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能網聯車地方法規1日施行 促新興産業規範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8/02 09:53:50
來源:新華網

深圳智能網聯車地方法規1日施行 促新興産業規範發展

字體:

  新華社深圳8月1日電(記者印朋)深圳市坪山區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一輛涂有“熊貓”圖案的自動駕駛巴士,每天載着乘客,穿梭於區內城市道路上。作為政策示範應用線路,過去一年多來,這輛“熊貓巴士”已經逐漸被當地市民所熟知。

  8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也就意味着“熊貓巴士”等智能網聯汽車在深圳上路首次實現“有法可依”。在業界看來,深圳的探索有望為智能網聯汽車這一新興産業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全鏈條立法規範産業發展

  “熊貓巴士”雖然外表可愛,此前想要上路卻不容易,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判定責任也是個難題。  

“熊貓巴士”在深圳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範區行駛。(深圳市坪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對智能網聯汽車管理從道路測試、示範應用到准入登記、使用管理、交通違法及事故處理、法律責任等進行全鏈條立法。

  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事故後的責任劃分事關各方利益,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根據條例,有駕駛人的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違法或者有責任的事故,由駕駛人承擔違法和賠償責任;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在無駕駛人期間發生交通違法或者有責任的事故,原則上由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承擔違法和賠償責任,但對違法行為人的處罰不適用駕駛人記分的有關規定。

  交通事故中,因智能網聯汽車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車輛駕駛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照上述規定賠償後,可以依法向生産者、銷售者請求賠償。

  對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來説,條例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准入和商業運營打開了大門。根據條例,智能網聯汽車列入國家汽車産品目錄或者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産品目錄,並取得相關准入後,可以銷售;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可以上道路行駛;經交通運輸部門許可,可以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

  北京理工大學深圳汽車研究院副院長、深圳市未來智能網聯交通系統産業創新中心副主任孫超説,智能網聯汽車立法是從“圍繞人類駕駛員的法規”向“圍繞機器駕駛員的法規”實現的重要變化,智能汽車本質上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特殊場景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在現實應用中的法律地位,由此有了比較明確的管理辦法。  

  上下游産業鏈獲發展機遇

  智能網聯汽車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興産業形態。  

  當前,自動駕駛公司與整車企業合作成已經為行業一大趨勢。“汽車已經從機械産品變成一個大型的移動終端。”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夏珩説,一台手機只有十幾個傳感器,而車載傳感器超過340個。智能汽車的普及將推動芯片、傳感器等元器件和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興技術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帶動遠超想象的生態規模。

  一方面,我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領域有着較為雄厚的技術基礎,智能網聯汽車相關行業擁有較多企業,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具有較強的産業基礎。

  另一方面,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多場景需求,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具有較強的應用基礎。

  今年4月,小馬智行取得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通知書,獲准開展自動駕駛載人示範應用。深圳市民通過App,即可體驗小馬智行自動駕駛車輛,覆蓋地鐵站等交通樞紐,以及公園、醫院、商圈、住宅小區等高頻出行目的地,設有近50個上下站點。

  “深圳智能網聯汽車法規實施,這對於行業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奠定了合法、合規的基礎。”小馬智行副總裁、大灣區研發中心負責人莫璐怡説。

圖為6月5日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現場。記者印朋 攝

  發展速度與標準制定宜平衡

  “熊貓巴士”所在的坪山區走在深圳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前列。該區對110個重點路口開展網聯化改造,已落地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小巴、無人出租、無人物流、無人配送、無人零售等應用場景,開通4條載人和10條載物示範應用線路。

   2021年,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營業收入1066億元。今年上半年,深圳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産值同比增長91.1%。

  莫璐怡説,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供應鏈企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尤其是深圳,已經成為國內自動駕駛産業發展的政策創新高地、産品應用高地、産業集聚高地。建議有關部門採取設立門檻、數據監管、梯次進階的機制,為智能網聯汽車企業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孫超説,相比互聯網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涉及機電、材料、電化學等基礎行業,發展周期會長一點,各界應穩步發展,各項標準的制定還有待實踐檢驗。

【糾錯】 【責任編輯:劉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