪,這些美麗的花兒被她視為珍品,不只是因為其來自遙遠的東方,更因為它們能四季開花。約瑟芬的熱情在法國掀起愛花風潮,引種中國古老月季成為眾多法國人的追求。

  到1830年,僅巴黎就培育出超過2500個新薔薇屬花卉品種,其中不乏舉世罕見的珍稀品種,如深受約瑟芬皇后喜愛的斯氏猩紅月季,花梗細長,花朵內瓣多內卷成球形,其實就是我國宋代月季名種“赤龍含珠”,它是擁有紅色花瓣的月季中花色最深的品種。

  中國優良的月季品種傳入歐洲後,先後與法國玫瑰、英國薔薇等雜交育出許多新月季品種。經過育種專家的努力,終於在 1867年,法國植物育种家格羅培育出了真正四季開花的新品種,並命名為“法蘭西”,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雜交茶香月季,突破了當時歐洲薔薇只能開一季、顏色單調、花朵較小、花瓣不多的瓶頸,無論在觀賞性還是在經濟上都具有重大價值。這是世界上第一朵現代月季,是中國古老月季與歐洲薔薇嫁接的結果。從此,現代月季不斷演化出更多絢麗婀娜的品種,成為世界人民喜愛的觀賞花卉之一。可以説,現代月季的生命裏流淌着一半中國月季的血液,沒有中國的古老月季,就不會有超長花期的現代月季誕生,這也是世界普遍的共識。

  “法蘭西”問世後,世界多國紛紛引種,這一種群迅速擴大。20世紀之後,歐美國家和日本等國掌握了有性繁殖技術,1900年已培育出成百上千個月季新品種。日本植物學家荻巢樹德在《中國月季隨想》中寫道:“在現代月季的演化史上,來自中國的‘月月紅’所具有的重復開花、矮性灌木以及芳香濃烈等性狀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一般人認為月季是歐洲花卉,但只要看一下現代月季的演化歷程,説月季是中國花卉也許更準確。”

  4.世界花壇掀起“月季熱”

  月季美艷常新,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很快,世界花壇掀起了“月季熱”,美國把大批雜交月季新品種運往國外,英、日、德等國的育种家也紛紛進行品種間雜交,更豐富了現代月季的品種,一個龐大的現代月季群體形成了。多個國家將月季定為國花。

  改革開放後,我國月季自育新品種不斷涌現。現在很多城市都開始建設“花園城市”,而月季更是成為城市建設的“當家花卉”。

  1987年3月舉行的北京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審議並通過了市政府建議,確定月季、菊花“姊妹花”為北京市市花。2008年,月季擊敗牡丹、芍藥成為北京奧運會頒獎用花。2016年,世界首座月季博物館落戶北京大興。

  經過30餘年的推廣種植,時至今日,北京月季栽植面積已達2.5萬畝,應用及展示品種超過2000多個。除環路外,北京城市重要聯絡線、城區、郊區等公園綠地、住宅小區都種植了大量月季,相比30年前增加了近10倍,種植總量有數千萬株。

  5.200年後“和平使者”重回故鄉

  在全世界每個月季園裏,幾乎都會種植一種黃色、有紅色邊緣的月季,這就是號稱20世紀最偉大的月季品種——“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著名月季育种家弗朗西斯·梅昂為躲避戰火,將編號“3-35-40”的月季新品種寄給美國園藝家羅伯特·培耶。培耶收到後,除了種在自家院子裏,還把部分種苗分別郵寄給美國各地著名的月季種植園,以便檢驗這一品種是否能在北部寒冷乾燥和南方炎熱潮濕的氣候下都有良好的表現。培耶發現編號“3-35-40”的月季在所有的氣候條件下,不論是在沙土或黏土中,都能茁壯生長。

  1945年4月,太平洋月季協會為代號“3-35-40”的月季舉辦展覽,此時盟軍已基本攻克柏林。人們一致同意,用全世界人民最強烈的願望——和平,給這個表現最優秀的月季品種命名。當年夏天,在舊金山召開了聯合國第一屆大會,美國月季協會秘書雷·奧倫向每一位與會代表贈送了“和平”月季,並附言“我們希望以此促進人們致力於維護持久的世界和平”。

  “和平”月季不僅具有美麗的色澤,在蓓蕾初綻時,花朵呈淡淡的檸檬黃色,盛開時,顏色逐漸變深,花蕾邊緣出現可愛的紅暈,而且具有獨特的香氣,還有大而油亮的葉片。每個看到它的人,都不禁由衷地讚嘆:世界只有和平,才能開出美麗的花兒。

  在“和平”月季成功完成品種登錄後,梅昂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他不求個人享受,而是將收入用於改善育種條件,並牽頭建立了國際月季協會,設立了月季新品種專利法。1958年梅昂病逝後,妻兒繼承了他的事業,成立了梅昂月季研究所和梅昂育種研究中心,並用“和平”為親本,培育出“粉和平”“摩納哥公主”等優良品種。

  美國第二十航空隊雷達員奧利渥·欣斯德爾1944年9月曾在河北昌黎遇險,被營救。返美後,他一直希望能夠再看看那些曾經救過自己的中國人,但終未如願,抱憾離世。1973年夏,他的夫人和女兒一道來到中國,帶着欣斯德爾對中國人民的深情與感激,將“和平”月季獻給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一時傳為佳話。從此,這個遠離家鄉的“和平使者”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演化,又回到故鄉。之後,我國也廣泛種植“和平”月季,並培育出“北京和平”等月季新品種。

  知多一點

  薔薇屬“三姐妹”

  為表達愛意,很多人選擇玫瑰。但是你知道嗎,我們平時從花店裏購買的那一束束嬌艷欲滴的玫瑰,其實壓根兒不是真正的玫瑰,而是我國土生土長的香水月季培育出來的“替身”。

  月季有很多親屬,如野薔薇、玫瑰等,被稱為薔薇屬植物的“三姐妹”。雖然它們形態和性狀十分接近,但是同科同屬不同種。

  月季為直立灌木,枝有皮刺,葉光滑,四季開花,花色較多;而玫瑰為直立灌木,枝多皮刺和剛毛,葉有皺褶,春季一季開花,花色多為紫紅色和白色。所以,從觀花性來看,月季四季開花,玫瑰一季開花,單從這一點看,月季和玫瑰顯然是不同的。野薔薇也叫多花薔薇,是薔薇屬植物的一個種,為蔓性灌木,一季開花。常見到的“粉團”“七姐妹”都是野薔薇的變種。

  由於“rose”一詞在英、法等國是對薔薇屬植物的通稱,包括了現代月季、野薔薇、玫瑰等許多薔薇屬植物,加之翻譯人員對植物學知識了解有差異,“rose”一直被翻譯成“玫瑰”。因此,月季常常以玫瑰的名字出現在人們生活中,造成人們“傻傻分不清”,形成了植物名稱混淆的現象。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月季由於被人類寄予愛情和美好的寓意,依然被冠以“玫瑰”的雅稱。雖然這種叫法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但實際上卻是不準確、不科學的。

【糾錯】 【責任編輯: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