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策層面到行業行動,近期均釋放出産能治理提速的信號。記者採訪了解到,下半年“産能治理”將成為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光伏等多行業的重要任務,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都在謀劃破解“內卷”之策。業內人士指出,本輪産能治理預計將通過“市場淘汰+技術替代”實現優化,企業要積極探索市場化産能出清的路徑。
“反內卷”政策效果初顯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PPI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為3月份以來環比降幅首次收窄。
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水泥製造、鋰離子電池製造價格環比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1.9個、1.5個、0.8個、0.3個和0.1個百分點,合計對PPI環比的下拉影響比上月減少0.14個百分點。
“國內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帶動相關行業價格降幅收窄。”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指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縱深推進,煤炭、鋼材、光伏、水泥和鋰電等行業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
下半年“産能治理”力度將進一步加大。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産品品質,推動落後産能有序退出”。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度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産能治理”。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曾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着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後産能。
多行業“解題”産能治理
業內人士指出,不同於淘汰落後産能的改革,行業發展的不同對本輪産能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受房地産行業近年深度調整的影響,以建材鋼為代表的鋼鐵需求出現下滑。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為4.52億噸;而2021年同期,這一數據是5.37億噸。價格亦有調整,上半年,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平均值為93.75點,同比下降13.35%,其中,6月末CSPI跌至89.51點。
“通過自律控産,推動行業效益增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下稱“中鋼協”)趙民革&&,在沒有&&更有效的市場化、法治化産能産量治理政策前,開展粗鋼産量調控是適時調整生産強度、建立供需平衡的最優解。
有色金屬行業與建材行業的産能治理同樣亟待破局。日前,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會長閻曉峰&&,要以推動超批復生産補産能為重點,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採取綜合手段去産能。
在有色金屬行業,“內卷”潛藏着過度投資的風險。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陳學森&&,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無論是在傳統領域還是新興的高端領域都存在過度投資現象,使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下一步,應嚴格落實電解鋁産能置換政策,從嚴控制銅冶煉、氧化鋁新增産能,引導行業對硅、鋰、鎂等品種的新增産能進行合理布局,同時加強有色金屬産能預警;並通過提高准入標準倒逼産能出清。
協同發力市場化出清
“內卷式”競爭的影響絕非局限於單一行業內部。今年6月,中鋼協發布的《維護産業鏈整體利益 共同抵制“內卷式”競爭》一文指出,汽車企業“卷”價格,上游原料供應商倍感壓力。去年以來,部分主機廠要求汽車板降價超10%,遠超鋼廠承受能力。近期更有自主品牌車企招標採購汽車板時,按普通鋼鐵産品定價,更以“最低價中標”,引發鋼廠“內卷”。
對此,中鋼協指出,無論是鋼鐵企業還是汽車企業,都必須加快由“量本位”向“價本位”轉變,強化産業鏈上下游協同治理。
相關的治理思路已有所體現。今年上半年,“反內卷”重拳揮向汽車供應鏈,17家整車企業作出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的承諾。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下半年要鞏固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綜合整治成效,加強光伏等重點行業治理,以標準提升倒逼落後産能退出。
8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2025年度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清單的通知》,要求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抓緊組織實施,於9月30日前報送監察結果。清單涵蓋全國範圍內40家多晶硅生産製造企業。
“這一節能監察可能與摸底多晶硅行業能耗現狀、修訂多晶硅能耗標準有關,不過監察結果會帶來何種影響尚待觀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直言,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在自身權責範圍內給予了最有力的政策支持,光伏企業應該自覺減産。
招商證券分析報告指出,綜合盈利能力、供給收縮程度及産能擴張能力判斷,輕工製造、房地産、建築材料、基礎化工、鋼鐵等行業出清潛力較大。從出清路徑看,當前更可能通過“市場自發淘汰+技術替代”實現優化。(記者 王璐 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