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海外探路綠色共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11 10:51: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能源汽車海外探路綠色共贏

字體:

  日內瓦國際車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備受矚目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91屆日內瓦國際車展上,上汽集團和比亞迪等中國車企攜多款新能源汽車亮相車展,備受矚目。此次展會發布的20余款車型中,幾乎一半是純電車型,凸顯全球汽車行業電動化趨勢。

 車展模式正在轉型

  日內瓦國際車展已有百年歷史,曾因疫情影響而停辦,2023年在卡塔爾多哈舉辦卡塔爾分展,今年是2019年後該車展首次回歸瑞士日內瓦。從持續時間、參展商數量和新車發布量來看,本屆日內瓦國際車展規模不如往屆。據主辦方介紹,今年共有29家汽車行業企業參展,20余款車型在全球或歐洲首次發布。而2019年的車展持續近兩周,約有180家企業參展,逾百款車型在展會上實現全球或歐洲首發。

  此外,賓士、寶馬、奧迪、法拉利、保時捷、福特、沃爾沃、捷豹等多家知名車企缺席本屆車展。

  分析人士認為,汽車行業焦點正由傳統內燃機車型轉向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汽車制造商需要投入高昂轉型費用。考慮到成本經濟性,大量汽車公司轉向數字化展示和精細化行銷,以更高效、更經濟的方式展示其最新産品,傳統車展模式已不再是第一選擇。

  德國貝吉施-格拉德巴赫市汽車管理中心負責人斯特凡·布拉策爾認為,車展這一行銷模式正在經歷重大變化,鑒于“汽車已經成為一種數字産品,線上車展正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國品牌備受矚目

  中國車企在本屆車展發布多款新車,受到廣泛關注。

  在2月26日媒體日發布會上,上汽集團旗下智己和名爵兩大自主品牌攜10款新能源車型亮相,其中電動跑車名爵Cyberster和未來計劃搭載固態電池的智己L6受到在場觀眾青睞。

  上汽名爵西班牙、葡萄牙分公司副總裁佩德羅·加西亞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名爵在高效內燃機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方面擁有多種領先技術,“我們在産品方面具有明顯競爭優勢,體現在可靠性、價格優勢和技術創新”。

  加西亞表示,名爵在英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均取得不俗業績,去年名爵4電動汽車在歐洲銷量超過10萬輛。今年名爵將衝刺全球銷售百萬輛的目標。

  在媒體日發布會上,比亞迪首次向歐洲消費者展示其自主研發的DM-i超級混動技術,並展出搭載該技術的車型——宋PLUS DM-i冠軍版(海外版命名為SEAL U DM-i)。該車型將于今年第二季度在歐洲上市,旨在滿足歐洲用戶多元化出行需求,提供高效、節能的駕駛體驗。同時,比亞迪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仰望首次亮相歐洲,推出首款旗艦車型仰望U8。

  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説:“16年前,我們在日內瓦國際車展上帶來了第一代DM技術。經過幾輪技術迭代,今天我們帶來創新的DM-i超級混動技術,歐洲消費者將體驗到這一動力技術的諸多優勢。這項技術可以成為推動綠色出行轉型的關鍵力量,讓更多消費者接受電動汽車。”

  電動化趨勢明顯

  作為每年最早開幕的歐洲車展,日內瓦車展素有汽車行業“風向標”之稱,本屆車展更加凸顯汽車行業的電動化趨勢。

  在媒體日發布會上亮相的20余款車型中,絕大多數為新能源車型,其中純電車型幾乎佔據一半。雷諾等老牌歐洲車企也攜多款新能源車型參展,反映出歐洲汽車市場的電動化發展趨勢。本屆日內瓦車展將2024年歐洲年度車稱號授予雷諾Scenic E-Tech純電車型。

  市場研究公司駿特商務咨詢公司數據顯示,去年歐洲共注冊約1279萬輛新車,較前一年增長14%,其中電動車注冊201萬輛,佔比15.7%,幾乎與柴油車注冊量持平,為新車銷量增長作出顯著貢獻。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部分歐洲國家取消了電動車購置補貼,但從近期銷量來看,補貼退坡並未對歐洲電動車市場造成實質影響。

  布拉策爾表示,整個汽車産業格局正在重塑,一些新的汽車品牌在電氣化和數字化變革前沿脫穎而出。特斯拉已站穩腳跟,比亞迪和名爵等中國品牌也有能力繼續在歐洲市場保持增長。

  獨立汽車設計師安德魯·麥吉奇認為,中國汽車品牌進入歐洲能夠填補部分市場空白。具備價格優勢、性能良好的中國汽車給歐洲消費者帶來更具性價比的選擇,中國汽車願意採納開放和創新的設計理念,特有的中國文化元素讓它們與眾不同,“我相信中國汽車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這是在2024年日內瓦國際車展上拍攝的比亞迪展臺

  

  一名觀眾在2024年日內瓦國際車展上體驗微型電動汽車

  

  觀眾在2024年日內瓦國際車展上參觀比亞迪新款發動機

  

  觀眾在2024年日內瓦國際車展上參觀智己展臺 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聯合國環境大會:多方專家點讚中國新能源汽車

  在肯尼亞內羅畢召開的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于3月1日閉幕。大會期間,多位專家點讚中國新能源汽車,稱“中國制造”將助力全球實現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近年來,伴隨著全球産業鏈重構進程,“中國制造”正通過不斷轉型升級,為多國綠色發展增添新動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已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塔蒂亞娜·莫爾西恩在聯合國環境大會現場告訴記者,中國致力于生産安全、清潔的新能源車輛,並積極參與該領域新標準法規的制定與實施。近日于瑞士日內瓦舉辦的第91屆日內瓦國際車展上,不少中國車企攜新能源汽車參展。她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正在全球范圍內展現風採,受到大眾認可。

  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平均約26.21秒就有一輛新能源汽車“出海”。

  肯尼亞國際關係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認為,當前綠色轉型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新能源汽車將推動出行方式更綠色環保。中國鼓勵新能源汽車及其供應鏈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與國外研究機構、産業集群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極大地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對世界環境來説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新能源汽車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消費選擇,我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他表示。

  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交通部門負責人羅布·德容表示,中國是電氣化以及電動汽車推廣方面的領導者,希望中國向全世界特別是全球南方分享經驗,用中國技術向世界推廣可負擔的電動汽車,幫助非洲國家建立電動汽車本地制造、本地生産的模式,以協助達成《巴黎協定》中的全球升溫幅度控制目標。

  2023年,中非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對非出口同比增長291%、109%和57%。專家認為,這將助力非洲國家實現新能源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

  肯尼亞總統辦公室氣候特使阿裏·穆罕默德表示,肯尼亞道路上幾乎所有的電動汽車都來自中國,中國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向電動汽車轉型並減少碳排放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已成為肯尼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

  肯尼亞電動汽車初創公司BasiGo董事總經理摩西·恩德裏圖説,由于和中國的合作,東非國家向綠色出行轉型的前景光明。

  在肯尼亞,BasiGo是第一家推出電動公交車的公司,該公司使用中國車企比亞迪的零部件在肯尼亞總裝車輛,已在內羅畢道路上成功投放了17輛電動公交車。

  毛里塔尼亞環境部顧問穆罕默德·葉海亞·拉夫達爾指出,當今世界開發利用新能源是大勢所趨。他説,毛里塔尼亞至今沒有實現全民用電,新能源汽車對于該國人民來説仍然是新奇事物,希望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中國的新能源技術能更好地幫助毛里塔尼亞及其他非洲國家實現綠色轉型、綠色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將助力全球綠色轉型。如果有機會,我非常樂意試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  (參與記者:王旭琛)

 以“增量思維”做大中歐電動車産業蛋糕

  小鵬汽車和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日前簽訂合作協議加速電動汽車開發,標誌著雙方自去年7月建立的合作關係又往前邁了一步。汽車電動化大潮中,中國造車新生代和德國老牌傳統車企優勢互補,攜手深耕電動化領域,進一步證明了擁抱行業趨勢、共同做大蛋糕能夠也理應成為中國和歐洲車企的共識。

  當前,搶抓新能源發展先機成為大勢所趨。近日舉行的日內瓦車展發布的20余款新車中,絕大多數為新能源車型,其中純電車型幾乎佔據了一半。雷諾的純電車型Scenic E-Tech在本屆車展斬獲2024年歐洲年度車稱號,證明歐洲老牌車企正在電動汽車賽道上發力。德國貝吉施-格拉德巴赫市汽車管理中心負責人斯特凡·布拉策爾認為,整個汽車産業格局正在重塑,一些新的汽車品牌在電氣化和數字化變革前沿脫穎而出。

  新能源汽車産業並非封閉産業,在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變革的當下,技術、供應鏈日益交叉融合,需要共同培育開放共用的産業生態。大眾和小鵬建立在優勢互補基礎上的深度合作,不僅是兩家公司發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全球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將為雙方帶來互利共贏。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通過與小鵬的合作,他們不僅加快了研發速度,還提高了效率並優化了成本結構。在對價格高度敏感的市場環境中,這將大大提高經濟競爭力。

  事實上,中歐汽車産業合作已有數十年的深厚積淀。20世紀80年代,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合資成立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轎車企業。僅僅兩年,其標誌性産品桑塔納在中國的累計銷量就達到1萬輛,到1998年完成100萬輛汽車的生産。

  如果説桑塔納汽車代表“過去”,那新能源汽車則代表“現在”,中歐汽車産業合作共贏的案例在不斷續寫。

  寧德時代在德國投資的動力電池廠2023年初正式投入運營,遠景動力宣布在法國建設動力電池超級工廠;歐洲車企在中國也有大量投資,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年初宣布,將在蘇州設立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制造基地,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也已經在瀋陽動工……汽車領域合作,已經成為中歐以“增量思維”做大産業蛋糕,共用市場機遇的經典案例。

  近年來,中國電動車品牌在歐洲市場受到消費者青睞,也對歐洲汽車市場形成良性刺激。歐洲作為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領先者,其電動車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漸成氣候。獨立汽車設計師安德魯·麥吉奇認為,中國汽車品牌進入歐洲能夠填補部分市場空白。具備價格優勢、性能良好的中國汽車給歐洲消費者帶來更具性價比的選擇,中國汽車願意採納開放和創新的設計理念,特有的中國文化元素讓它們與眾不同。也正因此,理性的産業界人士普遍反對將中國電動車“拒之門外”,希望通過更加開放的競爭與合作來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對于歐洲電動車領域出現的保護主義傾向,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認為,“僅靠反補貼調查無助于解決歐洲在競爭力方面的現有挑戰”,該協會表示將致力于自由和基于規則的貿易。

  跨越零和思維才能帶來共贏,無論對全球汽車産業還是對消費群體而言,這樣的共贏都是利好。在當前態勢下,中歐雙方應鼓勵企業間的相互投資,完善中歐電動汽車産業鏈和供應鏈,共同做大電動車行業的蛋糕。

【糾錯】 【責任編輯:劉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