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流感正處於傳播的高峰期。哨點醫院門急診流感樣病例呼吸道樣本檢測陽性病原體主要為流感病毒,其次為人偏肺病毒、腺病毒;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樣本檢測陽性病原體主要也是流感病毒,其次為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廣東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李靜介紹,普通感冒症狀相對溫和,多是鼻塞、流鼻涕等,一般一週左右就能自愈;而流感則來勢洶洶,高熱、頭痛、乏力等症狀明顯,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肺炎等併發癥,尤其對老人、孕婦等高危人群威脅極大。及時就醫是避免流感發展成重症的關鍵,一旦出現流感樣症狀,如高熱、全身疼痛等,尤其是高危人群,應迅速就醫。在症狀出現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或瑪巴洛沙韋)至關重要,這能有效縮短病程並減少併發癥風險。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的“加強版”,根據《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療專家共識》,流感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十大推薦意見。
關於流感診治 專家給出十大推薦意見
一、早期識別和診斷
意見1:在流感流行季,對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樣病例”或臨床懷疑流感特殊臨床表現的患者,應留取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進行病原學檢測,以明確診斷。但要注意的是,應儘早給予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不必等病原學結果。
意見2:在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醫療機構,建議送檢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檢測流感病毒核酸。在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醫療機構,可選擇送檢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檢測流感病毒抗原。在流感流行季,抗原檢測結果陽性,支持診斷,但陰性結果不能排除流感病毒感染;在流感低發時期,需警惕流感抗原檢測結果假陽性的可能。
二、首診病情評估
意見3:推薦採用快速序貫器官衰竭評分對可疑、臨床診斷或確診流感患者進行首診的病情評估。0~1分可考慮在門診或普通病房治療,≥2分應考慮收入重症監護室(ICU)治療。
三、抗病毒治療
意見4:發病48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併發癥,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發病時間超過48小時的重症患者依然可從抗病毒治療中獲益。為減少併發癥和嚴重疾病的發生風險,建議對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疑似或確診流感患者立即啟動抗病毒治療,不論是否接種過流感疫苗:①因流感需要住院的患者,不論住院前的發病時間長短;②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就診患者,不論就診前發病時間長短;③門急診就診、病情嚴重的患者,不論發病時間長短;④非重症且無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應考慮是否給予抗病毒治療。
四、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療
意見5:①對於重症流感患者,推薦盡快進行抗病毒治療,在發病48小時內抗病毒治療的獲益最大,超過48小時使用仍可降低病死率;治療5天后病情仍十分嚴重時或病毒持續複製者可考慮延長療程。②妊娠期婦女首選奧司他韋進行抗病毒治療。腎功能不全患者需依據腎功能調整藥物劑量。老年人及合併基礎疾病者屬於流感併發癥高風險人群,對疑似或確診流感的患者,推薦盡快進行抗病毒治療。
五、抗病毒藥物在阻斷傳播中的作用
意見6:在流感流行季,對於非重症且無重症高危因素的疑似或確診流感患者,不論是否接種過流感疫苗,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應考慮病原學檢測和抗病毒治療。①有症狀的門診患者,與其接觸的家庭成員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特別是嚴重免疫功能低下者)。②有症狀的醫護人員,且常規治療/護理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患者(特別是嚴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六、暴露前預防
意見7: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且未接種流感疫苗(有疫苗禁忌證/疫苗無法獲取/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群,其所在社區出現流感爆發時,建議進行暴露前預防用藥。未接種流感疫苗人群若符合疫苗接種適應證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暴露前用藥至疫苗接種後2周(中等證據,強推薦)。
七、暴露後預防
意見8: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且未能接種流感疫苗(有疫苗禁忌證/疫苗無法獲取/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群,若與確診或疑似流感患者密切接觸且在48小時內,建議進行暴露後預防用藥。具備接種流感疫苗條件的個人,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用藥持續至接種疫苗後2周。
意見9: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人群,在接種流感疫苗2周內,如果與確診或疑似流感患者密切接觸48小時內,建議進行暴露後預防用藥。用藥持續至最後1次密切接觸後1周。
意見10: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人群,在該流感季已接種流感疫苗且超過2周,若與確診或疑似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應謹慎評估風險和收益,決定是否暴露後預防用藥。其間觀察流感相關症狀,如果出現相關症狀,立即按照流感進行用藥治療。(文/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郝黎、張藍溪、張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