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月30日電(記者 吳曄)十九大精神之光照亮奮進之路。1月25日,新華網“十九大精神進企業”報道組走進東風公司戰略規劃部,對話新能源汽車事業管理部部長陳力,探尋東風如何抓住電動化發展機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科學謀劃、全面布局。
“東風公司將新能源事業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以‘583’計劃為抓手(即5項核心資源、8項關鍵技術、3項商業模式創新),推動規劃落地,搶佔新能源汽車發展制高點,加大新能源事業投入,‘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30多億元,‘十三五’期間將新增投入200多億元。”東風公司以高起點、高標準謀劃新能源汽車事業。
商乘並舉 加速産品布局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東風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5.4萬輛,同比增長117.6%,遠高于行業增幅。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1.6萬輛,同比增長114.1%。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售3.9萬輛,同比增長1.2倍,銷量排名行業第一。
陳力稱,經過多年積累和發展,東風公司已形成乘用車與商用車並舉,自主與合資互補,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燃料電池並進的全係列産品線格局。
乘用車方面,從A00級到C級車的新能源商品體係初步形成,所有自主傳統車型平臺都制定了相應的新能源商品規劃。2017年,經過數輪迭代、全新自主開發的東風自主品牌E70純電動轎車成功投産,並憑借長續駛裏程、高比能量電池係統、大乘坐空間等優勢成功進入北京市場,實現了良好開局。
商用車方面,從3.5t到16t係列卡車,以及全係列客車都有新能源車型安排。
燃料電池汽車方面,開發了燃料電池物流車、燃料電池客車等車型。
目前,東風公司初步建成了2個新能源乘用車基地,2個新能源客車基地,2個新能源專用車基地和2個關鍵零部件基地,形成了22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生産能力。
“預計到2020年,東風公司將累計投放覆蓋各用途、各區隔的車型116款。”
攻克關鍵技術 匯聚優勢資源
經過 “十二五” 期間的重點突破和技術積累,以及“十三五”之初的制高點攻克,東風公司新能源汽車已經完成了關鍵技術研發與核心資源掌控。目前,已建成電池、電機、電控等係統實驗室28個,覆蓋"三電"關鍵零部件性能測試能力。構建了新能源汽車模塊化平臺,掌控整車電子控制、電池成組技術以及電機産品開發、制造的核心技術,新能源乘用車最大續航裏程(綜合工況)達到350km,新能源商用車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為了加快發展步伐,東風公司堅持以我為主、深化開放合作、整合匯聚國內外優勢資源為我所用。”陳力強調東風公司在對外合作中的開放態度。
據悉,東風公司已經與多個主流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與寧德時代、中國電科、中航工業等開展了三電工業化合作,與華為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技術聯合開發。在“三電”工業化方面,東風公司投入93億元,建設集研發、實驗、生産、銷售于一體的“三電”工業園。與航盛合資的電控公司,已經在2017年12月投産。與寧德時代合資的電池PACK公司已準備就緒,將于2018年3月投産。
此外,東風與PSA集團正在聯合開發緊湊型電動車共用模塊化平臺(e-CMP),共享知識産權,該平臺的産品將于2019年投放市場;東風與雷諾-日産聯盟聯合成立了易捷特(eGT)公司,共同研發不需政府補貼的A級純電動汽車,在同一平臺下開發多品牌車型、産品將于2019年量産。此外,東風公司還收購了瑞典公司研發團隊,建立了海外電控係統研發基地。
創新商業模式 嚴控風險
“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産品銷量不斷突破,東風公司注重商業模式的創新。”
首先,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整合上下遊資源,與國網、特來電等成立充電聯盟。其次,東風公司汽車分時租賃平臺"東風出行”已上線運行、新能源出租車、專車、網約車、通勤車等均已實現規模化運營。此外,東風公司注重開展政企、央企合作,與中國國航、中國普天等央企聯合推廣應用新能源專業車。
面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盈利難的問題,陳力特別強調要加強對新能源汽車風險的把控。
“東風公司強化央企的責任擔當,根據消費者需求,按照流程穩步推進新能源産品研發、産業化和市場推廣”;“嚴格按照國家政策、法規等要求,依法依規申領補貼,嚴格控制兩金佔用”。
在陳力看來,雖然東風公司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新能源汽車銷量規模仍然較小, 特別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化進度還不夠快;三電等核心技術和平臺,與世界領先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新能源與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融合還不夠充分等等。
陳力特別呼吁,央企間要加強合作,共同研發和投資新能源前瞻共性技術和核心資源,共同投資新能源全産業鏈的布局和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智能網聯技術。
“目前新能源汽車成為一個發展趨勢,東風公司將不斷加大新能源事業投入,搶佔發展制高點,到2020年,銷量目標36萬輛,市場佔有率目標達到18%;到2025年,銷量衝刺100萬輛。”

-
超級血月逢藍月:盤點那些不容錯過的天文奇景
2018-01-30 09:41:25
-
迪士尼被指收取天價“插隊費”,合理嗎?
2018-01-30 09:41:25
-
透視“佛係”日本:低欲望令其陷入危機
2018-01-30 09:13:02
-
從《悟空傳》到《花千骨》,文學閱讀將走向何方?
2018-01-30 09:13:02
-
2017年這十大“科學”流言不能信
2018-01-30 09: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