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國家倡導以家庭為基本單位推進健康家庭建設,要求醫療機構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醫防結合,預防為主,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要路徑,預防接種則是具體措施之一,而社區衞生中心作為各類疫苗接種的主要場所,在提高疫苗接種率方面至關重要。
在全國預防接種日和世界免疫周到來之際,由新華網主辦,中國醫藥衞生文化協會疫苗與健康分會、《中國社區醫師》雜誌聯合支持的“健康中國家,疫苗護萬家——健康社區‘免疫行動’促進計劃”於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啟動。該項目倡議深化社區醫防融合新實踐,推動地方形成成人預防服務新範式,通過徵集各地優秀社區案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並提供實用科普指導,加強中老年等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服務,切實提高常見感染性疾病(帶狀皰疹、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種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全面提升預防接種服務質量。
健康社區“免疫行動”促進計劃啟動儀式
多方倡議促醫防融合實踐,發布成人預防“保典”促接種
我國正處於深度老齡化社會的進程中,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感染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像帶狀皰疹、流感、肺炎等疾病,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作為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衞生干預手段,疫苗不僅是保護個人健康的重要福祉,更是構建全民免疫屏障,實現預防為主、戰略目標的關鍵抓手。
新華網黨委常委、董事、副總裁楊慶兵
會上,新華網黨委常委、董事、副總裁楊慶兵介紹了“健康中國家,疫苗護萬家——健康社區‘免疫行動’促進計劃”的主要背景和內容,他&&:“我們意識到推動疫苗接種,不僅需要政策的引領、醫學的支撐,更需要場景的創新和機制的落地。社區作為鏈結政府、醫療機構和居民個體的關鍵環節,是預防先行理念落地的最前沿的陣地。正因為如此,新華網聯合中國社區衞生協會,正在開展全民健康素養優秀案例徵集。此次又發起健康社區‘免疫行動’促進計劃,希望發揮媒體國家隊的引領、宣傳責任,以媒體為陣地,以社區為紐帶,攜手政府、醫療機構、基層工作者和千千萬萬個家庭,讓疫苗護佑千萬家,讓健康中國能夠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福祉。”
此次會議上,還公布了成人預防“保典”,包含成人預防接種時程表建議和社區預防接種十問十答,為成人預防接種提供實用指導,解答常見困惑。該“保典”由新華網作為發起單位,得到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衞生學院副院長馮錄召、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李娟的學術審核,以及中國醫藥衞生文化協會疫苗與健康分會、《中國社區醫師》雜誌作為聯合支持單位,進一步助力“健康中國、預防先行”。
“健康中國家 疫苗護萬家”成人預防“保典”
專家提醒:中老年人、慢性病群體,需懂得“疫苗護體”經濟賬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尹遵棟
疫苗不是小孩的專利,對於成年人來説同樣重要。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尹遵棟研究員介紹:“對於全人群來講,疫苗都是從控制到消除乃至消滅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例如,天花的消滅、脊髓灰質炎的消除、乙肝病毒攜帶率的大幅降低,疫苗的廣泛接種發揮了關鍵作用。對於成年人、中老年人來講,流感、肺炎球菌和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可以大幅降低發病風險,接種疫苗的獲益遠大於風險,應該被大力科普和倡導積極接種。”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孫寧玲
我國老年人多病共存現象普遍,據推算我國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我國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60歲以上老人約有2.2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孫寧玲提醒:“慢性病患者由於自身免疫功能處於降低狀態以及伴隨炎症反應等,其罹患感染性疾病的幾率高於普通人。以帶狀皰疹為例,相比一般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帶狀皰疹風險增加39%。帶狀皰疹發病後短時間內,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有增加趨勢。”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岳劍寧
常見感染性疾病中“帶狀皰疹”引發的疼痛,堪稱比分娩還痛。帶狀皰疹是可以接種疫苗來特異性預防的,但仍有很多中老年人認知不足,重視不夠,使得他們經受了本可以避免的痛苦。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岳劍寧介紹了令他印象深刻的病例:“一位老母親,由於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實在忍無可忍,導致情緒焦慮異常,經常不小心將情緒宣泄在親人身上,全家人都會籠罩在疼痛所帶來的‘陰影’中。還有患者帶狀皰疹的位置長在神經較為密集的耳朵裏、眼睛上,導致聽力、視力的下降,甚至産生輕生的念頭。”
中國醫藥衞生文化協會疫苗與健康分會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衞生學院副院長馮錄召
對於中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懂得用“疫苗護體”是一筆划算的經濟賬。中國醫藥衞生文化協會疫苗與健康分會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衞生學院副院長馮錄召&&:“對於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説,接種流感、肺炎球菌、帶狀皰疹等疫苗,能夠降低多病共存的風險,甚至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例如北京市的數據顯示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預防某些病毒感染可以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一項大型新研究發現,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可以降低患癡呆症的風險。當前很多慢性病患者仍然不知道慢性病處於穩定期是可以接種疫苗的,還有一些患者普遍存在疫苗猶豫現象,而實際慢性病人群應當是積極預防感染性疾病的重點人群。接種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護效果、保護時長、接種禁忌、安全性等信息諮詢專業醫生,進行科學接種。”
健康社區健康家,疫苗接種新探索
當前國家大力倡導發揮基層社區廣泛的服務網絡,強化預防先行理念,助推公眾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主動預防接種,構建免疫屏障,降低健康風險,從而降低個人、家庭和社會負擔,從而實現“健康中國,預防先行”的健康目標。
會上,尹遵棟&&:“國家非常重視基層公共衞生工作,預防接種服務持續創新與探索。近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印發了《關於印發家庭醫生簽約基本服務包清單(試行)的通知》,提出一般人群及9類重點人群基本服務包內容以及服務要求,其中就包含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針對性服務。通過家庭醫生為這些重點人群提供健康諮詢,一方面醫生與簽約對象已建立較為信任的基礎,另一方面,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疫苗知識科普和指導,可進一步促進公眾疫苗接種的積極性。”
各地積極響應醫防協同醫防融合的健康政策,“因地制宜”探索出成人預防服務新實踐,馮錄召介紹:“近年來很多醫療機構設立了‘成人預防接種門診’,實現評估、推薦、接種一體化,便利性大大提升;全國十幾個省市實施‘疫苗處方’試點,變‘被動諮詢’為‘主動干預’;此外,還看到多地已實現電子處方流轉與疫苗全程追溯,AI健康助手的應用,更加智能和數字化的信息系統等,這些創新實踐正在重塑‘全齡友好’的免疫服務生態。通過不斷地探索、分享,形成可複製的模板,使得更多地方加入完善成人預防接種服務的創新浪潮,從而促使更多公眾積極接種,形成良性循環。”
此外,醫聯體的協同作用,也進一步促進了成人預防服務的完善。孫寧玲&&:“以慢性病管理為例,日常管理在社區,疑難雜症在三甲,作為三甲醫院的醫生,我們在評估患者慢性病病情穩定後,會建議他們前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儘早接種常見感染性疾病疫苗,保護自己,也讓家人安心。”岳劍寧也&&:“醫聯體互相之間的信息傳遞,對於疾病的一級預防、二級預防都會産生很好的效果。醫聯體通過醫療技術交流和聯合科普宣教,近些年看到公眾對疾病的預防意識顯著提升。”
北京西城區白紙坊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任、中國社區衞生協會理事徐靜
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是距離居民家庭最近的醫療服務場所,承擔了居民健康管理、服務和教育的職能,近年來地方社區對成人疫苗接種的新探索成為熱議焦點之一。北京西城區白紙坊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任、中國社區衞生協會理事徐靜介紹:“我們中心的日均門診量大約是1500人次,接診的絕大部分是60歲以上老年人,80%以上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老年人的預防和診療需求希望服務更方便、更個體化,一方面我們將疫苗接種點下設到各個社區衞生服務站,距離居民更近,另一方面,以家庭簽約醫生為基礎,為居民們提供疫苗接種的個性化諮詢服務,以及智能家庭醫生輔助系統的支持,使得服務更加專業快捷,同時,加強日常宣教。我們看到居民諮詢和接種積極性逐漸提升。”
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楊英明
被稱為“亞洲最大社區”的天通苑,不僅覆蓋人口多,老年人佔比也較高。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楊英明介紹:“天通苑北街道常住人口約14萬多人,60歲以上老年人比例高達21%。天通苑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作為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直營直管的社區中心,依託清華長庚醫院下沉的醫療資源和家庭醫生團隊,我們經常開設老年人感興趣的宣教活動,強調疫苗接種的重要性,並經常深入轄區養老院;此外,針對中老年人開展社區篩查、診療和隨訪服務,對慢性病老年人進行疫苗接種的風險評估,並建議適宜疫苗。近些年,明顯看到流感、肺炎球菌、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率有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