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教、個性學,AI這樣改變課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3 10:06:5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精準教、個性學,AI這樣改變課堂

字體:

  11歲的年柯寧有位機器人“老友”小飛。已學習三年編程的年柯寧,在上學期間,最愛去學校的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在那裏用智能平板發送指令,控制桌面上的機器人小飛行走、旋轉,並做出微笑、生氣等不同表情。

  年柯寧所在的蚌埠市藍天路小學,近年來正在探索以智慧教育為&&全面深度融合教育教學改革的特色之路。

  據校方介紹,智慧元素已貫穿教學全流程。以“二十年後的家鄉”項目為例,在美術課堂讓學生借助AI工具查詢資料,在畫紙上描繪家鄉景象;再通過科學課堂,將畫作科幻化;接着通過語文課堂,描繪家鄉的未來場景,並借助AI生成相關圖片;最後通過信息課堂,引導學生用編程製作出由機器人展示的宣傳標語。

  在課業相對繁重的高中階段,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提高教學效率更為關鍵。

  作為“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蚌埠市已建成全市規模的“因材施教大數據服務中心”,通過採集日常教學過程中的作業、測練等數據,智能掃描、雲端閱卷、智慧批改,生成學情報告,輔助老師“精準教”“高效研”。

  走進安徽省示範高中蚌埠市第二中學,該校“因材施教大數據服務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通過對日常作業、測練的數據分析,不僅可以看到學生的學情,也能看到教師的教情,淘汰出不合適的作業,倒逼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蚌埠二中黨委書記高建偉認為,改變教育生態最難的是課堂教學改革,怎樣實現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做到因材施教,需要人工智能來撬動。

  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賦予了課堂教學更多可能。在蚌埠市城南學校,通過AI數字人還原古代場景,讓學生可以在課上通過智能終端與虛擬人物實時互動,抽象的文言知識在沉浸式體驗中變得觸手可及。

  在蚌埠市電教館館長謝惠萍看來,這種“人機協同”的教學模式,正在重塑課堂生態。大模型的大規模使用,讓師生的體驗感更強,技術獲取也越來越便捷。

  據悉,蚌埠市近年來以“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核心,錨定人工智能賦能課堂教學改革的戰略方向,構建起“數智賦能、教研引領、試點先行、全域覆蓋”的推進模式,多項智慧教育工作入選教育部優秀案例。此外,該市不斷探索將優質AI課件向資源欠缺地區同步推送,以期用技術彌補城鄉教育鴻溝,推動教育公平。

  “人工智能的發展,讓每個教師都有了自己的‘AI助手’,可以發揮出更多創造潛力,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蚌埠市教育局副局長段元麗認為,智慧教育正從“信息化教學”走向“人工智能教育”,也正從“弱人工智能使用”向“強人工智能使用”階段邁進,未來的教育將發生更多改變。(記者周暢)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