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 30 07:25:1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讓古人陪你一起逛世遺 新華社融媒産品《走,看世界遺産去》受網友熱捧

字體:

  “這古人説話真逗!”

  “原來我最適合去鼓浪嶼啊!暑假總算知道該去哪玩了!”

  ……

  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召開之際,新華社推出融媒體H5《走,看世界遺産去》,通過互動視頻與智能AI技術相結合的方式,為受眾選出自己最適合去玩的世界遺産地,讓蘇東坡、朱熹、兵馬俑、飛天舞伶等“復活”,為受眾講解。

  這個將視頻、動畫、音頻、圖文、AI等元素集合在一起的産品一上線,就受到了網民的追捧,全網瀏覽量破1.5億,轉評讚總量超500萬。微博話題#解鎖你的世界遺産目的地#閱讀量超5800萬次,話題討論量近30萬。新華社微信公眾號閱讀量10萬+,騰訊、網易、百度等200多家用戶採用。

  “古老燦爛文明一鍵‘復活’了”“視頻可以這麼好玩!”對於網友的點讚,主創人員這樣評價:“産品注重場景的融合,全方位打造沉浸式用戶體驗,發揮融媒體的傳播優勢,實現了新聞效果和傳播價值的最大化。”

  打造“視頻互動+智能AI”新聞場景

  正值陽光明媚的盛夏,是時候叫上三五好友,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了。然而在火車上,百無聊賴,望向窗外,你期待看見:萬里無雲的碧空,層巒疊嶂的山峰,波瀾不驚的水面,還是廣袤無垠的沙漠?

  沒關係,長城、兵馬俑、澳門歷史城區、武夷山、杭州西湖、莫高窟,所有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關聯景點,《走,看世界遺産去》創作團隊已經全部幫你設計好了。你只需手指點一點,就能隨心暢游。還能玩一局線上劇本殺,至於角色上,你是選擇流觴曲水的文人雅士,還是神秘莫測的客棧掌櫃,是身手矯健的資深鏢師,還是懲惡揚善的江湖俠客,也都是你自己決定。

  此外,在火車車廂裏,你會在日記本上寫下什麼,來點什麼傳統美食,閉上眼睛小憩時夢見什麼?創作團隊將H5形式確定為趣味測試,用戶可通過互動問題進行選擇,後&將根據答案的不同,計算出該用戶專屬的世界遺産地,從而實現為定制化服務。

  “大家好,我是霍去病,歡迎來到長城。我現在所在的長城是1987年加入世界遺産大家庭的……”在點擊轉場鏈結後,霍去病、蘇東坡等10位歷史人物,以雕塑面部表情“動起來”的形式歡迎遠道而來的賓客,再配合不同語音語調的配音,為受眾營造出獨特的視聽體驗。

  “視頻場景開篇+互動答題+古人‘動起來’+世界遺産視頻短片+觀察報告+分享鏈結”,創作團隊面向青年的互動和游戲敘事風格,將新聞視頻場景與智能AI技術相結合,大膽創意,突出新聞場景化、視頻化、社交化這些當下青年人最喜歡的特點,收穫一批年輕網友的心。

  跨部門融合産生“化學反應”

  精心設計的背後離不開強大技術團隊的全力支持。《走,看世界遺産去》不僅是新華社技術嵌入采編業務全流程的一個案例,也是新華社探索跨部門、跨專業各類人才進行項目實施、合作、實現人才柔性管理的成功實踐。在産品的策劃、設計、開發、實現等不同階段,根據項目實施需要,主創團隊不斷引入視頻技術、H5交互設計、智能化設計與開發、産品互動適配測試等各類人才近30人,産品實現“智能”和“互動”的兩翼齊飛,成為技術與業務融合的範例。

  “在産品的製作過程中,我們結識了新夥伴,他們的技術水平很讚。”主創成員、新華社音視頻部一名編輯説,“做這樣的産品雖然累,但是和掌握着不同技術的同事一起努力,想方設法把它做好,挺過癮的。”

  “針對世界遺産大會的視頻報道,我們一直想在互動呈現上完成突破。”音視頻部主創團隊負責人説,“我們相信,新華社跨部門之間的融合會産生‘化學反應’,給受眾帶來全新感受。”

  新華社技術局主創團隊負責人介紹,技術局掌握了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相關的60余項算法,涉及語音識別、圖像檢測、視頻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實現老照片上色、照片修復、超分辨率、唇形同步、智能寫詩、人像卡通畫、AI素描畫、自動作曲等智能服務。“技術嵌入采編,這是融媒體時代技術團隊的工作模式,目的是實現采編團隊、技術團隊的無縫對接,從而創意出新的産品形態。”這位負責人説。

  歷時三月“過十關”

  “創意雖好,但是執行起來總是有無數個難關在前方等着你,首先要穩住自己,不要崩潰。”每當有小夥伴覺得快撐不下去了,音視頻部主創負責人總要想方設法安撫一下團隊成員的心。

  知易行難,在拆分産品到具體執行環節的過程中,主創團隊至少要“過十關”,包括建立産品框架、敲定視覺風格;拍攝轉場視頻、設計互動環節、拍攝AI技術驅動的人體五官模擬視頻及音頻等。

  每個環節都需要主創團隊反復推敲,積累起來就是巨大的工作量。僅是開篇視頻的分鏡頭腳本設計、聯絡拍攝、實拍、剪輯、後期包裝,就需要5個人階段性地工作兩個星期,而這也僅是整個項目工作量的十分之一。

  每一關都由無數的小“攔路虎”組成。就以開篇轉場視頻的設計為例,如何抓住受眾的心?風格如何與整體産品框架統一?動畫如何嵌入實景?每一個問題都曾一度讓團隊“抓狂不已”,大家提出問題,然後又通宵達旦地解決問題。以“如何讓雕塑動起來”為例,主創團隊一開始根據畫像效果的頭部姿態,對壁畫上“飛天舞伶”形象進行了臉部拍攝和聲音的錄製,並在第一次採集後應用智能AI做出初步效果。但大家很快發現,“畫像”動起來的效果不好,和實景格格不入。經與新華社甘肅分社記者及景區人員多次溝通,歷時一個多星期,編導終於找到敦煌景區內的一尊“飛天舞伶”雕塑,用以替換原有的“畫像”。最終呈現的三維效果更顯生動活潑,讓受眾視線更快聚焦至雕塑“動起來”的面部表情。

  歷經數次打磨後,産品測試版終於在7月初上線。就在大家都長噓一口氣時,新的問題又接連出現。測試版在個別品牌手機上的播放有卡頓現象。主創技術團隊為此連夜加班,選用最新的流媒體處理技術,將視頻壓縮、切片,優化播放器組件,提高視頻播放的流暢性,最終達到“地鐵裏也能玩”“各種制式手機兼容”的效果。

  “這個産品在技術架構方面有很多難關要闖,但我們的團隊已經實現了從設計、開發到上線、跨&&部署的一站式開發模式,可以做到在産品研發中見招拆招,完整、穩定地呈現産品內容。”新華社技術局技術研發中心高級工程師蘇宇説。

  從4月初開始設計,到7月中旬正式上線,“三個多月的時間裏,産品凝結着太多小夥伴們的心血。”團隊人員感慨。(記者王志斌、李俞輝、王心彤)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7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