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砥洎城位於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城內保存着明清時期既彼此獨立又相互貫通的街巷和密密匝匝、橫縱交錯的古民居。
砥洎城建在一塊大石頭上,砥有中流砥柱的意思。古代的河除了黃河叫河,其他河流只能叫水,沁河古稱洎水,又叫沁水。砥洎城就是為了抵擋滔滔沁河水而修建的城。站在城墻上往下看,砥洎城三面環水,整體輪廓像一隻烏龜,內部分為上中下三層。
砥洎城最獨特的就是坩堝城墻。城墻上的一個個圓筒就是坩堝,即是煉鐵時鐵水融化倒出後廢棄的鐵筒。這裡將廢棄的坩堝變成最佳的建築材料,並利用沁河水衝下來的河卵石壘起來,中間則將煉鐵的廢渣、石灰和到一起加固。時間越長,城墻反倒越堅硬。砥洎城下邊比較粗糙的部分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仍是名副其實的“銅墻鐵壁”。
從城墻上不僅看出古人的聰明智慧,也折射出當地明清時期經濟繁榮的景象。當時冶鐵鑄造業非常發達,僅在陽城、澤州出産的鐵就佔到全國百分之七八十的分量。
【糾錯】
【責任編輯:王浩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