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01/ 05 21:15:57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為了大江煥新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6年間

字體: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為了大江煥新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6年間

  新華社記者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流。

  經過幾十年大開發大建設,化工企業圍江、輪船肆意排放、碼頭砂石堆積……中華民族母親河“病了,病得不輕了”。

  “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5日,長江上游,重慶,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2018年4月26日和2020年11月14日,在中遊的武漢和下遊的南京,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兩次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把脈定向。

  為了大江煥新顏。6年來,各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持續扎實推進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復綠還清,以“壓倒性位置”促“轉折性變化”

  76.6萬余只——2022年新年伊始,鄱陽湖野外監測統計到的最新水鳥數量令人欣喜。這個數字,創下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新高。

  不只是“訪客”更多了,種類也更加豐富了。就在最近,這個全國最大淡水湖首次迎來常見于海岸島嶼等地的細嘴鷗“造訪”。

  “鳥類是環境優劣的‘生態試紙’。”江西省科學院研究員戴年華説,鄱陽湖全面實施10年禁漁,對濱湖農田開展生態補償,擴大和改善了鳥類的棲息環境。

  修復萬里長江,鄱陽湖是個縮影。6年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沿江省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切實擺在了壓倒性位置。

  解決問題,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長江生態環境的問題,表現在水裏,根子更多是在岸上。城鎮污水垃圾污染、化工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尾礦庫污染,是造成長江經濟帶水污染的主要方面,必須牢牢抓住治污“牛鼻子”。

  ——新建和改造管網,長江經濟帶城市集中式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破解“化工圍江”,推動化工企業“關改搬轉”超過9600家,1064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8.1%;

  ——加強船舶污水垃圾收集轉運處置,支援5000多艘船舶實施受電設施改造;

  ——“一庫一策”實施污染防治,長江幹流岸線三公里及主要支流岸線一公里停用超過三年的尾礦庫基本完成閉庫。

  人不負江河,江河定不負人。6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2021年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0.6%,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比2016年上升23.6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比例為0.4%,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比2016年下降6個百分點。

  2021年1月1日零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慢慢地,長江江豚等旗艦物種又“回家”了。

  與此同時,2021年,長江兩岸造林綠化持續推進,完成營造林1786.6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391.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574.7萬畝。從高空俯瞰,一條長江“綠帶”愈加明顯。

  騰籠換鳥,在保護中求得更好發展

  2021年12月4日,湖北宜昌,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産業項目在高新區白洋工業園開工。

  宜昌多磷礦。曾經,磷化工業在這座長江咽喉城市勃然而興。破解“化工圍江”,必須“關改搬轉”,壯士斷腕的背後,其實也蘊藏著脫胎換骨的機遇。

  宜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汪元程説,邦普項目落地,讓宜昌在新能源賽道上找到一條産業之路,把不動的磷礦變成“流動的汽車”,實現産業鏈整體蝶變躍升,提高了科創實力和城市能級。

  截至2021年10月底,宜昌市累計完成124家化工企業的搬遷改造工作,“關改搬轉”階段性攻堅任務基本完成。全市精細化工佔化工産業比重由整治前的18.6%提高到36.2%以上;化工産業利潤、稅收連續兩年實現10%以上增長。

  忍得住壯士斷腕的苦,才能品得到浴火重生的甜。

  “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鳥得舍得換。原來的鳥飛了,籠子騰空了卻沒有新動能進來,不行;眼神不對,換進來的鳥對生態整治有弊無利,也不行。”習近平總書記的精妙論述,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指明方向。

  在重慶,以智能産業為核心的新興産業加速發展,與此同時,以果園港為基點,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渝滿俄”班列等國際物流通道無縫貫通;

  在浙江麗水、江西撫州,地方政府積極開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2021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38.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經濟總量佔全國的46.7%,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

  6年的實踐表明,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並非矛盾對立,而是辯證統一。共抓大保護不但沒有拖累沿江省市發展速度,還有力提升了長江經濟帶對全國高品質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

  久久為功,持續打造引領高品質發展生力軍

  一條長江經濟帶,形似舞動的巨龍,串聯起中國的東中西部。

  “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自我發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進暢通國內大迴圈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6年來,長江經濟帶加速推進陸海聯動、東西互濟,日益成為暢通國內大迴圈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主動脈。

  “黃金水道”更暢通。推動長江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長江幹線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已投入試運作,萬噸級船舶可直達武漢。

  高速公路建設再提速。棋盤洲長江大橋、赤壁長江大橋、G7611都香高速都勻至安順段等重點項目建成通車,國家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有力推進。

  “織密”航空網。成都天府及蕪湖宣州、荊州、郴州機場建成投運,航空運輸多點支撐更加有力。

  “硬聯通”的同時,“軟交融”也在持續推進。

  下遊,長三角一體化“龍頭”昂揚,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幹事“一條心”、謀事“一盤棋”,正加速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中遊,高品質發展“龍身”騰飛,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穩步發展;

  上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龍尾”舞動,滇中、黔中兩個省內城市群日臻成熟,內陸腹地漸成開放高地。

  萬里長江,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一幅高品質發展的美麗新圖景逐漸鋪展。

  2022年元旦假期最後一天,一條新聞備受關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

  長江經濟帶,不僅是“經濟帶”,也是“文化帶”。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充分激活長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係統闡發長江文化的精神內涵,深入挖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將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標識的傳播度和影響力,向世界呈現絢爛多彩的中華文明。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牢牢把握住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江清水定能綿延後世、惠澤人民。(記者劉紅霞、王賢、胡璐、葉昊鳴)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
新聞連結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823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