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四萬億元ETF資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2 08:45:49
來源:上海證券報

透視四萬億元ETF資金

字體:

回顧ETF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資金呈現加速流入狀態。ETF規模突破第一個萬億元歷時16年,而達到第四個萬億元僅耗時半年多。拆分各類型ETF來看,權益類ETF規模突破3萬億元,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以及各類産業資本和個人投資者,紛紛借道ETF入市,共同推動ETF規模爆發式增長。

在指數化投資浪潮中,伴隨洶湧而來的資金,ETF最新規模突破4萬億元。

回顧ETF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資金呈現加速流入狀態。ETF規模突破第一個萬億元歷時16年,而達到第四個萬億元僅耗時半年多。拆分各類型ETF,權益類ETF規模突破3萬億元,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以及各類産業資本和個人投資者,紛紛借道ETF入市,共同推動ETF規模爆發式增長。

萬億資金奔流 ETF規模快速攀升

對於ETF市場來説,當年種下的一顆種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

Choice資訊測算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ETF數量超過1100隻,總規模超過4萬億元,創下新的歷史紀錄。

從當前ETF的構成來看,權益類ETF擔當主力。截至4月18日,權益類ETF合計超過3.3萬億元,佔比超過八成。其中,滬深300ETF總規模合計達到1.04萬億元,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萬億元級別的寬基ETF賽道。

從申贖情況來看,權益類ETF呈現逢低加倉的特點,尤其是市場震蕩之時,資金加速涌入。例如,去年10月8日,權益類ETF凈申購額首次超千億元。今年4月8日,權益類ETF凈申購額達到1105.05億元,刷新ETF單日凈申購額最高紀錄。

隨着資金持續涌入,百億級權益類ETF陣營大幅擴容,“巨無霸”ETF批量出現。具體來看,截至4月18日,共有56隻權益類ETF規模超過百億元。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為3757.12億元,易方達滬深300ETF規模為2599.62億元。此外,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的規模都在千億元以上。易方達創業板ETF、華夏科創50ETF、南方中證1000ETF、易方達科創板50ETF等規模也均超600億元。

債券市場指數化投資趨勢同樣加速。從債券ETF的發展歷程來看,2013年3月,國內第一隻債券ETF成立,歷經11年發展之後,2024年5月,債券ETF總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今年2月7日,債券ETF規模突破2000億元。截至4月18日,債券ETF規模已達到2391.78億元。

具體來看,多只債券ETF規模已超過百億元。其中,富國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ETF規模為446.89億元,博時可轉債ETF規模為349.53億元,海富通中證短融ETF規模為320.04億元。

過去幾個月,隨着金價的持續走高,大量資金涌入黃金ETF。今年以來,截至4月18日,黃金ETF凈申購額合計超過500億元。多只黃金ETF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華安黃金ETF規模逼近600億元,博時黃金ETF、易方達黃金ETF規模也都超過240億元。

梳理ETF的發展歷程,過去20餘年來,ETF經歷了從蹣跚起步到加速奔跑的過程。

2004年底,華夏上證50ETF宣告成立,這是國內第一隻ETF,也標誌着ETF正式啟航。歷經16年的發展之後,2020年10月,ETF總規模終於突破萬億元。自此,ETF進入加速發展期,不斷邁上新的&階。

2023年8月,ETF總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2024年9月,ETF總規模突破3萬億元。又過了半年時間,即2025年4月,ETF總規模突破4萬億元。

多方資金推動 ETF持有人全面開花

ETF規模的迅猛增長,緣於投資者的迅猛買入。

從持有人結構來看,不管是以中央匯金等為代表的“國家隊”,還是以私募基金、保險資管、券商資管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乃至個人投資者,都選擇通過ETF進行布局,這幾種力量的共同推動,讓ETF規模爆發式增長。

景順長城基金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24年《ETF客戶投資行為洞察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ETF(非貨幣類)份額持有人總數達2095萬戶(不含ETF聯接基金),較2019年中期報告披露的177萬戶增長10.8倍。

去年大量新增投資者借助ETF入市。根據同花順&&、國泰海通君弘&&的數據推算,從2024年9月24日至10月31日,新開且活躍客戶中約有23%的客戶參與ETF交易,而同期活躍的存量客戶中ETF客戶佔比僅19%,表明新增投資者對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接受度已顯著提升。

從ETF個人投資者的年齡結構來看,截至去年底,30至40歲的投資者依舊是中堅力量,佔比超過三成。25歲以下的年輕客群也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較前一年客戶數佔比提升212%,增速在各年齡段中最高。

除了個人投資者數量大增,長線資金已成為ETF的堅定持有人,並且大手筆掃貨。以中央匯金為例,2013年二季度,中央匯金在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持有人名單中首次現身。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匯金增持ETF力度明顯加大。

從持倉金額來看,截至2023年底,中央匯金持有ETF合計1248億元,主要持有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上證180ETF、中證500ETF等。自2024年以來,中央匯金開始增持多種類型的ETF。截至2024年6月底,中央匯金的ETF持倉金額猛增至5905億元,持倉範圍也進一步擴大,涵蓋中證1000ETF、創業板ETF、科創板ETF等。在2024年下半年的震蕩行情中,中央匯金加大增持力度,截至2024年底,中央匯金持有ETF金額合計突破萬億元。

中央匯金增持ETF步履不停。4月7日,中央匯金髮佈公告:“中央匯金公司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分認可當前A股配置價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此外,長線資金也在借助新發ETF入市。根據工銀瑞信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發布的上市交易公告書,截至3月27日,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為12.11億份,佔比達95.67%,其中前十名持有人包括9個企業年金計劃。

産業資本同樣積極加倉ETF。以嘉實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ETF為例,截至4月17日,馬特馬克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位列該ETF第一大持有人,持有份額為500萬份。珠海市創穎經貿發展有限公司也位列基金前十名持有人,持有160萬份。

資金往“高處”走 ETF折射市場變革

資金以逐利為目的,永遠奔向獲利最大的方向。ETF的發展歷程,恰好是透視市場發展變化的鏡子。

當前我國ETF市場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指數投資生態體系,其産品類型已覆蓋A股、跨境、債券、商品、貨幣等大類資産,投資者可以根據不同的風險偏好、收益規劃,通過ETF工具進行大類資産配置或輪動操作,實現投資目標。

從行業最新發展動向來看,各種ETF創新産品不斷推出。從最初的上證50ETF、上證180ETF、滬深300ETF等大盤寬基ETF,逐步發展出各個更有針對性的寬基ETF和行業ETF,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資産配置選項。

僅從過去半年多來的情況看,2024年9月23日,中證A500指數正式發布,引發資金競相追逐。截至今年4月18日,已有32隻中證A500ETF上市交易,規模合計近2200億元。

類似的還有,1月20日,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及其價格指數正式發布。從最新情況來看,目前已有15隻科創綜指ETF上市交易。此外,今年以來自由現金流主題ETF也大幅擴容,相關産品線不斷豐富,涉及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中證800自由現金流指數、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聚焦指數等。

滬上某基金研究人士&&,從某種意義上説,投資就是投未來。資本趨利避害的天性,決定了其必然流向潛在回報更高的地方,因此,代表未來的科技創新板塊受到了資本青睞,代表中國的“標普500”指數的中證A500ETF也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

在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看來,隨着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升級,投資者從單一追求高收益轉向風險收益平衡,更重視資産保值與合理增值,資産配置多元化的需求日益強烈。作為透明、低成本、高效率的工具,ETF正在成為資産配置的核心載體,成為資金流入的方向。

【糾錯】 【責任編輯:梁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