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土交通省日前通報説,豐田、馬自達、雅馬哈發動機、本田、鈴木5家車企在量産認證申請過程中存在違規操作和舞弊行為。作為日本的支柱企業,豐田等汽車製造商造假行為被集中曝光令海內外震驚,此事將對日本汽車業乃至日本整體經濟造成何種影響備受關注。
6月3日,豐田汽車公司會長(董事長)豐田章男(右)在東京召開的記者會上鞠躬道歉。新華社/法新
為何頻現造假行為
近年來,日本汽車製造商多次曝出認證作弊醜聞。去年底,日本大發工業公司被發現存在174項違規操作,被迫暫停其在國內外所有正在生産的車型出貨。
大發造假事件被曝光後,日本國交省責令獲得認證的汽車、摩托車製造商等85家企業展開內部調查。截至5月底,已有豐田等上述5家企業被發現在量産認證申請中存在違規行為。
豐田汽車公司會長(董事長)豐田章男本月3日在東京召開記者會向公眾致歉。他承認,商品交貨期短,又被迫多次返工,給最後認證測試階段的員工造成過大壓力。此外,生産周期和程序漫長複雜、沒有人能掌握全部流程等可能都是造假原因。
日本瑞穗銀行商務解決方案部主任研究員湯進認為,近年來,隨着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日本車企在燃油車時代打造的“皮實、省油、耐操控”等優勢正在消失。光環下的自大和新能源車崛起引起的焦慮是這次集體造假的誘因之一,或許會為日本汽車製造業走下坡路埋下伏筆。
國交省&&,新的違規行為曝光令人極為遺憾,認證欺詐問題會辜負消費者的信賴、動搖汽車認證制度的根基。國交省決定依法啟動對上述5家企業的現場檢查。為查明事件來龍去脈,檢查人員將詢問質量負責人,並分析相關文件。根據檢查結果,國交省可能採取吊銷車型認證、罰款、行政處罰等嚴厲措施。
造假涉及哪些車型
截至目前,被發現的認證違規共涉及5家企業的38款車型,其中32款目前已停産,6款仍在生産。本田涉及車型最多,為22款,但均已停産。豐田涉及車型有7款,其中3款仍在生産,包括“卡羅拉菲爾德”“卡羅拉愛信”和“Yaris Cross”。
(資料圖片)
國交省説,豐田的3款在産車型在行人保護測試中提交虛假數據,4款已停産車型在碰撞試驗中非法加工試驗車輛。
國交省&&,由於量産認證事關車輛安全性能,在確認豐田、馬自達和雅馬哈發動機3家公司的6款在産車型符合安全標準之前,暫停其出貨。
業內人士分析,由於內部調查尚未完全結束,國交省的現場檢查也剛剛開始,問題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仍存。
有專家指出,日本汽車産業認證問題頻出,應探討認證制度本身是否存在問題,對於不適應時代的規定,國交省也應主動與相關企業加強溝通。
違規事件有何影響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國交省的現場檢查可能持續兩個月。汽車産業分析師中西孝樹&&,如果豐田和馬自達相關車型停産兩個月,減産規模很可能達到2萬至3萬輛。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近日在記者會上&&,暫停出貨會導致一定程度的減産,“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將非常大”,將“密切關注影響的程度及事件擴散的情況”。
日本汽車工業的産業鏈長、關聯企業眾多,停産和停止出貨時間過長,可能給正在緩慢復蘇的日本經濟帶來重創。
日本帝國數據庫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日本8大汽車製造商供應鏈涉及的公司總數為5.9萬家,總交易額約為41.9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56日元),僅豐田的供應鏈就包含3.9萬家公司,交易總額達20.7萬億日元。
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經濟調查部經濟學家新家義貴認為,目前很難預測日本經濟到底會受到多大影響,因為停産廠家和車型會擴大到什麼程度、停産時間會持續多久都還不確定。
湯進認為,醜聞曝光後,多家企業的多種車型停産,影響到整個産業鏈。如果日本製造業今後不徹底改善,日本的“工匠精神”會光芒不再。在家電、半導體和電子行業紛紛被趕超之後,如果汽車業也開始走下坡路,日本整個製造業都會失去信心。(新華社記者劉春燕 鐘雅 歐陽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