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 09 07:56: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坐商”到“行商” “場景銀行”變革提速

字體:

  中行發布首個金融場景生態建設主題行業白皮書

  從“坐商”到“行商” “場景銀行”變革提速

  中國銀行《金融場景生態建設行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日前在京發布,這是國內首個以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行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金融場景,就是將金融服務下沉到相關非金融服務中,打造一站式服務與極致消費體驗,敏捷響應、高效滿足特定客群需求。

  目前,多銀行將金融場景生態建設與開放銀行戰略同步布局,實現流量的立方式增長。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場景金融是銀行服務的一次變革,銀行通過發展場景金融,有助于銀行獲客;通過構建金融服務生態圈,增強消費者黏性。《白皮書》也指出,金融場景生態建設,對金融機構戰略布局、産品設計、行銷運營、風險管控、技術應用、人才組織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戶在哪裏

  場景就在哪裏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金融服務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全球最具價值的前100家銀行中,70%以上已通過建設開放銀行平臺等模式投入場景生態建設浪潮。“客戶在哪裏,場景就在哪裏,金融服務就延伸到哪裏。”《白皮書》稱。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發力場景金融建設,其背後是勢不可擋的數字化趨勢,其動力是為了適應客戶行為的發展變化。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過去,客戶是去銀行網點辦業務,銀行也在網點提供金融服務,但在數字化趨勢下,客戶既包括零售用戶也包括對公用戶,都更多地選擇線上遠端辦業務。網點作為“流量入口”對客戶的吸引力正在下降,銀行和客戶之間的黏性也不如以前。“銀行如何構建自己的‘護城河’,如何尋找新的客戶入口?場景銀行應運而生。”他説。他表示,發力場景金融建設意味著銀行要經歷從“坐商”到“行商”的轉變,真正走到客戶的生活中,走到企業的交易過程中,主動提供服務,而不是像過去一樣,等著客戶到府。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隨著客戶行為的深刻變遷和銀行網點作用的式微,銀行原來以實體網點為中心、以線下拜訪為主要方式的行銷獲客模式遭到很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迫切需要發力場景金融,一方面搭建各類場景,另一方面融入各類場景,並以此為基礎,重構行銷獲客、活客模式,更直接地、高頻地觸達客戶,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精準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

  光大銀行分析師周茂華表示,銀行通過發力場景金融,可順應金融消費新變化。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取得進展,金融科技發展及相關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的金融消費方式不斷涌現。為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和體驗式金融服務需求,銀行要積極布局場景金融。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薛正華認為,銀行是經營風險的機構,而風險管理的重要基石就是大數據,而場景恰恰是大數據的活水之源,沒有場景去獲取數據就是無水之源。

  發力金融場景

  與“開放銀行”平臺建設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銀行的金融服務已經與教育、醫療、交通、文旅、交通等場景進行了有機結合。周茂華表示,銀行目前主要發力的金融場景包括貸款、移動理財投資、線上移動支付、消費生活和電商等。例如:消費者可以通過某銀行的APP進行線上購買理財産品;可以進行消費支付,參加相關消費折扣活動等;還可以通過APP輕松實現水電煤氣、電話費、物業費等各種生活繳費;還有部分銀行金融服務延伸至醫院,提供一些重點科室醫生挂號服務等;這些場景應用確實解決不少客戶的痛點,為消費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務。

  以中國銀行為例,中國銀行行長劉金指出,2020年以來,中國銀行打造跨境、教育、體育、銀發四大戰略級場景以及政務、醫療、文旅、交通等重點場景,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客戶觸達和服務能力。下一階段,中國銀行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用優質的金融場景生態力量,為服務實體經濟、深化普惠金融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表示,金融場景建設很重要的一個客群是銀發客群。“中國銀行在此方面已經進行了較好的探索,我們有幸全程參與了中國銀行‘時間銀行互助公益平臺’的研發與推廣,目前該平臺已經在上海、海南、湖北等地上線運營並取得了較好的探索。時間銀行不僅能夠滿足養老服務需求,而且在整體社會層面實現了資源整合,可以融入現有的社會治理體係。”他説。

  “場景無處不在,場景有大有小,也有不同的形態。除了比較常見的圍繞個人客戶的場景之外,很多銀行也在圍繞企業客戶、政府部門客戶來擴展場景。比起互聯網企業來説,銀行在企業和政府端場景的比較優勢更加明顯。”曾剛説。

  《白皮書》還指出,實現場景獲客,開放用戶體係是必要條件,即打破賬戶通道壁壘,支援用戶手機號注冊,支援多家銀行卡綁定。商業銀行如果堅持“閉關自守”,場景建設的底層邏輯就無法成立。

  多銀行將金融場景生態建設與開放銀行戰略同步布局,實現流量的立方式增長。2016年招商銀行掌上生活5.0率先開放平臺用戶體係,實現從支付工具到開放平臺的成功轉型。2018年建設銀行上線基于雲搭建的開放銀行管理平臺,以戰略合作構建開放生態,通過提供標準化的開放模式,賦能行業合作夥伴,把金融服務、數據服務嵌入第三方,以場景為搭載,打造數字時代銀行服務新連接,將銀行業務擴展到社會生活場景各方面。

  銀行金融場景創新需防范風險

  《白皮書》指出,場景不是傳統金融與生俱來的DNA,轉型需要經歷陣痛。金融場景生態建設,對金融機構戰略布局、産品設計、行銷運營、風險管控、技術應用、人才組織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互聯網“開疆拓土”與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基因始終存在本質差異,未來商業銀行在金融場景生態建設中可能將面臨同質化、風險隔離、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方面挑戰。

  “場景金融是銀行服務的一次變革,銀行通過發展場景金融,有助于銀行獲客;通過構建金融服務生態圈,增強消費者黏性;推動銀行轉型發展等。”但同時,周茂華指出,目前從市場感受看,部分銀行場景服務“同質化”競爭明顯,因此,未來如何提升銀行場景金融服務創新性,為消費者提供高效、個性,充滿體驗感的服務方面,銀行面臨不小挑戰。

  《白皮書》也認為,金融業務與非金融業務嚴格風險隔離指當前商業銀行在金融場景創新過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場景中未明確界定各參與方責任、場景向客戶提供的資訊主體責任不明,參與方承擔責任不清晰,未明確對場景下遊準入商戶的標準、合作類型以及管理要求,場景內涉及金融資訊服務及相關業務管理要求邊界模糊等。

  “場景金融建設不可避免要涉及大量非金融業務,一方面,銀行不一定擅長于做非金融業務,另一方面,與相關非金融合作方合作的過程中,如何進行相關的風險控制也是挑戰之一。另外,由于我國對數據使用的相關制度規范還在建設之中,因此銀行對相關數據的獲取、分析和使用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曾剛説。

  董希淼表示,外賣、出行、社交等高頻非金融場景競爭激烈,銀行不但需要投入較大成本才得以嵌入,而且在合作中處于被動地位,部分銀行甚至將核心業務環節外包,滋生合規風險、信用風險等。此外,場景金融看上去很美,但疊加了金融風險與場景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銀行經營管理壓力。特別是對場景風險等非典型風險,銀行往往缺乏有效的防控辦法。(記者 張莫 向家瑩)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763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