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山,走花路,花粉過敏如何應對?北京協和醫院崔樂詳解花粉過敏的科學防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18 17:56:40
來源:新華網

上春山,走花路,花粉過敏如何應對?北京協和醫院崔樂詳解花粉過敏的科學防護

字體:

新華網北京4月18日電(邐琛)春天氣溫回升,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但對過敏人群卻是痛苦的開端。春意盎然的花草樹木帶來的花粉,讓過敏體質人群無處可逃,鼻癢、打噴嚏、流清水樣涕,部分人可伴有眼睛紅腫、眼癢、咽癢、耳癢、上腭癢和咳嗽,嚴重者可出現胸悶氣短,甚至呼吸困難、危及生命。

新華網健康頻道推出春季過敏系列科普,本期特別邀請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崔樂,詳解春季花粉過敏的發病機制、防治手段與常見誤區,助力公眾科學應對過敏季。

花粉過敏:源於遺傳與環境的“雙重夾擊”

“過敏性疾病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崔樂介紹,花粉過敏作為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其發病人群呈逐年上升趨勢。父母一方有過敏史,子女的過敏風險可增加一倍。即便父母無明顯過敏症狀,受現代生活方式、城市綠化變化等因素影響,也可能在後期出現過敏表現。

“生活環境中花粉、寵物皮屑、塵螨等過敏原的增加,讓原本不敏感的人群也逐漸表現出過敏症狀。”崔樂指出,花粉過敏的流行趨勢與城市化進程、空氣污染等因素息息相關。

春季高發的“花粉兇手”有哪些?

花粉類型因地域和氣候而異。“在我國北方地區,蒿屬花粉為最主要過敏原,而春季則以樹木花粉為主。”崔樂介紹,早春常見的為柏樹花粉,晚春則以榆樹、楊樹、樺樹等為主。北京地區目前正處於晚春花粉高發期,花粉濃度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花粉的濃度受氣候、風力、植被等因素影響較大。”崔樂提醒,有花粉過敏史的市民應密切關注花粉預報,做好防護措施。

不只是打噴嚏:警惕多系統過敏反應

花粉過敏的典型表現包括打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鼻癢等鼻部症狀,伴有眼睛紅癢、咽喉或耳道發癢,部分人甚至出現咳嗽、喘息等症狀。

“有些患者會出現‘七竅皆癢’的典型表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崔樂指出,如不加以控制,花粉過敏還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哮喘,出現反復咳嗽、憋氣、喘息等下氣道症狀。此外,部分患者還可能因“交叉反應”對相關食物産生過敏,如進食某些水果出現口腔發癢、腫脹,甚至引發全身性過敏反應。

科學診斷:病史+過敏原檢測鎖定“元兇”

“一旦在同一季節反復出現典型過敏症狀,應儘早就醫排查。”崔樂指出,醫生通過病史詢問可初步判斷是否為花粉過敏,進一步可通過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液過敏原檢測進行確診。

“皮試後15分鐘即可出結果,明確是哪種花粉引發過敏,但該檢測受服用抗過敏藥影響。”相比之下,血液檢測不受藥物干擾,適用於症狀較重、無法停藥的患者。

花粉過敏無法根治,但可有效控制

“目前還不能徹底根除花粉過敏,但合理治療和防護可顯著減輕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崔樂指出,治療分為四個層面:

一是基礎防護:減少戶外活動時間,佩戴口罩、護目鏡等阻隔花粉。

二是藥物治療:聯合使用口服抗過敏藥、鼻噴藥、眼藥水等,建議在花粉季來臨前1-2周開始用藥。

三是脫敏治療:通過長期規律皮下注射所過敏的花粉提取物,提高機體耐受性。脫敏療程一般需要3-5年,可有效減輕症狀並預防哮喘發展。

四是生物製劑治療:如抗IgE單抗、抗白介素-4受體單抗等生物藥物,在花粉季前注射,可快速緩解症狀,適用於重症患者。

防護誤區需警惕,特殊人群更需重視防護

面對社交&&上流傳的“蜂蜜防過敏”“抵抗力差才過敏”等説法,崔樂提醒,這些觀點並不科學。“花粉過敏是一種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並非免疫力差。”

同時,過敏季節強行鍛煉、暴露在高濃度花粉環境中,也會加重症狀。“不少人把花粉過敏誤當感冒,錯用感冒藥,導致診斷延誤及治療不規範。”

孕婦、哺乳期女性、兒童和哮喘患者是花粉過敏的重點人群。“孕婦哺乳期患者在花粉季要注重日常防護,用藥時需特別謹慎,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安全性較高的藥物。”崔樂指出,對於兒童和哮喘患者,也要注重日常防護,以免誘發嚴重過敏反應。

踏青賞花前,這些準備不能少

春季賞花雖美,防護不可忽視。崔樂建議,外出前應查看花粉濃度預報,選擇濃度較低的時段出行。外出時佩戴口罩、護目鏡,使用花粉阻隔劑等,盡可能減少過敏原接觸。

 

“花粉過敏雖不能根除,但通過科學防護與規範治療,完全可以在春日中自在呼吸。”崔樂呼籲公眾理性認知、主動就診,用科學應對過敏困擾,讓春天不再成為“花粉噩夢”。

【糾錯】 【責任編輯:邐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