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分時租賃在歐美已經有十多年的應用,這種共享經濟模式最早起源於瑞士,後來德國、意大利、荷蘭、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各國陸續風靡起來。這種介於公共交通和私家車之間的駕車出行方式,有利於減少碳排放,緩解大中城市“出行難”“出行貴”等問題。
誰在參與?汽車廠家、運營商、互聯網企業進場“掘金”。消費者怎麼用?APP註冊,就近取車,遠低於出租車運價。如何管理?以鼓勵扶持為主,但需設門檻和規範。
據報道,北京、上海、重慶等多地近期掀起了共享汽車的熱潮。只需下載手機APP註冊後,就能用手機在附近找到汽車使用,到達目的地後可把車還到指定的停車網點或任意的正規停車場。不少網民&&,應需求而生的共享汽車,讓民眾用車更加方便快捷,是解決出行問題的新業態。但也有網民吐槽,體驗初期存在車輛覆蓋率低、停車網點太少等痛點;而隨着共享汽車的推進,勢必對城市管理提出更高的挑戰。
扶持和監管雙管齊下的舉措,是政府面對新興市場現象應取的態度。特別要強調,監管並不是管制,是為了讓共享汽車在有序規則範圍內,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幫助企業更好地獲得收益。這一監管基本原則,是監管者未來要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