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15 10:33:51
來源:光明日報

蘇州二記

字體:

  花山記

  一路徐行,漸近自然,到達花山時,已過黃昏。人在樹下穿梭,周遭黑黝黝一片。蟲聲像潮水,星火繁茂,燈光倒顯得暗淡了。朦朧中只覺得那山清秀平緩,山林的野氣澎湃而來,深吸一口氣,有蔬筍瓜果風味,內心歡喜。

  群鳥未眠,鳴聲自山間傳來,咕咕,唧唧。泡了杯碧螺春,靠窗定定坐聽,茶味、夜色與山風,似乎還有花香與新鮮的草木生氣飄進室內,人也欣欣。鳥像知道有人在偷聽其鳴,叫聲越發高調,時近時遠,彼此相和著。有鳥得意,有鳥得閒,有鳥得趣,有鳥得伴,有鳥得寵,有鳥得益,有鳥得食。聽著聽著,心裏生出靜氣緩緩流動,那靜氣像霧,又像花山的夜的況味。

  後半夜飄起雨,雨絲落在樹葉上,如春蠶食桑,屋檐積水打在芭蕉上,清脆如啄木。一股清涼包裹著身心,漸漸地,不知何時不知何處,更不知有我。

  鳥鳴喚醒了客居的人,也喚醒了花山。一山翠微一山鳥鳴,還有風吹樹木的聲音,間或有犬吠有人語,蟲子或許累了也或許沉睡未醒。

  石路自腳下蜿蜒向上,遁跡樹林。入眼皆綠,青岡櫟、橡樹、櫸樹、三角槭、翠柏的綠,還有流水的綠,青苔的綠。入了綠野婆娑之地,人倣佛也是青翠的,水流的嘩然與樹葉的鮮亮把人撩撥得浮想聯翩。

  花山的水幹凈。遠看是一道晃動著的清亮的白光,走近才知道是澄澈的一泓山泉。掬得滿滿一捧山泉,雙手一涼,然後是溫潤的舒爽。

  走得深了,樹葉在四周嘩動,風吹來深幽的鳥鳴,越發顯得山中幽靜。

  花山長滿了樹,纖細瘦長,樹齡多不長,枝葉鮮亮,姿態溫柔,讓山體多了舒緩。更奇的是或仄或臥或立的老樹,遮天蔽日,藏匿山中,像隱逸的僧人。

  不獨樹多,石頭也多。蘇州産美石,太湖石皺、漏、瘦、透之美迷倒眾生。花山的石頭卻厚樸,滿山散落的石頭,顏色蒼茫古舊,不像太湖石以白娛人。一些石頭上鑿有字,或寫景或抒情或言志或警世,幾百處楷行隸草篆石刻,寫著“山種”“隔凡”“吞石”“墜宿”“渴龜”“花山鳥道”“淩風棧”“布袋石”“皆大歡喜”……

  最喜歡兩方石刻。一方是“墜宿”,圓潤的團石,説是天上落下的星宿,心想這或許是文曲星,希望賜我輩長遠的文氣與勃勃生機。還有一方石頭刻有“且坐坐”,忍不住上前摩挲。

  在花山住過幾回,見過春晴,見過夏雨,見過秋風,見過冬意。陰晴風雨,花山無恙。此刻,雨下大了,窗外灰白的雲霧如厚絮,山卻格外透著綠。

  天下處處有河有山,此處山以花為名,這是山的幸事。一時倒羨慕那些近山而居的人了。

  花山,在蘇州城西。

  碧螺春記

  太湖東山的楊梅、西山的枇杷極甘美,我吃過,他鄉不及也。不獨如此,太湖東山所産碧螺春,為茶中翹楚,有“天下第一”之美譽。

  碧螺春美而不艷,猶如李商隱的無題詩,輕撫人心。

  碧螺春泡在水裏,映得杯子淡茵茵的,像齊白石、張大千筆下的瓜果冊頁,讓人心曠神怡。再看看杯底,葉底漂亮可人,鮮綠青嫩,慢慢伸開手腳,仔細看,能看見茶葉冒著細細的小泡。碧螺春泡在水裏,是綠色的雪呢。

  碧螺春之名頗好,“碧”是説茶色,“螺”指茶形,“春”喻茶味,三個字寫在紙上風流蘊藉。

  朋友説喝碧螺春,春天是最好的時令。春日清晨,泡一杯碧螺春,應景也應時令。玻璃杯裏春意迷離,玻璃窗外桃紅柳綠,心情一下子清淡了。碧螺春的味道也清淡,清而澄澈,淡而豐腴,入嘴一股鮮氣。輕咽入喉,鮮氣下沉,仙氣上浮,隱隱在紅塵之外。

  這些年,總會存一些碧螺春留著秋冬季喝。秋意起時,北風來兮,大雪天,寒雨時,喝紅茶之前或者之後喝一杯碧螺春,能衝淡一肚子的蕭瑟。茶水一泡泡淡下來,一個早晨一個上午一個下午慢悠悠過去,身體裏有枯木逢春的喜悅。喜悅之外,欣欣向榮。綠茶的好,一言以蔽之,正是欣欣向榮、鬱鬱蔥蔥吧。

  碧螺春最初産于東山碧螺峰石壁上,據説種子由飛禽銜來。原為無名茶,後有鄉人將茶納入懷中,茶葉受熱,發出異香,大家聞到了,説“嚇煞人香”,並以之為名。康熙南下時,喝到這款茶,覺得“嚇煞人香”俗了,遂改名為“碧螺春”。

  據説碧螺春有蘭香,我大概是喝多了蘭香茶,習以為常于是麻木,沒能覺出,倒是喝出了梅香。蘭香是君子之香,梅香是隱士之香。蘭香也好,梅香也好,香讓茶味多了想像的空間。

  前一晚用桑皮紙將碧螺春包好放入已經開放的蓮花中,早起取出衝飲。兩泡之後,蓮香沁脾。此人是汪星伯,周瘦鵑先生文章中寫過。

  一杯碧螺春,帶著江南的氣息、植物的氣息、明清的氣息。好茶總有一段歷史。(胡竹峰)

【糾錯】 【責任編輯:劉勉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986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