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上路”三大難點怎麼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0 10:12: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能源車“上路”三大難點怎麼破

字體: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讓更多使用過程中的難題暴露出來。充電難、過海難、投保難,這三大難點曾經困擾着不少新能源車主,也影響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消費信心。令人欣喜的是,隨着新技術的不斷迭代、政策舉措的持續推出,新能源汽車“上路”更加順暢、保障更加完善,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充電難——多措並舉“滿電”護航

  □記者 陳聖煒

  “超充槍的輸出功率達480千瓦,一杯咖啡的工夫,汽車就‘滿電復活’。”近日在江蘇宿遷微山湖路充電驛站,回家過年的新能源車主姜鵬對高效的液冷超充技術讚不絕口。

  “以前開電動汽車回家過年,經常要繞遠路找充電樁,沒想到這個超充驛站就建在家門口,大大緩解了‘充電焦慮’。”姜鵬口中的超充驛站,是去年宿遷市投運的首個“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綜合體,配備2&480千瓦液冷超充樁,14&160千瓦直流快充樁等充電設備,可同時滿足34輛新能源汽車快速充電。

  “綜合體內還配套建設了電暖流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空調、桌椅、飲水機等設施一應俱全,方便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期間歇個腳。”國網江蘇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宿遷分公司總經理吳大可介紹。

  為緩解出行高峰“堵”在路上的“充電焦慮”,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在省內所轄服務區共建成充換電站249座,配備固定充電槍1984把,較去年春運增加充電槍622把,且全部為120千瓦以上大功率設備,日均可滿足10萬餘車次新能源車充電需求。

  一些新能源汽車品牌加快布局充換電站。以蔚來為例,目前在江蘇建成396座換電站,2184根充電樁,接入第三方充電樁超10萬根。其中,江蘇高速上有74座,平均每69公里一個站點,車主可從App上提前“下單”預約換電。

  加大移動充電樁布設密度。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根據江蘇路網節前節後南北通行潮汐現象,按照節前主要車流由南往北、節後主要車流由北往南的特點,靈活調整移動充電設施布設位置。

  精細管理提升充電效率。江蘇交控還在充電繁忙服務區打開內部通道,引導車輛至對向服務區充電,並結合新能源車充電“前程快、後程慢”的特點,設置移動標識牌,倡導“多進少充、快充快走”理念,提高充電車位周轉效率。

  ■能源“機器人”應對充電激增壓力

  □記者 王怡靜

  今年春運期間,地處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青蘭高速山西東陽關服務區裏,一個“小個子”和一個“大塊頭”引起新能源汽車車主的注意——只見“小個子”發出提示音“充電完成”,緊接着又靈活地跑到另一台電動汽車充電口處為車主充電。

圖為移動儲能車。新華社記者 王怡靜 攝

  “這是FlashBot能源機器人和移動儲能車,是我們今年為緩解春運充電壓力而特意配置的。”國網山西電動汽車公司工作人員康佳説,“移動儲能車支持4把充電槍同時充電,可以將20到30&新能源車的電量從20%充到80%,提升高峰時段充電效率;移動充電機器人具備無人駕駛和儲能技術,能夠自動前往車輛附近提供充電服務,實現由‘人找充電樁’到‘充電樁找人’的轉變。”

  “以往春運期間,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常常一位難求。”新能源汽車車主張偉説,“今年有了新設備,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我通過手機App發起了充電請求,不一會兒機器人便向我的車輛駛來,充電方便多了。”

  記者觀察到,移動充電機器人能夠適配多種場地和天候的駕駛環境,精準找到待充電車輛,在非常時刻也可以作為“發電車”進行應急救援和臨時供電。

  為緩解春運期間充電激增的服務壓力,國網山西電動汽車公司購置1&FlashBot能源機器人、1&移動儲能車、15&應急充電倉。春運期間,這些設備在G5京昆高速、G55二廣高速、G20青銀高速熱點服務區站點、五台山等熱點景區集中部署,助力提升充電服務能力。

  ■過海難——專門輪渡安排“到崗”

  □記者 劉鄧

  大年初四,海南迎來春運車輛出島高峰。平均寬度29.5公里的琼州海峽,承擔了約90%以上生活物資和全部車輛進出海南島的運輸任務。

  針對往年旅客反映的新能源車過海痛點難點,今年相關港航企業新增兩艘新能源汽車運輸專用船“綠源一號”“綠源二號”投入運營。琼州海峽兩岸的港口也相應增加了新能源車專用船的運輸泊位,其中秀英港增加了3組泊位、海安新港增加2組泊位,運輸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這條專用運輸船船長126米、船寬28米,最多能夠裝載186輛新能源小汽車。與其他船不同之處在於,這條船有四個高壓消防水炮,前後各兩個,每個水炮射程70米,如果新能源車輛發生險情,它能夠全面覆蓋裝載區域。”“綠源一號”船長徐訓偉説。

在秀英港,代泊司機在新能源車專用運輸船上停放車輛後下船。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記者在海口市秀英港看到,一排排新能源車輛整整齊齊地擺放在“綠源一號”船甲板上。新能源車主駕車進入港區後,工作人員會幫助他們將車輛停泊到專用船的泊位上,停好車後再交還車鑰匙。

  “之所以提供代泊服務,是因為我們的代泊人員對船上泊位分佈比較清楚,他們開車上船可以直接到達指定位置,效率更高。”海峽股份新海輪渡碼頭管理中心副經理楊松川説,“另一個原因是,有些司機對船上的防滑條和口門不太習慣,會出現安全事故,由我們代泊可以確保車輛登船的安全。”

  來自廣東的出島旅客馮先生對港口提供的“專業人員代泊”服務非常滿意。“以前我們自己駕車上船,有點手忙腳亂,沒有他們專業。從我把車鑰匙交給他們到停好車交還鑰匙,也就差不多2分鐘。”

  從成都自駕來海南旅游的劉先生切身感受到服務提升帶來的變化。“以前我進入海南島的時候沒有‘代客泊車’,有些司機到了船上來回調整車輛會影響其他司機,車輛登船的時間因此拖得很長,導致上船的時間特別晚,但今天代泊後還有差不多1個小時才開船,時間會比較充裕。”

  記者採訪了解到,今年琼州海峽進出島各港口均調增了新能源車輛運輸專班數量,採取秀英港到海安新港、新海港到徐聞港對開模式。進出島每天至少安排20個新能源車運輸專班航次,並根據船票候補登記情況,適時增開航班,新能源車進出島每天最大運輸能力約3500輛。1月23日至1月27日是車輛進島高峰期,現有的新能源汽車運輸能力經受住了考驗,車輛滯留情況未再發生。

  楊松川提醒過海的新能源車旅客,配載期間一定要多加照看老人和孩子,避免出現將人落下的情況。因新能源車過海採取人車分離模式,代泊人員將車輛停放好後,司機還需到旁邊裝載燃油車的船舶登船,兩艘船同時發班、同時到港,到港後司機再到新能源車運輸專船來取車,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照顧好隨行人員。

  琼州海峽運輸季節性特徵明顯,春運期間增設專門輪渡從成本和收益來看,對企業來説可能並不是一筆合算的“經濟賬”。然而,相關港航企業積極響應群眾過海需求,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升運營效率,這是一本再合算不過的民生“大賬”,也彰顯了春運“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

  ■投保難——一攬子政策優化供給

  □記者 張千千 李延霞

  我國新能源車險領域迎來首個指導意見。近日,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聯合發布《關於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了一攬子政策舉措,明確將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創新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更好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

  推動降低新能源車高昂維修成本

  新能源車險保費高、投保難、承保虧問題並存。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車均保費比燃油車高63%,扣除車齡等因素,新能源新車保費仍比燃油車新車高約10%。但同時,全行業2024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57億元,呈現連續虧損。

  維修成本高是新能源車險保費高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國人壽財險車輛保險部總經理呂飛&&,一是消費者可選維修渠道較窄,維修技術、配件供應等方面存在壁壘;二是新能源汽車零配件、工時價格較高;三是新能源汽車常運用一體化壓鑄技術等高度集成化製造方式,並裝載大量智能化設備,維修難度和費用高。

  指導意見要求,推動降低維修成本。豐富新能源汽車維修零部件供給渠道和類型,鼓勵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通過技術開放,提升動力電池的維修經濟性,支持其自營或授權網絡向社會銷售“三電系統”配件。

  同時,指導意見明確,探索建立保險車型風險分級制度。綜合考慮低速碰撞試驗結果、易損零部件價格、常見維修項目工時等因素,及時優化保險車型分級等級,推動其與商業車險保費相挂鉤。

  這一舉措一方面能幫助險企在新車型數據積累不足的情況下精準定價,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新能源汽車企業優化生産設計、完善零部件供給,提高維修經濟性水平,實現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高質量發展。

  破解高賠付風險帶來的投保難題

  出險率高、風險高是新能源車險保費高的直接原因。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一方面,新能源車年輕駕駛員、營運車佔比較高;另一方面,新能源車起步快、聲音小,智能駕駛功能、智能座艙等新技術應用也需要車主有更長的適應周期。這些因素都增加了事故發生率。

  為解決高賠付風險帶來的投保難題,指導意見提出,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據了解,因高賠付風險等因素在原有投保途徑遇到投保難的新能源車主,可自願申請投保並自主選擇保險公司,險企不能拒保。

  目前,相關機制已建立,“車險好投保”&&於1月25日上線運行,保險公司自願參與。首批有10家大中型財險公司接入,第二批20家左右財險公司於今年2月接入。

  指導意見還提出,豐富商業車險産品。例如,研究推出“基本+變動”新能源車險組合産品,支持新能源網約車根據實際運營情況靈活投保;研究探索“車電分離”模式汽車商業車險産品,為相關新能源汽車提供科學合理保險保障。

  此外,指導意見提出,探索風險減量服務創新。目前,不少保險公司通過事前介入,着力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和社會風險成本,實現風險減量。指導意見鼓勵保險行業通過車聯網等技術實現風險的早識別、早預防、早管理,同時提出加強駕駛安全風險教育。

  推進數據共享 優化車險定價

  數據是風險測算和車險定價的重要依據。鄭偉&&,新能源車數據積累時間短、相對缺乏,同時隨着車型快速迭代、造車技術和維修體系不斷變化,歷史數據的有效性也十分有限。

  指導意見提出,推進數據跨行業共享,並明確將由金融監管總局等四部門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指導多家單位建立數據共享機制,依法依規開展新能源汽車相關數據共享。

  在優化車險定價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優化商業車險基準費率”“穩妥優化自主定價系數浮動範圍”。

  “不同車輛因車型、車齡、使用性質等因素不同,擁有不同的基準費率,在此基礎上,各保險公司基於車型、駕駛員基本特徵、道路等因素對車輛風險的預判決定了保費水平將圍繞基準費率如何浮動。”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説,若自主定價系數浮動範圍擴大,意味着低風險車主所需繳納的保費更低,高風險車主需要繳納的保費將有所上升,反之亦然。

  呂飛&&,當前,我國燃油車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範圍為〔0.5,1.5〕,新能源車險為〔0.65,1.35〕,即燃油車險價格可在行業基准保費基礎上上下浮動50%,新能源車險價格浮動35%。對新能源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範圍進行合理優化,能有效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新能源車險價格與風險更為匹配,提升車險保費的公平性。

【糾錯】 【責任編輯:翟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