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募基金分紅持續升溫,以“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的力度再提升。
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按紅利發放日統計,截至4月22日(下同),年內公募基金(統計各類份額)累計分紅784.75億元,分紅次數達2121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7.25%和28.6%。
從結構來看,債券型基金坐穩分紅主力地位,截至4月22日,債券型基金年內累計分紅598.8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62.16億元增長30.9%,佔全市場分紅總額的76.3%;共分紅1681次,佔比近八成。
權益類基金分紅力度顯著加大,截至4月22日,年內共計分紅154.23億元,同比增長189.47%。其中,股票型基金分紅113.56億元,接近去年同期38.28億元的3倍;混合型基金分紅40.67億元,同比增長171%。分紅頻次方面,股票型基金分紅224次、混合型基金151次,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489.5%和118.8%。
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理財師曾衡偉對《證券日報》記者&&,今年以來,債市延續“穩健牛”行情,為債券型基金提供了持續分紅動能;而權益市場結構性機會凸顯,部分主動管理型基金通過精準布局實現超額收益,進而推動分紅規模與頻次雙升。
具體來看,公募基金分紅數額前十名的産品中,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基金分別為5隻、4隻、1隻。值得一提的是,5隻股票型基金均為被動指數型基金,分別為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泰柏瑞上證紅利ETF、南方中證1000ETF,分紅金額從7.9億元至26.8億元不等。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權益類基金分紅力度加大具有雙重積極意義:一方面,市場行情階段性向好,部分權益基金實現較好的投資收益,具備盈利基礎,有能力進行分紅;另一方面,公募基金通過分紅與投資者分享投資成果,從長遠來看,對促進權益類基金市場健康發展、增強市場吸引力具有積極作用。
截至4月22日,年內公募REITs、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貨幣市場型基金分紅規模分別為26.71億元、4.38億元、0.02億元,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長。FOF(基金中基金)、另類投資基金分紅規模則分別同比下滑29%、34%。
此外,也有部分投資者擔心分紅後基金凈值下降。對此,孫珩建議,投資者應關注基金底層資産質量、基金經理投資能力及長期業績表現,而不僅僅是價格高低,應從基金基本面出發,制定合理的投資計劃,堅持長期投資理念。(記者 彭衍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