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7/ 29 07:49: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商家成為“顏值控” 過度包裝“盒”去何從?

字體:

  吃份撈麵四個盒 “精裝”茶葉升值5倍

  商家成為“顏值控” 過度包裝“盒”去何從?

  禮盒容積是商品體積的數倍、包裝袋比裏面的商品還多……《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雖然簡約風尚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但隨着電商物流迅猛發展,過度包裝在一些領域有所反彈。受訪者認為,一些商家對商品重“顏值”輕“品質”的過度包裝現象屢禁不止,不可避免地造成垃圾增多和資源浪費,有悖綠色發展理念,相關部門應完善法律法規,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

  吃份撈麵四個盒追求“賣相”成難戒之癮

  日前,一則“某零食企業工作人員倒賣廢紙箱牟利超68萬元”的消息吸引網友廣泛關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判決書顯示,該零食企業兩名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將售賣廢舊紙箱獲得的68.4萬元佔為己有。有媒體評論認為,這一案例再次反映“過度包裝頑疾”。

  記者採訪發現,在電商&&,不少商家抓住消費者追求新奇的心理,通過複雜的包裝打造産品的“顏值文化”,以此招攬顧客。但有消費者反映,華而不實的産品包裝有舍本逐末之嫌。

  南昌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在網上買了一支口紅,到貨後發現産品體積不到包裝容積的五分之一,包裝盒大到能裝下一雙鞋。網友“大熊的哆啦AM”&&,過度包裝在外賣行業很常見,點了一份撈麵外賣,送到手時發現竟有四個包裝盒,扔掉覺得浪費,不扔放着也沒用。

  讓消費者煩惱的包裝問題,恰恰是一些商家招攬顧客的招牌之一。由於電商企業的産品、渠道趨向同質化,各大品牌為了提高競爭力,除了研發新産品外,還要在包裝設計上費盡苦心。據天眼查顯示,在某零食企業申請的33項專利中,有24項屬於外觀設計專利,佔比超過總數的72%。

  近年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郵政局等多部門&&措施治理産品和物流快遞的過度包裝,但仍有商家在包裝上面“下功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對電商&&商品包裝抽查發現,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涉嫌過度包裝,特別是化粧品,包裝不合格率高達70%。

  “精裝”茶葉升值5倍過度包裝須防三宗“罪”

  電商&&一些産品披着“精美”的外衣大行其道,一些商品包裝精美到大於商品本身價值,造成垃圾增多和資源浪費,消費價格上漲,還會帶來環境污染,有悖綠色發展理念。

  ——過度包裝造成原材料浪費和環境污染。國家郵政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33.6億件,同比增長31.2%。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佔比出現較快增長。其中,大量快遞包裝垃圾造成原材料的浪費和環境污染,例如包裝塑料袋多是高壓聚乙烯材料製作而成,含有塑化劑、阻燃劑等有害物質,焚燒時産生的有毒氣體會造成大氣污染,影響人體健康。

  ——增加的各項成本抬高産品價格。一家電商運營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企業在包裝上投入大量的資金,這些包裝的成本也會體現在商品價格上,但實際上消費者購買的是産品本身帶來的價值,而非花裏胡哨的包裝盒,過度包裝導致商品增加的生産成本和物流成本,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買單。“以茶葉為例,200元一斤的散裝茶葉,經過包裝營銷,售價可達上千元每斤,價格翻了5倍。”該負責人&&。

  ——舍本逐末重“顏值”輕“品質”。南昌一家零食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以乾果零食為例,在貨源、加工方式差不多的情況下,誰的包裝更好看更有特色,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因素,如今一些商家將經營的重心由商品本身轉向了外包裝,新款包裝和新款禮盒往往更受消費者青睞,這導致商家陷入惡性競爭循環,既不利於産品質量的提升,又不利於培養綠色發展的社會風氣。

  多管齊下祛“虛火”遏制“包裝上的浪費”

  受訪專家認為,隨着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過度包裝的虛火終將退去,商家應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包裝浪費,讓輕包裝、簡包裝、包裝材料循環利用成為社會新風尚。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涂龍峰建議,一方面,商家可以從包裝方式、包裝材料等方向尋找突破,在維持消費者驚喜感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包裝成本,創造大批量生産的可能,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另一方面,應倡導消費者養成厲行節約的消費理念,提升環保意識,抵制過度追求外包裝的浮誇風氣,助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江西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辜志明認為,近年來,國家標準委陸續制定&&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通則》《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等十余項國家標準,但由於缺乏具體法律條文支撐,沒有明確罰則,相關標準並未真正落到實處,期待有關部門加快完善立法,建立處罰機制,加強監管力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此外,有專家認為,由於目前産品包裝材料僅有少量的瓦楞紙板、易拉罐、玻璃啤酒瓶等可回收,大量的包裝廢棄物還是被填埋、焚燒處理,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亟待建立包裝循環機制,有效回收利用包裝廢棄物,改善過度包裝現象。與此同時,專家建議,政府部門可以從稅收政策和産業准入政策入手,鼓勵一般商品的“無包裝”和高檔消費品的“簡單包裝”,促進包裝無害於生態環境、人體健康並可循環或再生利用。(記者 胡錦武 范帆 郭傑文)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60112770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