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5/ 25 19:09:25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萬億制造”是“萬億級制造”——專訪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亞偉

字體:

“我們要做的不是普通制造,是科技創新驅動的高端制造,背後是整個社會的高品質發展。”

廣州國際生物島集中了廣州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創新平臺(李劍鋒/攝)

談起“黃埔制造”,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亞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們有一大堆好東西,都是前沿的,你們都應該去看看”。

在他心目中,黃埔不止于廣州市的一個區,更是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和“綜保區”,承擔著國家使命,“要在全國走前列、當標兵、作表率”。

2021年伊始,工業總産值已突破8000億元的黃埔區進一步制定了奔向“萬億制造”的目標:到2025年全區工業總産值突破1.4萬億元,成為“中國工業最強區”。

對此,周亞偉首先強調,“萬億制造”不是“一萬億制造”,而是“萬億級制造”,“未來可能是3萬億、5萬億”。

更重要的是,“萬億制造”不是孤立的制造業增長,而是一項係統工程——“我們要做的不是普通制造,是科技創新驅動的高端制造,背後是整個社會的高品質發展。它也是在黨的領導之下,依靠整個‘黃埔鐵軍’隊伍幹出來的。”周亞偉説。

黃埔制造:規模化、科技化、數智化

《瞭望東方周刊》:作為一個超八千億的制造業強區,“黃埔制造”這張名片最大的亮點在哪裏?

周亞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我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培育若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主戰場、先進制造業主陣地、科技創新主引擎,我們堅持實體立區、制造為本不動搖,將“黃埔制造”打造成高品質發展的“定海神針”。

“黃埔制造”這張名片最大的亮點在于“三化”:産業規模化、科技化、數智化。

首先是規模化,構建若幹個千億百億級現代産業集群。

黃埔構建了“3+3+5”的現代産業體係:汽車、電子、能源等3大千億級産業集群和化工、食品飲料、電氣機械等3大百億級産業集群,佔全區規上工業總産值的近80%,支柱效應明顯;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科技)、NEM(新能源、新材料)等5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領作用突顯,産業規模快速壯大,産值超全市50%。

二是科技化,加速産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

我們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區科技創新指標蟬聯全國經開區第一,研發投入強度達到4.38%,已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科技孵化器集群,高水準創新研究院佔全省三分之二,引進了袁隆平、鐘南山、施一公等戰略性科學家91名,集聚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112人。

同時,我們還打造了“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區,擁有“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及産品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7家,“兩高四新”企業238家,高新技術企業2110家,總量居全國經開區首位。全區上市企業累計63家,其中5家企業成功在科創板上市、佔廣州全市的71%。

三是數智化,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

加快發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産業,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

目前,我們布局了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區(科學城)、通信網絡國際數字樞紐(知識城)、生物安全智慧島(生物島)等“新基建四大區域”,為企業數字化賦能打牢基礎。

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5G第一示范區,集聚了5G核心器件、5G網絡設備、5G終端設備等産業鏈核心環節龍頭及相關企業90多家,産值突破200億元。集聚統信、麒麟、飛騰資訊、龍芯中科等50多家信創企業,形成“晶片+軟件+雲生態”的安全可控信創産業集群。

廣汽、別克、現代、福特、啟辰星等汽車品牌與百度Apollo聯合打造的智能網聯汽車

黃埔經驗:營商、建群、攻關、蓄能

《瞭望東方周刊》:從1984年2萬元經費起步的廣州開發區,走到今天成為工業總産值超過八千億元的制造業大區,黃埔是否總結過自己成功的“密碼”?

周亞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廣州開發區的成功沒有捷徑,也沒有“訣竅”。37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演繹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開發區傳奇,主要從以下四方面發力:

一是“營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

建區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一切為了投資者,一切為了企業”的服務理念,設立廣東省首個行政審批局,率先成立北上廣深四個特大城市中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局和全國唯一單設區級智慧財産權局,被定為首個“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營商環境指數位列全國經開區第一,並榮膺“中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最佳示范區”和“中國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被企業和人才點讚為“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二是“建群”——形成“1+1+3+N”戰略科技創新平臺集群。

第一個“1”是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呼吸領域廣州實驗室,第二個“1”是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3”是人類細胞譜係、航空輪胎動力學、慧眼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N”是與國家奈米中心、空天院、微電子所、自動化所、長春應化所等中科院強院大所合作的高水準研究院。

這些重大平臺涌現出一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帶動我區制造業在相關領域領先全國。比如,廣納院的5G濾波器實現我國對射頻濾波器晶片的自主可控,將國産化率由5%提升至15%以上。

三是“攻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支援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關鍵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承擔上級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比如,禾信儀器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飛行時間質譜儀器生産線,明珞汽車研發出全球首臺自動鑽孔機器人,潔特生物自主研發的3D細胞培養支架在“生物實驗室高端耗材”方面打破了國外醫藥巨頭的壟斷,方邦電子成為國內首家研發出電磁遮罩膜的企業,百奧泰研制的“格樂立”成為國內獲批的首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

四是“蓄能”——引進重磅科技産業項目。

我們堅持以項目為王,首創以人才為核心的招商4.0新模式,榮獲“2019年度全球傑出投資促進機構大獎”。圍繞生物醫藥、積體電路、新材料等産業,引進了一批以戰略科學家領銜的高端科技産業化項目落戶。

比如,謝曉亮院士領銜的ECC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試劑研發及産業化,促進了國內精準醫療産業快速發展。郝躍院士領銜的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推動我區打造積體電路第三極。趙宇亮院士領銜的“中國奈米谷”,助力我區形成奈米技術産業集聚區和輻射效應圈。

從“制造大區”走向“制造強區”

《瞭望東方周刊》:“十四五”期間,黃埔的目標是從千億制造走向萬億制造——在此過程中,從“制造大區”走向“制造強區”是否也是黃埔另一個發力的目標?

周亞偉:站在“十四五”的起點,展望未來五年的宏偉藍圖,我們既心潮澎湃、信心滿滿,同時也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我們將堅持以萬億制造為目標,以八大“頂梁柱”産業為核心,創建黃埔“雙鏈制”(即産業鏈長制、産業鏈主制),實行“雙鏈”互動、“雙鏈”驅動,大力推行“六個一”工作機制,將黃埔打造成為世界新型顯示之都、中國智能汽車之城、中國新材料CID、國際綠色能源集聚區、世界生物安全之谷、中國高端裝備示范區、全國美粧大健康重鎮,推動由“制造大區”向“制造強區”轉變。

《瞭望東方周刊》:走向萬億制造的過程中,黃埔是否有對標的國內和國際制造業高地?

周亞偉: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堅持在國內國際兩個坐標係中對標先進。

在國內,我們主要對標深圳市龍崗區、南山區,上海市浦東新區等工業強區,在國外我們對標美國芝加哥、德國魯爾區、日本京濱等世界工業強區,深感在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提升産業基礎能力上還存在短板。接下來,我們將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我區將以數字經濟賦能為手段,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進程。

黃埔將大力提升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戰略能級,打造國家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先導示范區。鼓勵更多企業“上雲上數”,培育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建設一批燈塔工廠、無人工廠、智慧車間。支援傳統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産業鏈擴展柔性鏈,打造“網”“雲”“臺”“端”“安全”一體化發展模式。

同時加快金融、物流、零售、旅遊等服務業數字化進程,發展數字化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另一方面,以提升産業鏈控制力為重點,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

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是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搶佔未來競爭先機、贏得主動的重要抓手。

我們瞄準未來發展趨勢,搶先謀劃,創建産業鏈長制、産業鏈主制的黃埔“雙鏈制”,以承接全球高端制造集群落戶為重點進行“強鏈”,以穩外資為重點開展“穩鏈”,以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重點進行“補鏈”,強化供應鏈耦合互嵌,助力向産業鏈條高端攀升。

黃埔政務服務科學城智慧分中心(李劍鋒/攝)

2025年“單項冠軍”數量翻番

《瞭望東方周刊》: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州科學城時曾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廣州開發區也在全國率先創建了“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先試區”。黃埔在“十四五”期間計劃如何進一步“擦亮”這個特色?

周亞偉:“十四五”期間,我區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推動“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區建設。重點就是抓好三件事:

一是“育苗”。我們將係統優化中小企業培育機制,強化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分行業、分類型構建優質企業庫,實行動態調整機制和點對點精準服務,推動有實力的龍頭骨幹企業向“鏈主企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發展。

二是“培優”。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綠色能源等行業,支援創新實力強的中堅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方式做大做強,鼓勵現有産業鏈領軍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參與全球行業標準制定。

大力發展産業鏈關鍵環節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重點培育高新産業園內的中小微企業,加大對“兩高四新”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到2025年,力爭實現單項冠軍和“小巨人”數量翻番。

三是“融通”。加快大中小企業融通型創新創業特色載體建設,發揮大企業引領帶動作用。

鼓勵大企業建立開放式産業創新平臺,暢通創新能力對接轉化渠道,實現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創新能力共用、創新成果轉化和品牌協同。力爭到2025年,新增1家産值1000億級企業,2家500億級企業,10家百億級企業,制造業上市企業突破80家。

成為大灣區“制造明珠”

《瞭望東方周刊》:“十四五”將是制造業進一步走向“知識密集”和“綠色”的時代,黃埔在這些方面是否做了前瞻性的布局?

周亞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強化責任擔當,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

黃埔區始終將自身置于全球産業鏈中考察,放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中定位,緊跟國家發展大勢,提出要全面強化創新要素集聚,奮力建設科技創新引領區;全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奮力建設現代産業體係標桿區;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奮力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典范區。

一方面,圍繞“知識經濟”做深文章。聚焦中新廣州知識城打造全球智慧財産權高地,不斷深化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加強關鍵領域自主智慧財産權創造和儲備,深化智慧財産權證券化試點,構建智慧財産權保護“黃埔標準”,引導智慧財産權國際要素向知識城聚集等,促進制造業向“知識密集型”産業轉化。

另一方面,緊扣“綠色經濟”找準路徑。以減量化、低碳化、高值化為導向,大力打造以新能源、節能環保為主導的“3+4”綠色主導産業體係,將我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産業發展先行區、綠色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智造中心。

《瞭望東方周刊》:黃埔區戰略位置優越,被稱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灣頂明珠”。“十四五”期間,黃埔將如何“用好”這個地緣優勢,成為整個大灣區的“制造明珠”?

周亞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從地理位置上看,黃埔區處于“灣頂明珠”方位,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極為便利,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對外貿易重要出入口。

“十四五”期間,黃埔將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先天優勢,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活力、最富投資效益地區。

具體來説,我們將充分發揮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的極點帶動作用,深化與南沙的戰略協同、戰略合作,攜手共建世界級科技創新軸,鑄就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的核中之核。

我們還在大力建設“穗港智造合作區”。今年2月,廣東省印發了《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首要的發展定位是“穗港智能制造合作新空間”,攜手打造離岸“再工業化”的新空間新模式。這將更好發揮香港科技優勢和黃埔制造業優勢,強化與香港産業連結和規則銜接,加速國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制造明珠”。

我們也在加快打造便利連接港澳的基礎設施。穗港澳出入境大樓、遊艇自由行碼頭、直升機客運站等重點項目正在提速建設,爭取開通往返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尖沙咀、澳門國際機場等水上客運航線。

屆時,從黃埔經由水上航線可1小時20分鐘到達香港機場,1小時50分鐘到達香港尖沙咀,構建粵港澳大灣區“1.5小時經濟圈”。同時,黃埔的穗港澳直升機客運站可構建大灣區30分鐘高端商貿圈。(記者 王啟廣、戴聞名)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7490544