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24世界新汽車品牌成長指數發布會暨首屆世界新汽車品牌成長高峰論壇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主辦方新汽車研究所在會上發布了2024世界新汽車品牌成長指數,該指數是對上一年度全球104個汽車品牌在新汽車領域綜合表現的量化評估結果。
新汽車研究所理事長李慶文介紹了項目實施背景。他&&,在2022年時,研究所觀察到全球汽車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顛覆創新,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讓傳統汽車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將帶領産業走向新汽車時代。
“在這一輪顛覆創新的變革時代,中國汽車産業有可能成為領先者。”李慶文&&,“為更好地對全球汽車品牌在新汽車時代的發展進行評價,新汽車研究所決定發起‘新汽車品牌成長研究’項目。”
據介紹,新汽車品牌成長研究項目以年度為周期,對上一年度全球各汽車品牌在新汽車領域的綜合表現進行量化評估,並以“世界新汽車品牌成長指數”的形式對外發布。
新汽車研究所所長王冀&&,世界新汽車品牌成長指數在三方面實現創新:一是明確給出了“新汽車”的定義與內涵;二是構建了對不同品牌在新汽車領域發展狀態的評價模型,使對品牌成長性的量化評價成為可能;三是可以為中國廠商在新汽車時代的發展提供建議。
在發布會上,王冀首先對“新汽車”的概念進行了界定。王冀介紹:“我們將‘新汽車’定義為能實現數據、能量雙向流動的全新智能移動終端,將成為數字生態社會、智慧能源系統的基礎單元,當前體現為智能電動汽車。”
據介紹,上述定義是新汽車研究所在全面梳理業界對新汽車概念的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王冀進一步&&,新汽車是建立在物質、交互、認知和生態四要素基礎上的。
隨後,王冀詳細介紹了世界新汽車品牌成長指數評價體系。他&&,根據新汽車發展現狀與趨勢,新汽車研究所圍繞着“引領”“智能”和“低碳”等3項原則構建了評價體系,體系有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8個。
據悉,在構建好評價體系後,新汽車研究所開展了2024世界新汽車品牌成長指數研究。項目對9個國家的104個品牌2023年度在新汽車領域的品牌成長狀況進行了量化分析,涵蓋全球主要汽車廠商,樣本選擇具備極強的代表性。
“按同樣標準對每一個品牌打分,結合不同指標的權重得出加權得分,並據此進行排名。”王冀介紹説,評價結果顯示,全球近4成汽車品牌已全面電動化,開始發力新汽車時代;但大部分品牌仍同時生産傳統汽車和新汽車,有超半數品牌仍以傳統汽車為主。
在4月20日的會議上,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清華大學汽車産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工業大學馬楠教授等行業專家,與來自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集團、長城汽車、小鵬汽車、梧桐車聯等國內汽車行業企業代表,及燧原科技、百川智能等人工智能行業的企業代表,圍繞着“新汽車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雙向奔赴”這一主題展開研討。
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汽車産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教授在論壇上發表主題為《“‘新汽車’的本質、特徵與價值”》主旨報告。他提出,新汽車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它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生産生活方式。
長城汽車産品智能化副總裁吳會肖在題為《AI大模型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的主題演講中&&。她介紹了長城汽車在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的産業實踐與進展,並與參會代表分享了該公司對未來該如何發展的思考。
燧原科技首席生態官李星宇做了題為《打造AIGC算力底座,助力車企致勝智能化時代》的主題演講。他從算力的角度向參會嘉賓介紹了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賦能汽車行業的創新等話題。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首席崔茂源做了題為《大模型賦能智能汽車的思考與探索》的主題演講。他介紹了中國一汽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的初步探索,以及對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汽車垂域場景進行深度應用的思考。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智能化技術總工程師李紅林在題為《大模型在汽車智能化領域的工程應用及生態構建》的主題演講中&&。他提出,大模型在汽車行業正在量産落地,需要整個行業一起努力,汽車廠商應該構建人-車-生活無處不AI的生態。
梧桐車聯副總經理劉銅陽在會議上發表了《行業大模型在智能座艙領域的應用和實踐》的主題演講。他提出,隨着技術的成熟、算法、數據的積累和算力的增強,未來的汽車能夠成為汽車機器人。
百川智能算力業務總監周光松在會議上介紹了該公司對端側模型的思考與認識。他提出,通過應用端側方案可以以較低的成本,提升智能座艙的快速響應速度,提升用戶的體驗感。
在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馬楠作為主持人,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首席崔茂源、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智能化技術總工程師李紅林、小鵬汽車語音研發高級總監曹川、燧原科技首席生態官李星宇、百川智能算力業務總監周光松等嘉賓,圍繞着“AI大模型是否會給汽車行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是否將全方位改變汽車業運行邏輯”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