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洞察】魏建軍:不為內卷所裹挾,做高質量的市佔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23 11:27:10
來源:新華網

【安定洞察】魏建軍:不為內卷所裹挾,做高質量的市佔率

字體:

文/李安定、張坤 

這幾天,行業內剛剛發生的兩件事,讓我們印象極為深刻。

第一件,是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駕駛魏牌藍山,以直播的形式,在保定鬧市區進行了一次無高精地圖NOA實測直播,效果令人信服。長城現在已經在智能網聯方面進入了中國汽車業的第一梯隊。另一件,進入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上內卷的白熱化程度,智駕戰,價格戰,新能源戰,乃至直播戰。這種環境之下,作為掌門人的魏建軍,又是如何看待與思考的呢?北京國際車展前夕,我們來到保定,在長城汽車集團總部,對《安定洞察》和網上車市的老朋友魏建軍進行了一次深度專訪。

面對內卷,做高質量的市場佔有率

作為一家民營車企,通過艱苦打拼,如今成為國內領軍者之一,並在全球市場都有着不俗銷量,這份成績實屬不易。然而在當下國內汽車市場內卷不斷升級的大環境下,長城汽車與魏建軍的壓力可想而知。這幾年,行業中尤其是純電動領域,競爭尤為激烈。部分車企為了賣車,為了搶市佔率,都在透支着自身的盈利能力。作為對比,長城汽車卻有着自己的戰略定力,並沒有因盲從而被裹挾到內卷的風中。

所以,我們也開門見山的問魏建軍,在如今內卷的情況下,長城如何應對?魏建軍説:“做企業的本質,是為社會創造價值。長城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叫‘要做有質量的市場佔有率’”。魏建軍&&,長城是有定力的,當下需要做的一個是堅持長期主義,一個是要嚴抓質量。在魏建軍看來,質量一方面是産品質量,“就是我們不賺錢,或者少賺錢,我們也要質量在先”。另一方面,則是經營質量,未必要追求那麼大的量。如果為了求量,而持續鉅額虧損,那麼企業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造血能力,更何談為社會創造價值?

所以,“有質量的市場佔有率”就要求長城汽車不被表象迷惑,且不盲目追求無價值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的定力。這種定力,或許短期之內在內卷風潮之中,看的不是那麼顯眼,但從長期來看,當風潮退去,長城汽車已經築起長足發展的新根基。“誰也不好退出。所以大家必須得幹,要尋找活下去的機會。要嚴抓經營質量。”魏建軍説。

相比於業內聊及競爭就必談一爭高下,長城汽車眼中的競爭,是一種長期主義視角的。所謂“撤退”,實則是戰略性的將重心放在能取得有質量的市場佔有率上。“這個核心就是,賺錢的車型我們多賣點,賠錢的少賣,甚至停産。”魏建軍坦言。這樣的好處就是,不會用“跟風式虧損”換來的量,而透支未來企業發展持續的造血能力。有時候,越深的道理,越通俗易懂。

長城的優勢特色産品系列,是長城競爭中的“護城河”

在我們的印象裏,魏建軍一直都是冷靜而果斷的,長城汽車也是堅定和穩健的。記得2020年,長城汽車成立30周年之際,一隻品牌微電影在朋友圈刷屏。在這部時長三分鐘的特別電影中,魏建軍説:“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儘管當時汽車行業正在面臨着困難,但魏建軍所言的,在業內仍舊是“另一種聲音”。這一次,我也問他,現在還會提這個問題嗎?魏總説:“現在每一年都還會這麼提。我們長城是想著活過2026年。”的確,在新能源與電動化的浪潮之中,今明兩年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況且,各家車企都已經參與進來,而誰又甘願退出?

魏建軍説,應對內卷,長城也有自己的優勢:長城的産品序列和其他企業有很大不同。“經過30年的積澱,我們的皮卡銷量佔全國全部的50%以上,而且有技術和價格優勢,長城的皮卡車型全球累計銷售突破256萬輛”。在中國,長城皮卡連續26年銷量第一。毫不客氣地説,中國每賣出兩輛皮卡,就有一輛是長城。長城哈弗推出一代火一代。坦克品牌從一問世就成為硬派越野車的代表。至今坦克500 、700推出一款火爆一款,長城深耕多年的産品力,形成一道應對內卷的護城河。

長城的新能源也是全面發力。從發現一個藍海走向另一個藍海。長城的新能源布局是國內汽車企業中最全面的。常規來看,現有理解的護城河是建立在品類優勢基礎上的。皮卡,越野都是品類。但在魏建軍看來,長城汽車真正的護城河,是全動力。

高效率的燃油發動機、純電動、混動、插電混動,國內大部分廠商還未涉足的氫燃料電池技術長城已經研發了6年。已經投入大巴大型運輸車輛的實際應用。“我們並不想偏科,因為不可能都是新能源、都是電動化。不是全動力,就做不了國際化”魏建軍説。換句話説,全動力不僅是能源形式上的全覆蓋,也代表着有了極為成熟且穩健的産業鏈作為背後的支撐。無論是從自身品牌,還是從中國品牌的發展,這都是參與更大範圍競爭時的底氣。

蓄力氫能源,才是新能源的最終解決方案

一直以來,筆者都是氫能源電池車的擁躉者。自己也親身試駕過奔馳、通用、豐田、現代多款氫能源概念車和商品車。在我們看來,發展氫能源,一方面這是新能源汽車路線圖的一個終極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這實際上是一次能源革命。

在追求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氫能源電池驅動汽車時,排放的只有水汽,是真正的零排放。也是真正可以實現循環往復的二次能源。儘管光伏、風力發電也是清潔能源,但其弊端則是波峰波谷特別大,並且用電化學方式的儲能成本太高,還要依託於環境因素。而氫的特點則是便宜,還可以跨季節存儲。在魏建軍看來:“氫不是專為汽車而生,是為能源而生”。以氫發出的電,可以用來制氫,這就實現了能源的循環。在這方面,長城未雨綢繆,早在6年多以前開就開始了氫能源方面的布局與研發。氫能源研發成果已經用於實際的産品中。在國內行業中領先。

由於氫燃料電池車的研發投資大,技術難度高,大多數車企並不敢染指的原因,是氫燃料電池車並非只是研發氫燃料電池的核心 ——電堆 ,而是涉及到“製造-存儲-運輸-加氫-應用”一體化的供應鏈生態的打造。這就包括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氫燃料電池堆、膜電極、儲氫系統、氫氣減壓閥等一些研發與技術攻關課題。其巨大的資金、技術、人員投入成本,以及盈利壓力,讓很多車企望而卻步,而長城汽車勇做先行者。長城的座右銘是“每天進步一點點 ”。魏建軍總是執迷於每一步科技創造的探索。他敏感地看到氫能源是國際汽車業目前主打科技之一。 長城必須提前攻克這個高地。早在2016年,長城汽車氫能與燃油電池汽車項目團隊就已成立。2018年,通過控股“上燃動力”開啟了氫能産業布局。2019年,成立“未勢能源”實行獨立運營。到如今8年以來,通過50億的研發資金投入,目前的“未勢能源”已經形成了全球5所研發中心,800餘人的龐大團隊。不僅形成了氫電&&(HE)、電堆&&(HS)、儲能&&(HP)的三大技術&&,更通過“第二代高性能膜電極(MEA)”、“70Mpa-23L IV型儲氫瓶”等産品,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同時,“未勢能源”的氫能公交、氫能重卡等也開始進入市場。

可以説,長城汽車對於氫能源的布局,並非是在新能源轉型趨勢下的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在很早之前就進行了前瞻化布局,腳踏實地的進行了8年的深耕。就像此前魏建軍所説的,長城汽車的氫能源戰略是以“構建永續美好的氫能社會”為終極目標。對此,魏建軍&&,“我們對氫非常有信心,因為中國最適合做氫能源,沒有國家比中國條件更好”。儘管從目前看,氫能源離盈利時間還會很長。但這卻是一條正確的路。魏建軍説,中國有效率極高的特高壓輸電技術,通過電解就能生産氫。而且從更長遠的角度,氫是戰略資源。所以,隨着氫能源的發展,也必將推動新一次的能源變革。

每次和老朋友魏建軍見面,總感嘆對談的時間,還不夠長。這一次,也同樣意猶未盡。在這次見面中,我也愈發的體會到魏建軍對於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深度思考,以及他對汽車産業的愛。無論是面對內卷的冷靜,還是在提前布局氫能源時的堅定,魏建軍都有着一套獨特的思考。這些年來,長城汽車一直給人們的感受,就是專注於專業,用自身強大的定力,把汽車産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力爭做到最好。就像魏建軍反復提到的那一句話一樣,“要做高質量的市場佔有率”。

【糾錯】 【責任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