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3年5月9日,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力新能)舉辦了自公司創立以來的首場公開發布會,發布了新一代25GWh軟體定義電芯工廠和新技術産品,引發廣泛關注。
2023正力新能25GWh軟體定義電芯工廠投産儀式暨新技術發布會現場
堅守二十年汽車産業初心從燃油車跨界新能源汽車産業鏈
沒有過度的包裝,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短短一個半小時,正力新能的首場公開發布會,用一種科技、簡約、高效的方式,完成了企業對外的首次亮相。
“發布會只是一個形式,我們更希望向行業和客戶展示我們的企業文化、先進製造、領先産品和前瞻技術,其他都不重要。只要把這些內容的邏輯性向公眾和行業講明白,那這次的亮相就算很成功。”
正力新能總裁陳繼程發布會上介紹公司品牌理念
當被問到為何公司首次公開亮相也延續了企業一貫的務實調性,正力新能總裁陳繼程這樣回答。他坦言,籌備這次發布會的過程中,正力新能團隊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産品和技術本身,其他方面關注很少,甚至還把原計劃的流程盡量簡化,就是擔心內容涉及非技術範疇和難以落地的概念,反而會弱化公司核心能力的展示。
陳繼程這樣敦本務實的行事作風,和很多人想象中科技公司追求個性、注重表達的印象不同,但深入了解就會發現,這正是源自於他過往的企業管理經歷。理性嚴謹的汽車行業製造業文化一直深植於他自身和企業之中。
陳繼程,香港大學管理學博士,北京大學材料與化工博士研究生。2003年加入福耀玻璃,在他福耀工作的13年時間裏,歷任集團商務總經理,執行董事、集團副總裁等職務。他堅持終生學習的態度和敢於跨界的勇氣,學術上從管理科學跨界到材料科學,事業上則從燃油車産業鏈跨界進入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這也正是源於他從福耀起始並與中國汽車産業結下的不解之緣。
正力新能總裁陳繼程
陳繼程&&,2022年,我國汽車産量達2702.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達705.8萬輛,産銷量連續14年穩居世界第一。他認為,2001年以來,中國汽車産業經歷了兩次騰飛。第一次騰飛是燃油車從2001年加入WTO後開始的,在這個過程中呈現出的特點:汽車發達國家向中國輸入燃油車技術,並以技術換市場,中國向西方國家輸出零部件製造,但是整車和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向發達國家出口的案例鳳毛麟角;第二次騰飛是新能源汽車從2014年到如今,産銷量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這個過程的特點則是,在國家産業政策的引導下,伴隨着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長,中國整車廠商快速跟進新能源發展方向,繞過傳統燃油車技術限制,實現在新能源領域技術創新的突破和産銷規模的超越,中國新能源汽車賽道成為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轉型的“橋頭堡”。
陳繼程説:“20年間,中國的汽車産業就像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長大成年,能親眼見證它從蹣跚學步,到獨立行走,快步奔跑,期間經歷過成長期的迷茫,最終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有機遇深度參與到這個波瀾壯闊的過程中,我十分自豪,尤其是今時今日,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機遇,為中國汽車産業引領世界新能源汽車的創新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把握産業發展本質建設動力電池優質産能
秉承使命擔當,參與新能源創業,助力我國新能源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這是陳繼程創立正力新能的初心,也是正力新能零碳征程的起點。
為了實現創業想法,陳繼程從新能源産業發展初期就開始準備,2013年,因一次機緣巧合,他與同樣在福耀集團任職超過三十年的曹芳女士開始與豐田汽車合作,在江蘇常熟合營投資生産油電混合汽車用電芯和系統。投資的兩個工廠分別為“新中源豐田汽車能源系統有限公司”及“科力美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自2015年開始向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供應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用電池系統,2015年至2022年這兩家公司累計向豐田汽車品牌提供將近180萬台油電混合汽車電池系統,佔到目前中國油電混合汽車(HEV)65%的市場份額,為創立正力新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6年4月,陳繼程正式從福耀玻璃離職,正力新能全新的創業發展之路從此開啟。受益於福耀基因和豐田管理精髓,陳繼程將“堅持做好一件事”的理念和“嚴謹細緻,匠心堅守”的工匠精神融入到了剛剛創立之初的正力,培育出了先進製造企業融合科技公司的獨特企業文化。
成長初期的正力新能,對待創業的態度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以心至誠”。企業並沒有好高騖遠地盲目擴大産能,或分散精力去拓展上下游産業,而是一門心思踏踏實實研發和做好産品。
“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更加要謹慎決策,這個時候作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不被市場的噪音影響到判斷,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根據行業實際和企業自身的特點,去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保障企業的穩健成長。”
陳繼程介紹,動力電池是典型的重資産行業,企業不能為了擴張而盲目建設,會給後面的企業運營帶來巨大的包袱。一條産線從建設到調試投産,不僅耗費的資金和人力資源驚人,所花費的時間更是以年為單位,而面對新能源整車廠商需求的快速釋放,每一分鐘對電池企業都極其寶貴。在這樣的背景下制定發展策略,對企業管理者的市場洞察力,行業敏銳度都要求極高,尤其是在電芯工廠的産線設計上,需要充分考慮到産線未來的化學體系、産品規格、産能效率等諸多要素的兼容性,稍微規劃不週,就可能讓辛苦建設的産線變成無效産能。在行業裏,因為前期設計缺陷導致隨化學體系更替、電池尺寸調整等變化造成電芯工廠運營效率大幅下降,被迫花費巨大資金和時間成本改造,或者淪為理論産能或無效産能的案例不勝枚舉,給社會和企業帶來難以彌補的資源和時間浪費。
所以在新能源車市場最為火爆,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的2021-2022年,正力新能一直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整個産業的爆發式增長,保持自身的節奏,潛心深耕研發創新,有條不紊建設工廠,鑽研打造精益生産、柔性製造、一鍵切換的新一代軟體定義電芯工廠,專注打磨好生産出的每一顆電芯,打造滿足應用場景需求的可升級、可迭代、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優質産能。
基於新一代軟體定義電芯工廠,目前正力新能産線對客戶響應時間整體縮短50%,工時效率提升33%;MOM支持天量數據的毫秒級響應,TPS高達3100以上。實現了從研發端起始的9大模塊、50道工序、3000多項過程參數監控數據覆蓋全域共享、精準運營、大數據驅動,具備世界領先水平。
“不到三年的時間,固定資産和研發投入近百億元,建立起321研發戰略體系並完成新一代25GWh軟體定義電芯工廠的投産,就是正力新能交給自己的最好答卷。我們相信,專心做好該做的事情,其他交給時間,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正力新能基地
正力新能銀河基地
在陳繼程看來,電池行業不像一般ToC的行業,消費者會出於各種各樣的理由去選購某一款商品。而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下游客戶,整車廠商選擇動力電池的標準只有三個:安全性、成本、以及性能。換而言之,産品的可靠性、一次優率、技術指標將決定一家動力電池企業的發展態勢。尤其是當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2023年或將突破30%,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産能“精”和産能“多”一樣重要。
正是基於這樣的市場判斷,正力新能對於電池性能一直保持近乎嚴苛的態度,每一項技術指標都用非常嚴謹的態度進行反復實驗論證,追求極致,而另一方面,對於向客戶的承諾反而保持謹慎,實際産品性能經常會超出預期。以至於曾經被客戶略帶調侃的評價為:産品宣傳過於實誠,太保守。
“一個行業無論如何發展,最終還是會回歸市場機制引導的本質,技術和産品是最大的競爭力,所以正力新能企業發展只關心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協助整車廠商提升電池安全和性能,降低成本,提升消費者體驗。”
用更寬廣的可持續世界觀為行業貢獻新生動能
如果説對於做電池,正力新能專注執着到“一根筋”,那在下一代電池的技術開發上,正力新能卻擁有着科技公司的特性,以熱忱的好奇心面向未來,不斷探索新的領域和邊界,持續思考下一代電池的技術路線開發。
正力新能“321”研發戰略體系
2020年以來,磷酸鐵鋰重回新能源汽車應用的主流技術路線,雖然它在能量密度和低溫性能方面相比三元鋰表現一般,但在安全性、使用壽命和成本上更有優勢,加之行業通過改進電池結構等方式來彌補材料本身能量密度的短板。讓磷酸鐵鋰體系成為了當下更均衡,性價比更高的技術路線選擇,能夠滿足新能源汽車大部分市場應用場景。
可就算回到2019年,很多資深從業人士也難以預言今天磷酸鐵鋰電池能取代三元鋰電池,回歸市場主流。動力電池行業飛速發展下,化學體系技術路線的趨勢變化總是超乎人們的想象。
以這個邏輯去推理,思考五年以後的主流化學體系,作為一家企業,正力新能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對每種技術路線都保持敬畏,去深刻理解它們各自的優劣勢,做好未來布局。
從這樣的理念出發,電池化學體系不再是優缺點明顯的獨立個體,而可以根據具體的市場需求進行組合,互為補充,揚長避短,發揮各自最大效率。這需要深刻理解各種技術路線的邊界,最大化運用每種化學體系的優勢,才能具備這樣全方位的定向開發布局能力。
基於這樣的思考,正力新能建立起了321的研發戰略體系,以三個化學體系為核心,既有三元、磷酸鐵鋰體系的應用,更有超高鎳、複合型磷酸鹽材料(磷酸錳鐵鋰等)、新型鹼金屬離子材料(鈉離子材料、鉀離子材料等)、硅碳負極、固態(含半固態)等材料布局;形成方形和圓柱型兩類電芯結構形態的産品;一個新型電池結構的系統,將各種化學體系通過不同的工藝和技術進行組合,集成到一個首創的“乾坤電池”系統裏來。以均衡紮實的産品體系匹配陸海空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面向陸地交通領域,正力新能正投入巨大資源,挑戰全方位超越傳統磷酸鐵鋰體系的下一代化學體系開發方向,打造性能更均衡,性價比更高的産品,並配套“正力·乾坤電池”系統,創新應用自主研發的極柱冷卻、榫卯卡接、熱電分離、高度集成等多項原創技術,具備高安全、高能量密度、超快充、可拆卸、全生命周期維護成本低等特點。滿足消費者對車用電池性能不斷增長的需求。
面向陸地儲能領域,正力新能推出了容量高達314Ah的大容量儲能專用電池,能量密度為180Wh/kg,循環壽命突破12000次,能量效率高達95%,零下20℃容量保持率在91%以上。結合已推出的50Ah、104Ah、280Ah、302Ah等儲能産品系列,完成了對工業、商業、家儲等多種場景的産品覆蓋。
面向航空領域,正力新能圍繞超高鎳體系研發,推出了行業首家做到同時滿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倍率、快充“三高一快”四大性能要求的航空電池,能量密度達到320Wh/kg;在兼顧高能量密度的同時,依然可以滿足20%SOC下,12C的大倍率放電性能;快充方面,可在15分鐘充電至80%;安全方面,實現了ppb級航空安全標準,目前正在與歐美航空巨頭及電動垂直起降飛機(eVTOL)的全球頭部企業開展面向大規模交付的産品研發和航空認證。
除此之外,正力新能還布局新型鹼金屬離子體系研發,推出鈉離子電池,目前第一批高功率鈉離子電池已在海外裝車測試,電芯在20C倍率下容量保持率高達94%,-20℃低溫下具備92%的容量保持率。同時,正力新能也是江蘇省內唯一一家承擔2023年省工信廳工業和信息産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車用鈉離子動力電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的企業。
在陳繼程心中,從事新能源行業,一定要擁有更寬廣、可持續的世界觀。因為深入思考能源革命,就會發現:每一次能源革命都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改變了很多國家的命運,深刻重塑了世界格局。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到來,將是一場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偉大征程,新能源産業的最終發展,將遠超我們今天認知的邊界。
“正力新能正是秉承這樣的理念,通過新能源技術在不同場景的大規模應用,賦能世界,鏈結生活,推動智慧電網配套儲能的建設,以及為下一代低軌道通訊衛星等新興領域提供大功率、超低溫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開發更多新場景。用一顆電芯,串聯起陸海空全場景電動化的零碳征程!”
正如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吳鋒院士致辭所説:“正力新能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的新生力量,正在快速崛起。它將通過自身的前瞻技術與産品,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持續、穩健前行。”
正力新能這場零碳征程,通向光明又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