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拓新途 民主促民生——“後陳經驗”的新時代浙江實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12 11:08:0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監督拓新途 民主促民生——“後陳經驗”的新時代浙江實踐

字體:

  “村前湖青草枯枝清運,2080元;5號廠房裝電動卷簾門,6208元;垃圾車補胎,8元……”聽着報賬聲,村監會的胡欣偉、陳忠安拿着紙和筆,對着賬單和發票等原始憑證仔細核對,並簽名確認。

  這是今年5月,浙江金華武義縣白洋街道後陳村召開的村財務支出公開會議。自2004年成立全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以來,每月一次的村務、財務公開“唱賬”會議延續至今。“唱賬”時,所有村民都可以來旁聽。

  20年來,以發源於武義的“後陳經驗”為代表,浙江省各地紛紛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創新和完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制度實踐形式,實現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形成了一批“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實幹、眾人的事情眾人督評”的基層生動實踐。

  從一村破題到全域實踐,以民主促民生

  20世紀80年代,後陳村靠着養珍珠蚌,一躍成為當地有名的富裕村。然而,90年代後期,隨着武義縣工業化進程加快,地處城郊的後陳村大量土地被徵用,村集體資産迅速擴增,同時增長的還有信訪數量,成了典型的“問題村”。

  “村裏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有多少錢村民不知道,怎麼用掉的也不知道。”後陳村村民徐岳祥回憶道。還有的村民説,那時候社會風氣不好,明明是公務接待,村幹部還把親戚朋友帶上,一吃就一大桌子,大家意見很大。

  為解決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幹群信任危機等問題,2004年6月,後陳村率先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

  村監會成立後,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村集體資金、宅基地問題。時任後陳村村委會委員陳連桂説,“剛開始,群眾對新事物是持觀望態度的,是村監會成員的過硬表現,讓大家重拾了信心。”

  在位於後陳村村委會三樓的展示廳內,最初的那張泛黃的“活頁現金日記賬”,記錄了辦公所需購買的燈泡、電線、電茶壺賬目,乃至配鑰匙、打字、複印費用,每一筆支出都有經手人和賬單。

  “村監會建立後,有了制度推進監督,村務都公開了。”後陳村黨支部副書記、村監會主任胡欣偉説,後陳村招待費從2003年10多萬元下降到2004年的8000多元,信訪量更是明顯下降。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成長過程,恰似破繭成蝶。

  位於浙西北的安吉縣高禹村,十多年前由三個村合併組建。“那時候大家各懷心思,竟連村名都定不了。”2010年,時任村黨委書記李更正帶領村兩委班子,堅決推行所有決策村民定、所有討論可參與、所有決定都簽字、所有幹部不碰錢、所有財務都公開。

  “村務信息公開到每一個村民,公開到每一張發票,村兩委班子贏得了村民的信任,也激發了大家參與村莊治理和發展的熱情。”高禹村黨委書記柯紅標説。

  以村務公開破題的“後陳經驗”,不斷與時俱進鞏固拓展,不僅在浙江省産生了巨大的輻射影響,還被寫入了國家政策和法律。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確村應當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務監督機構,在法律層面上升為頂層設計。

  從2013年開始,村務監督相關內容連續多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後陳經驗”從“治村之計”上升為“治國之策”。

  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提升“眾心”滿意度

  沿着蜿蜒的鄉村道路,記者驅車駛入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小古城村,環形構築物上“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醒目大字、池塘邊的“樟樹下議事”等標誌一一映入眼簾,這些已成了村莊的精神標識。

  小古城村錢三組地理環境優越,自然環境優美,民房錯落有致,庭院精緻別樣。而此前,村民卻將美麗的景象止步於高墻之內。

  隨着美麗鄉村的建設,小古城村計劃打開村民心墻、擦亮生態底色,重塑鄉村韻味,將原先農戶自建的圍墻全部拆除,建設不高於1米的矮墻加綠籬。

  “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小古城村黨委書記林國榮説,由村幹部牽頭,組長、黨員、村民代表共同參與,召開戶主會議,協商討論圍墻拆除、改造事宜,“以前期協商決議形成的設計思路為主導線,入戶走訪,結合農戶實際情況進行設計,達成共識,最大程度滿足農戶的實際需求。”

  2017年10月,“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如今,小古城村圍繞“議什麼、誰來議、怎麼議、議的效力”,實行“群眾提—支部審—網格議—代表決—專人督—群眾評”協商法,搭建百姓議事會、鄉賢商事會、調解和事老、創業分享會、圓桌暢聊會等協商&&,群眾“有渠道反映訴求、有&&協商問題、有主體解決困難”。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體是“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要依靠人民。

  嘉興桐鄉高橋街道越豐村是“三治融合”發源地,2013年,在全國率先探索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三治融合”經驗做法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2010年開始,土地大規模被徵收,高鐵站、工業園區等工程相繼建設。”越豐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新惠説,土地徵收帶來的安置問題,成了矛盾的焦點。“倒逼”之下,針對新情況新問題,村黨委創設“一約兩會三團”(村規民約,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法律服務團、百事服務團、道德評判團),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村務決策、村務管理、村務監督,“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大家滿意了,鄉村風貌也煥然一新。

  浙江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副教授汪瑋&&,基層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領域,基層協商必然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踐內容,“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等探索凸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要求。

  全過程互動煥發乘數效應,匯聚美好前景

  “在民主廣場施工現場,我查看時發現,雕塑周圍的&階寬度只有20厘米,一隻腳可能都放不下,這樣的&階上去下來肯定有危險。我拍了照片將情況反饋給村委,後來&階寬度改為了35厘米。”後陳村群眾監督員陳南祥説。

  如今的後陳村,大大小小的項目同時在建設。黨支部書記陳軍説,村監會只有三名成員,任務很繁重,“村裏大小事,村民共監督,集思廣益後,群眾監督員應運而生。”

  武義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邱昂認為,“後陳經驗”開啟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新探索,通過村監會這一&&,積極推進黨領導下的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一體建設、相互融合,為農村基層構建全過程人民民主閉環鏈條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今年5月10日,《村務管理》系列國家標準新聞通氣會暨現場交流會在寧波寧海縣舉行。這裡,是“村級小微權力清單‘36條’制度”的全國首創地。小微權力“36條”,基本涵蓋了村級組織和村幹部行使村務權力的全部內容,比如遇到村級重大決策事項,規定必須進行“五議”:村黨組織提議、村務聯席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實施結果接受群眾評議。在這一過程中,村監會全程監督。

  2013年,下畈村成為寧海縣村級小微權力清單首批試點村。“村幹部行使村級權力照章辦事,村民全過程監督,村裏先後高質量完成了環境整治提升村、美麗宜居示範村、藝術特色村創建等工程。”下畈村黨支部書記周方權&&,去年以來,村裏引進親子樂園、農事體驗等項目,部分群眾提出疑問和質疑,村裏專門組織參觀考察類似項目,以實際行動打消疑慮換來支持,村裏重大項目落地越來越順暢。

  “群眾作為基層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維護者,對於身邊發展存在的問題看得最準、感受最深、最有發言權。”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所所長鐘其説,“後陳經驗”“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小微權力清單”等民主實踐,既暢通了表達民意的渠道,又搭建了廣集民智的&&,用“民主的方法”找到了“民生的解法”,全過程互動煥發乘數效應,有助於加速實現美好生活。(記者鄔煥慶 岳德亮 李平)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