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 30 07:39:2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北漂”歌手返鄉:牛圈裏開起咖啡館

字體:

艾芒在牛圈咖啡館裏忙碌。 本報記者胡超攝

  艾芒的歸來,重新點燃了當地咖農的信心

  當年離開時,家鄉還是窮鄉僻壤,承載不下青年艾芒的夢想。20多年過去,家鄉已經天翻地覆。如今,“秘境”臨滄不再貧困。艾芒從家鄉帶到北京的員工,許多又跟著艾芒回到家鄉,在他的咖啡館、酒吧和茶坊裏工作

  從邊疆佤山到首都北京,距離超過3000公里。

  艾芒的前半生,努力奔跑,只為跨越這3000公里的“鴻溝”。他懷揣著音樂夢想離開家鄉大山,到北京求學,畢業後繼續“北漂”。他的音樂生涯殊為不易,後來靠經營雲南菜餐廳,在京城闖出了一片天地。

  知天命之年,他開始了一場“逆城市化”之旅。近兩年,艾芒在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幾個廢棄的牛圈裏開起了咖啡館,一不小心開成了“網紅打卡點”。此時,他的家鄉已經擺脫千年貧困,邁上了鄉村振興新征程。

  返鄉的艾芒會給鄉村帶來什麼?

  牛圈裏開起咖啡館

  駐唱歌手彈著吉他,遊客有的喝著咖啡,有的喝著精釀啤酒,現磨的咖啡粉散逸出濃濃香味……這不是在北上廣的某個繁華街區,而是在雲南邊疆大山中的雙江縣沙河鄉景亢村,艾芒新開的“佬佤牛圈咖啡館”。

  這是艾芒在雙江縣開的第三個咖啡館,也是人氣最旺的一個。

  人氣旺與它的位置密不可分。景亢村距離縣城僅3公里,是一個有著數百年歷史、傣族風情濃鬱、田園風光優美的傳統村落。村裏有一座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的古寺,2017年修繕時出土了佛門聖物——舍利子。在方興未艾的鄉村旅遊浪潮中,景亢村搶佔先機,成為雙江縣鄉村旅遊的一張名片。

  艾芒的牛圈咖啡館坐落在古寺旁。咖啡館名字聽起來“古怪”,其實它原來真是一個牛圈。“現在很多人家不種水稻了,牛養得比較少,閒置的牛圈比較多,我就想把寨子裏的牛圈改成咖啡館。”他説。

  為了適應營業需求,艾芒將牛圈從開放式改成封閉式,把樓層加高,把原來的橫桿改成書架,按照佤族特色進行裝飾,但牛圈的框架結構基本不變。

  2020年10月25日,這個牛圈咖啡館正式開業。“沒想到,這個店的名聲迅速傳播開來,成了臨滄的‘網紅店’,客人就多了起來。”艾芒表示,每逢節假日,這個咖啡館能接待上百名遊客,有時要營業到淩晨兩三點鐘。

  去年底,臨滄市召開鄉村旅遊發展大會,景亢村被列為考察點之一。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帶隊考察了艾芒的牛圈咖啡館,並徵詢他對鄉村振興的意見建議。艾芒想了想,提出一條:“要把更多業態融入鄉村”。

  這恰是他正在做的。在咖啡館對面,艾芒開了一個拉佤布傣茶坊,可讓遊客體驗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和茶葉加工制作。在咖啡館旁邊,他開了一個酒吧,收藏展示了産自世界各地的洋酒、啤酒、果酒和花酒,品種足足有1500多種。在北京做過精釀啤酒的艾芒,想在老家把精釀啤酒也做起來。

  咖啡館用的咖啡豆,是艾芒和當地村民自己種的。這幾個牛圈咖啡館只是艾芒咖啡産業體係中的一環。他的願景,是將品牌做大做強,打通咖啡種植、加工到消費的全産業鏈,振興家鄉咖啡産業。

  京城闖出一片天

  1996年,25歲艾芒離開家鄉,到北京影視研修學院求學。他本來想學聲樂,但事與願違,被錄取到了表演係。

  “我從小就喜歡唱歌。”艾芒説。他出生在雙江縣沙河鄉布京村的一個佤族寨子。當地有著豐富的原生態音樂舞蹈文化,一些少數民族被形容為“會説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有一副好嗓音的艾芒,是其中佼佼者。

  “童年時常仰望藍天,夢想自己變成高飛的鳥,乘著清風展開翅膀,自由自在飛向遠方;長大後為理想離開了家,離開那個古老又溫暖的家,背起阿媽收拾的行裝,無怨無悔我奔向天涯……”艾芒自己作詞、譜曲的歌曲《遠飛的鳥》,唱出了年輕時為追逐夢想離別家鄉的心境。

  在老師幫助下,艾芒到解放軍藝術學院進修了一年,比較係統地學習了現代音樂理論知識和歌唱技巧。這讓他眼界大開,對音樂更加癡迷。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剛畢業時,艾芒沒有找到穩定的工作,他當過酒吧歌手、群眾演員。他和兩個同學在郊區合租一間房子,吃的經常只有饅頭和鹹菜。在寒冷的冬天,艾芒騎著自行車穿梭在酒吧之間,總是凍得手腳麻木。

  兩年下來,境遇沒有起色。面對生活壓力,堅持還是放棄?成為艾芒糾結的問題。

  機會不期而遇。2000年底的一天,艾芒和老鄉一起去參加聚會,那天是一個戶外運動俱樂部老板的生日。艾芒獻唱了一首歌,就是上面這首《遠飛的鳥》。老板覺得很好聽,邀請他去自己的俱樂部活動上唱歌。

  于是,艾芒在北京有了第一份穩定的工作——戶外運動領隊。野外篝火晚會上,他經常一展歌喉,點燃大家的激情。在戶外運動俱樂部裏,他的歌聲漸漸傳開。經朋友們集資幫助,艾芒推出了第一張個人音樂唱片。

  音樂為他帶來了愛情。那是2002年,在新疆長大、當時在成都做設計師的漢族姑娘路璐,為艾芒歌聲所吸引,走進了他的生活。

  2003年,艾芒邊走邊唱,在北京、上海、武漢、大連等地戶外運動圈內開展了一輪巡回演出。同時,他頻頻接受電視、廣播和雜志專訪,或拍攝專題片,或參加演出,致力于傳播佤族文化和音樂。“當時名聲漸漸高了起來,有人把我的歌刻成CD,拿到佤族地區去賣。”他説。

  2004年,艾芒在北京開了一個酒吧,經營不太理想。第二年,他轉向做雲南餐廳“埃蒙小鎮”,生意逐漸好了起來。為了彰顯特色,他的餐廳裝飾突出佤族文化,主色調是佤族喜歡的紅色、黑色和黃色,用樹墩做桌子,用竹子做燈罩,還有佤族古老的岩畫和木鼓,加上佤族歌舞表演,服務員也是從家鄉招的。

  “這條路走通了,然後就復制推廣,最多的時候開了8家雲南餐廳,從家鄉帶出去100多人。”艾芒説。但餐飲競爭日趨激烈,員工流動性大,兩三年就要換一撥。為什麼家鄉人不願意留在北京?他分析,可能是因為沒有歸屬感。于是他就想在家鄉做一個企業,讓員工能回家鄉就業。

  2016年底,雙江縣鄰近的滄源佤山機場通航。曾經偏遠的阿佤山區,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第二年,艾芒來到滄源縣重點打造的景區葫蘆小鎮,投資近300萬元,開起了客棧、餐廳、酒吧和咖啡館。

  “如果沒有疫情,滄源的經營可能會好一點。”艾芒説。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節奏,旅遊業、餐飲業受衝擊尤甚。

  歸來重燃咖農信心

  聊起咖啡,艾芒興致勃勃。“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産業!”他認為,我國咖啡消費增長迅速,而咖啡産品主要來自國際咖啡巨頭,不是國産咖啡品質不好,而是缺少話語權,消費者知曉度不高。

  實際上,包括艾芒家鄉在內的滇西南地區就是我國優質咖啡産地,雲南咖啡産量佔全國98%以上。

  艾芒老家2012年開始推廣咖啡種植,他家也種了300畝。前幾年咖啡行情不景氣,咖啡企業給咖農“打白條”,總共拖欠咖農上億元收購款,挫傷了咖農的積極性,有的咖農甚至含淚砍掉咖啡樹,改種其他作物。

  “別砍咖啡樹了,我來收咖啡豆。”艾芒對鄉親們説。他給大家講解,咖啡産業一定會有美好前景,讓大家管理好咖啡樹。同時,他還對接外地客商,拓展咖啡銷售渠道。僅2019年,艾芒的合作社就收購咖啡鮮果480噸,交易額達137萬元。他的歸來,重新點燃了當地咖農的信心。

  艾芒説,當年離開時,家鄉還是窮鄉僻壤,承載不下青年艾芒的夢想。20多年過去,家鄉已經天翻地覆。

  如今,“秘境”臨滄不再貧困。經過艱苦努力,臨滄市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5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秘境”臨滄不再遙遠。大理至臨滄鐵路建成通車,臨滄開通了第二個民用機場,建成了第一條高速公路。

  昔日窮鄉僻壤,今已成為生機勃發、充滿希望的熱土。艾芒從家鄉帶到北京的員工,許多又跟著艾芒回到家鄉,在他的咖啡館、酒吧和茶坊裏工作。佤族小夥子艾狄是其中之一。他在北京9年間,學會了餐廳管理,也掌握了咖啡制作技藝。“在外面學到的知識技能,回到家鄉也能派上用場,感覺很有成就感和歸屬感。”他説。

  如今,除了資金,他們更為“秘境”臨滄帶來了新業態、新理念、新思路。

  “現在北京的餐廳有專人管理,我的主要精力就是做好咖啡産業。”艾芒説,他白天忙著咖啡基地管理和咖啡收購事宜,晚上就和另一位佤族歌手坐鎮牛圈咖啡館,彈吉他,唱民歌,傳播佤族文化和咖啡文化。(記者伍曉陽、嚴勇)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71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